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0个字。(4分) 日本...

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0个字。(4分)

    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事件曾一度引起不小恐慌。在国内一些地方发生的抢盐事件,可以说是这种影响的延续。在这起事件中,网络谣言起了兴风作浪、推波助澜的作用。据报道,这次抢盐事件源于浙江网民陈某在网上散布谣言,说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该谣言经过网民的不断加工和转发,最终引发了抢盐事件。类似的事件之前已经有过。

    抢盐事件再次提醒我们,①                    ,②                   

 

①要加强网络信息管理  ②对待网络信息要理智。(或不要轻信网络谣言。) (每句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张恨水是20世纪中国创作数量最多、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    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②  直作为一种悖论存在着:     他用其毕生心血所营造的3000多万字文学世界,内容囊括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方方面面,构成了一幅当时中国形象的画卷;  ④  中国现代文学史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忽略了他的存在。正是  ⑤  长期的沉寂,我们面对这位作家,发现他的生平史料非常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2分)

五九(注)

老舍

    张丙,瘦得像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都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有精力。当喝下第三碗茶之后,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像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他要发议论了。

    他的议论,不是有系统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什么事,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批评总结束在“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说完,他自动地斟上一碗茶,一气喝完;闭上眼,不再说了,显出“不必辩论,中国是无望的。无论怎说!”

    这一晚,张丙来了,第三碗茶喝过,我笑着说:“老张,有什么新闻?”

出我意料,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笑的。“打架来着。”他说。

    “谁?你?”我问。

    “我!”他看着茶碗,不再说了。

    等了足有五分钟,他自动地开始:“假如你看见一个壮小伙子,利用他身体气力的优越,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你怎办?”

    “过去劝解,是第一步。”

    “假若你一看见他打那个小孩子,你便想到:设若过去劝,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着骂话走开;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顿打!你想,过去劝解有意义吗?”他的眼睛发光了,看看我的脸。

    “我自然说他一顿,叫他明白他不应当欺侮小孩子,那不体面。”

    “假如他懂得什么体面,他还不那样做呢!你真要过去说他几句,他一定问你:‘你管得着吗?你是干什么的,管这个事?’你跟他辩驳,还不如和石头说几句好话呢。假如你和他嚷嚷起来,自然是招来一群人,来看热闹;结果是他走他的,你走你的:可是他白打了小孩一顿,没受一点惩罚;下回他遇到机会还这样作!”

    “那么,你以为应当立刻叫他受惩罚,路见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而故意逗他。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我不要做什么武侠,我只是不能瞪着眼看一个小孩挨打;那让我的灵魂全发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他呢?”

    “他?反正我是计划好了的:假如我不打他,而过去劝,他一定得意扬扬而去。设若我跟他讲理,结果也还是得打架;不过,我未必打得着他,因为他必先下手,不给我先发制人的机会。”他又笑了。我知道他笑的意思。

“但是,”我问,“你打了他,他一定还手,你岂是他的对手?”我很关心这一点。因为张丙是那样瘦弱的人。“那自然我也想到了。这种人,向来利用筋肉的优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他必定想想那个打他的,一定是有些来历;因为他自己是看清了有无操必胜之券而后开打的。”

    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难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充足与否。

    “他打人,人也打他,对这等人正是妥当的办法;人类是无望的,你常这么说。”我打算招他笑一下。

    他没笑,只轻轻摇了摇头,说:“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又遇见他了。”

    “他要动手了?”我问,很不放心地。

    “动手打我一顿,倒没有什么!叫我,叫我——我应当怎样说——伤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见他的时候,他正拉着两个十来岁的外国小孩儿:他分明是给一家外国人做仆人的。他拉着那两个外国小孩,赶过来,低声下气地央告他们:踢他!踢他!然后向我说: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然后又向那两个小孩说:踢!踢他!

看他敢惹洋人不敢!”

    ……

    他停顿了一会儿,忽然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

    “五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噢!”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

    他好像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碗茶,便走了。

【注】这篇小说是老舍为“五九”国耻日而写的,发表于1931年10月《齐大月刊》。“五九”即1915年5月19日,就是在这一天,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

1.开头一段的描写突出了人物怎样的外貌特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4分)

  (1)文中写到“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我”为什么流泪?

    答:                                                                   

(2)“他好像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答:                                                                   

3.综合全文,分析张丙的性格特征。(6分)

4.作者以“五九”为题有何用意?(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                。                         (李白《将进酒》)

 (2)               ,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君不见,青海头,                          ,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此情无计可消除,              ,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上阻风  宋琬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宋琬在顺康年间,因被人诬告曾两次下狱,释放后长期赋闲。康熙十一年,年近花甲的宋琬又被起任四川按察使,这首诗就是赴任途中所作。

1.请简要分析“瞿塘西望路悠悠”一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奇妙之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中者拔为将。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太祖十年,国王木华黎南下,俊迎降。十四年,以劳擢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金将武仙据真定,诸城皆应仙。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十五年春,中山府治中李全叛应仙。俊方屯曲阳,仙来攻,败之黄山下,献捷于木华黎。及仙以众降,木华黎承制授俊龙虎卫上将军,行元帅府事,屯藁城。俊谒木华黎曰:“武仙奸黠,终不为我用,请备之。”木华黎然其言,以俊为左副元帅,升藁城县为永安州,号其众为匡国军,兵、民之事,一委于俊。二十年,仙果杀都元帅史天倪,据真定叛。俊以孤军居反侧间,战士不满千人。仙攻之,不能下,乃纵兵蹂民禾。俊呼语之日:“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仙惭而去。久之,俊复夜入真定,仙败走,乃纳史天倪弟天泽为帅。太宗四年,会诸军围精。明年,金主弃汴奔归德,追围之。金兵夜出薄诸军于水,俊力战死之。时年四十有八。

    俊早丧父,事母以孝闻,待亲故皆有恩意。克汴时,以侍其轴(注)为贤,延归教诸子。尝曰:“射,百日事耳。《诗》《书》,非积学不通。”屡诫诸子曰:“吾一农夫,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望为吾累也。”临阵,勇气慑众,立矢石间,怡然若无事者,虽中伤亦不为动。每慕马援为人,曰:“马革裹尸,援固可壮。”故战必持矛先士卒。或谏,俊曰:“我人臣也,敌在前,不死,乃就安避危乎!”初,太宗即位,朝于行在,诸将献户口,各增数要利。吏请如众,俊日:“民实少,他日需求无应,必重敛以承命,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藁城有三百余人克期作乱,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深、冀二州妖人惑众,图不轨,连逮者数万人,有司议当族。俊力请主者,但诛首恶。节度使刘成叛降武仙,俊下令曰:“叛者成一人,余能去逆,即忠义士,吾畀其资产,仍奏官之。”众果相率来降。沃州天台寨既降,他将利其子女,欲掠之。俊曰:“城降而俘其家,仁者不为也。”力止之。为政宽明,见人善治田庐,必曲加褒奖,有惰者,则怒罚之。故所部完实,民惟恐其去也。

(节选自《新元史》)

【注】其轴,人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四年,以劳擢知中山府事    擢:提拔。

  B.兵、民之事,一委于俊        一:全部。

  C.以侍其轴为贤,延归教诸子    延:招请。

  D.余能去逆,即忠义士          去:除去。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董俊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A.①国王木华黎南下,俊迎降    ②见人善治田庐,必曲加褒奖

  B.①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  ②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

  C.①俊复夜入真定,仙败走      ②立矢石问,怡然若无事者

  D.①败之黄山下,献捷于木华黎  ②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朝贞祐年间,藁城县令比武招兵,董俊因箭术高超而被提拔为将领。元太祖十年,他迎降国王木华黎。

  B.金将武仙被打败后率众投降,但后来又杀害元帅史天倪,凭借真定叛乱,董俊再次夜袭真定,打跑了他。

  C.董俊特别孝顺母亲,对亲戚朋友也都有恩惠,他奖赏善治田庐者,处罚懒惰者,所以百姓都不愿他离任。

  D.董俊在处理藁城人预谋作乱、深冀--'N妖人惑众以及刘成反叛的案件中,都主张严办首恶,不问胁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俊谒木华黎日:“武仙奸黠,终不为我用,请备之。”

    译文:                                                                

(2)吾一农夫,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望为吾累也。

    译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