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小作文(15分) 卒章显志是散文常用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常表现为在记叙的基础上用...

小作文(15分)

卒章显志是散文常用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常表现为在记叙的基础上用议论的方法揭示

主旨。请以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为素材,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并运用卒章显志的手法将其改写成200字的短文。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

琴 王

文/游睿

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叫琴王。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

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

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

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凶残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

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

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

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

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

1.小说中的“琴王”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5分)

2.他的琴声为什么能让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有人说,这篇小说将一个出色的音乐家放到乡村的背景下,让他在危难时不去逃命而却拉琴,这样的情节设计有失真实;也有人说,琴声给人们幸福和充实,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真实。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着两种看法的理解。(6分)

4.下列关于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两次写到“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

的潺潺流水……”用了想象和反复的手法,意在突出琴声的美好及给人们内心带来

的愉悦。

B.文中“琴王”在山村即将被淹没、人们慌乱不堪的情况下依然镇定地在拉琴的情节,

主要是为了暗示他由于耳朵聋可能不知道洪水的发生,所以最后才被洪水吞噬。

C.“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一句,既含蓄地交代琴王应该已经死了,也使作品“戛然

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让读者默默体会“琴王”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D.琴王的琴声“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的含义是当人们的灵魂得以净化,

境界得到提升以后,死亡也就变得不可怕了,他们可以安然赴死了。

E.文章结尾才点出他是聋子,向我们暗示人们并不关心他,所以很少有人记得他是聋子,

他是属于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旨,暗含了对人们冷漠的批判。

 

查看答案

默写。

⑴欲速则不达,             。 

⑵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⑸玉露凋伤枫树林,            

⑹奋六世之余烈,           

⑺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⑻今两虎共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眼儿媚

无名氏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⑴这首词的上下两片都围绕一个“愁”字抒写情绪,但在写法上有所不同,请写出其中的两点不同。(4分)

 答:                                                                      

⑵这首词里的数量词和时间名词的运用很有特色,请结合词句分别进行简要赏析。(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尊卢沙

宋濂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馆之,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暝。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及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如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彝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选自宋濂《燕书四十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                                    絷:捆束,拘留。

B.壬趣见,未至                              趣:通“趋”,奔赴。

C.闻晋约诸侯图楚                            图:图谋,谋划。

D.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贾:招致,招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进于上卿瑕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无相见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王尚得奠枕而寝耶          风飘飘而吹衣

D.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常以身翼蔽沛公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 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

B.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 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

C.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 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

D.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 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如割地与之平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饮用水安全危机

生活饮用水,作为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其安全直接关乎生命健康。然而近日,国家发改委相关报告称,“1/4的居民没有清洁饮用水”。《中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则显示,中国1073个重点城市地表饮用水源地有25%的水质不达标;地下水源地问题同样严重,115个地下水源地中,有35%不合格。

卫生部的一份检测报告称,根据现有的检测技术,发现水中有2221种有机化合物,在饮用水中发现有756种,其中有20种致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18种促癌物和56种致突变物,严重威胁国人的身体健康。

水污染隐患令人担忧。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于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而造成的。另据专家透露,目前我国每年因饮用水不安全引发疾病的情况多有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当年GDP的1%。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我国绝大多数水厂却难以应对。现在国内的水厂,主要采用高锰酸钾消毒。这种传统的工艺,只能去除水源中的泥沙、胶体杂质、微生物,以及20%~30%的天然有机污染物,主要针对的是受轻度污染的水质。而近几年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有1/3的水源是不合格的,水中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传统工艺很难将其去除。

如果水源不合格,要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水厂就应采取深度处理的方法。所谓深度处理,就是在传统的工艺上,增加臭氧活性炭。活性炭可以吸附容易吸附的有机物,而臭氧可以将大分子量的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从而更加有利于活性炭吸附。经过臭氧活性炭处理的饮用水,可以解决20%~30%有机污染物的问题,使出厂的水质达到饮用标准。

日本的供水系统,目前正普及一种新的过滤技术——膜工艺。膜的孔径只有O.01微米,可去除残留在水中的污染物及细菌等小分子杂质。与传统的工艺相比,膜工艺可以提高1倍的过滤量,出厂的水质比较优良。

水厂做深度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采用臭氧活性炭的加工工艺,1吨水1天要花费300元。膜处理工艺更加贵,1吨水1天要花费400元。采用这些工艺,势必要增加水厂的运行成本。而目前的现状是,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区县城镇的供水公司,常年处于亏损状态,根本无法对工艺、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同时,专家指出,虽然技术上可净化污水,但是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安全,首先要做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保证水源的安全。

(选自2011年3月17日《中国科技报》,有删改)

1.以下不属于造成我国“饮用水安全危机”原因的一项是                   

A.我国很多城市的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达标情况。

B.我国1/4的居民没有清洁饮用水,这威胁着国人的身体健康。

C.我国绝大多数的水厂采用的是传统工艺,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

D.我国绝大多数水厂缺乏资金,无法采用新工艺,不能对水进行深度处理。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运用现有的检测技术,我们在饮用水中发现了756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有机化合物。

B.目前我国每年因饮用水不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当年GDP的1%。

C.膜处理工艺先进,和传统工艺相比,水的过滤量可提高1倍,出水更快。

D.先进的水处理工艺能让人们喝上放心水,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饮用水安全危机。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要使出厂的水质达到饮用标准,水厂就需采用臭氧活性炭、膜工艺等深度处理的方法。

B.全世界多数疾病是由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而造成的,所以,我们少饮水就会少生病。

C.在水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传统工艺很难全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被淘汰势在必然。

D.日本的供水系统正在普及膜工艺,这表明日本也面临着较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