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作文题。 最近,宁波市政府向市人大提交了一...

(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作文题。

最近,宁波市政府向市人大提交了一份《宁波市停车场(修订草案)》,明确提出“新购车辆未配停车场所,拟不发牌证”。这则新闻背后,反映出来的是汽车社会所造成的现实困境:车位短缺、交通堵塞、碳排放量大、能源供应紧缺……汽车问题已成为城市不能承受之重。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太多了:金融危机成为中小企业不能承受之重;高房价成为百姓不能承受之重;繁重的学业成为学生不能承受之重;父母过高的期望成为孩子不能承受之重……但也有人说,人生本没有不能承受之重。那么,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请以“不能承受之重”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本题属供材料的命题作文。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 ①对社会问题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  ②围绕中心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 ③灵活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的能力。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5~21分) 二等 (20~16分) 三等 (15~11分) 四等 (10~0分) 基础等级 50分 内容25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10~9分) (8~6分) (5~3分) (2~0分) 发展等级 10分 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有文采 见解、构思新颖 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较有文采 见解、构思较新颖 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文句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www..com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 二、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划线的语句,续写两个句子,要求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世间万物皆有情,只等我们细细品读。读沙漠,我们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                                                             。这份情怀滋润我们的心田,让我们久久回味。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拟写一句话新闻,要求不超过30个字(含标点符号)。(6分)

【羊城晚报讯】 记者夏杨、通讯员王丽霞报道: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首的14所高校,组成被网友戏称为“北约”“华约”的北大系、清华系两个自主招生联考平台,在同一日开展自主招生考试,引起热烈关注。华南地区的两所名校也终于一齐表态。25日晚,中山大学宣布参与2011年自主招生联考,并加盟“北约”!同时华南理工大学也宣布,加入与国内另外七所高校联合组建的第三联盟!

目前为止,高校自主招生已呈三足鼎立,北大联盟扩容至13所,同济大学领衔8所工科学校成为“北约”、“华约”之外的第三联盟。

中大招生办负责人介绍,中大参加的是以综合性大学为主的自主招生联盟,其他参加的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13所大学。

记者从华工获悉,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同意全方位合作并签署《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作为推进招生改革的第一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

人类首次捕捉反物质 微量破坏力超过氢弹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1月17日刊登研究报告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利用磁场使其存在了“较长时间”。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抓住”反物质原子。

反物质,即正常物质的反状态,它极不稳定而几乎不存在于自然界。研究人员曾经于2002年在真空环境里造出反氢原子,但造出后不到片刻便已湮灭。如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研究员首次成功“抓住”这种反物质。鉴于反物质接触容器壁后便即消失,研究人员利用特殊磁场对反物质加以捕获。

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杰夫·杭斯特告诉BBC记者,反氢原子具有“少许磁性”,“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罗盘指针,能够利用磁场探知它们的存在。我们制成一只强有力的“磁瓶”,在里面造出反物质”。另外,反氢原子运动速度不能太快,否则便难以捕获。杭斯特所在研究团队花费5年时间,设法让反氢原子温度降至0.5开氏度(相当于零下272.65摄氏度、即接近绝对零度),使反氢原子处于低能量状态。“如果它们运动得不至于太快,那么就算被‘抓住’了。”杭斯特说。

从理论上说,不到500克反物质的破坏力超过世界上最大氢弹的威力。如果想把人类送上火星,仅需要几十毫克,同时时间也大为缩短,只需要6周的时间就可以到达。不过,研究人员首次捕获的成果为38个反氢原子,持续时间为五分之一秒。这等数量的反物质不足以让一只100瓦灯泡发光二十亿分之一秒,更别提用作剧烈炸药。

杭斯特教授解释道,研究人员掌握捕获反物质技术后,今后可在具体操作程序层面加以“微调”,便有望制成数量足够多、保存时间足够长的反物质,为进一步研究打开一扇门。物理学上一个最大的谜团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为何由占据压倒性地位的正常物质构成,而不是反物质。根据物理学定律,这两种在宇宙诞生时出现的物质数量上应该没有任何差异。

反物质的发现,使人们联想到上世纪许多不解之谜,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通古斯大爆炸”。1908年6月30日凌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遭遇从天而降的“火球”,大片原始森林顷刻化为灰烬。至于爆炸起因,一些人推断是小行星撞击,一些人猜想是反物质所致“湮灭”。 

深入研究反物质,是解开宇宙起源之谜的重要环节。“我们希望查明,物质与反物质之间是否存在某些我们尚不知道的区别,”杭斯特说,“这种区别或许存在于更基本层面,或许牵连宇宙起源时某些高能量活动。”

卡尔加里大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系主任罗布·汤普森教授说:“这是一项重要发现,可能有助于实施一些实验,使我们对当前物理学的基本看法产生巨大变化,证实我们当前了解到的知识。我们捕捉了大约38个反氢原子,存活六分之一秒,数量相当少,连一杯咖啡都热不了,更别提驱动《星际迷航》中的星舰‘企业’号了。现在,我们可以启动下一步工作,使用工具去对这些原子进行研究。”

共有42位研究人员参与了实验。这些实验或许有助于科学家揭开有关宇宙最难解的谜团之一。英国斯旺西大学教授麦克·查尔顿说:“氢原子是所有原子中结构最简单的,反氢是可以在实验室最容易制造的反物质类型。深入了解它将有助于揭开已知宇宙由物质而非反物质构成的几乎所有谜团。”

(选自2010年11月19日《华西都市报》,有删改。)

1.文章第1段属于新闻的什么部分?分析2、3两段,指出科学家是如何“抓住”反物质原子的,并以氢原子为例加以说明。(5分)

2.根据文意,概括反物质的特点。(4分)

3.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请结合文章谈谈反物质研究的利与弊。(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

 “躲猫猫”事件:舆论不能替代法治

一个年轻的生命因玩“躲猫猫”而非正常死亡,拉开了一场跌宕起伏的网络舆情序幕。为了应对网络上汹涌而至的舆情,消解网民们的质疑,官方史无前例地启动了“网民调查”程序,希望通过草根网民的介入,重塑公信力。然而现在看来,“网民调查组”的面世,虽然在第一时间迅速扭转了舆论风向,但随后“网民调查团”未能得出颠覆性的结论,反而激起又一轮更为强烈的质疑风暴。

“躲猫猫”事件是一次典型的公权力信任危机(包括司法公信力危机),这种危机因为网络的渲染而扩散变大。当地政府意识到民众可能对司法调查的担忧,所以转而寻求网络舆论的力量,期望以网民调查的方式求得解脱。然而遗憾的是,官方在讲究网络舆情应对技巧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常识,那就是这起事件首先在性质上是一起案件,而查实案件的职责乃在于法律部门。在舆论传播上一味看重网民调查的力量,而未能充分重视司法调查程序,则凸显出法治意识的缺失。

    根据警方的调查结果不难认定此案涉嫌刑事犯罪。其既指向另一“躲猫猫”的狱友,更指向看守所执法人员的渎职嫌疑。故而,案件事实的调查,首先应当是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责任,尤其是检察机关。在第一时间介入案件并公布相关信息,乃是法治社会满足民众知情权的基本常识。尽管推出网民调查团的初衷良好,但这种调查却于法无据,由其作出调查结果无论真实与否,也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所以,当调查团网民披露难以接触到核心信息的时候,这种民间的调查其实就已经受到“合法化的障碍”了。

    不可否认,网民参与案件调查不失积极意义,但前提必须是在合乎宪政制度的基础上。但令人不解的是,此事件中扮演主持者身份的却并非政法机关,也非享有宪法监督权的人大,而是省委宣传部。从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上看,由宣传部门牵头有其合理之处;但从案件查处的角度分析,却有违宪政常识。众所周知,案件查处由公检法机关职司,即便受党委领导,政法委一般也不宜出面干预,以保障司法的独立性,捍卫宪法对国家司法权的设定。但分析此事件,莫说是宣传部组织调查,哪怕是政法委,如此公然出面直接介入也有失妥当。

    据2月24日《新京报》披露,昆明市公安局在案件发生的当天就开始进行立案侦查。而云南省委宣传部和云南省检察院证实,司法调查结果还不能公布。而此前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称,24日前后将公布司法调查结果。这意味着在网民调查程序之外,正常的司法调查程序仍在继续。问题是,如果缺乏足够的信息公开,如果在司法调查中缺乏必要的“质疑-释疑”互动程序,那么这种“闭门造车”的司法调查,一旦结果与网民心里预期的不同,仍然难逃被民众质疑的厄运,甚至引发新一轮司法公信力危机。

不难看出,一面是网民调查带来的种种质疑,一面是体制内种种调查程序的隐退,官方目前面临的此种舆情困境,根源在于体制的积弊。在司法独立不彰、信息公开不明、法治程序不显的体制习惯中,省委宣传部的出面应对不仅未能让官方摆脱舆论压力,反而遮掩了司法或人大调查的宪政功能,更让民众看到地方司法权的惜弱。

在法治社会,应对类似公共危机既要考虑网络舆情,更要考虑现代法治准则。一切绕开制度的做法,从长远看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对法治带来损伤。所以在“躲猫猫”事件中,最佳的出路还在于司法调查归位。以透明、公正的司法调查和信息公开,让网民释怀,并在民众心理上重塑司法公信力。

(选自2009年2月25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4分)

A.一个年轻的生命因玩“躲猫猫”而非正常死亡,官方为了消解网民们的质疑,启动了“网民调查”程序,希望重塑公信力,结果事与愿违。

B.针对“躲猫猫”事件,云南省政府在舆论传播上一味看重网民调查的力量,而未能充分重视司法调查程序,凸显其法治意识的缺失。

C.“躲猫猫”事件在性质上是一起案件,因此负责调查的应该是法律部门,而非“网民调查组”。这个事件折射出的正是一次典型的公权力信任危机。

D.根据警方的调查结果,“躲猫猫”的狱友以及看守所执法人员均涉嫌犯罪。网民调查团的调查因为于法无据,也涉及到是否违法的问题。

E.“躲猫猫”事件之所以导致公权力信任危机,是因为此事件中扮演主持者身份的不是政法委,而是省委宣传部。

2.联系全文看,下列说法不属于“舆论不能替代法治”理由的一项是(3分)

A.任何案件事实的调查,首先应当是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责任。

B.“网民调查团”永远难以接触到案件的核心信息。

C.“网民调查团”参与案件调查的前提是合乎宪政制度。

D.一切绕开制度的做法都会对法治带来损伤。

3.为什么说“躲猫猫”事件是一次典型的公权力信任危机?(4分)

4.联系全文,谈谈如何应对类似“躲猫猫”事件引发的公权力信任危机。(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                              。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3)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4)然力足以至焉,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