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原句。(8分)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漫江碧透,__________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3)臣无祖母,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陈情表》)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阅读下面节选的课文(12分)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须的几个人,商量之后,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
《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创始时候既已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而其后却连这三个人也都为各自的运命所驱策,不能在一处纵谈将来的好梦了,这就是我们的并未产生的《新生》的结局。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
(节选自《〈呐喊〉自序》)
1. 从上面的节选部分看,鲁迅为什么决定“弃医从文”?(2分)
2.《新生》失败前后,鲁迅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结合文意,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
(1)“接着又逃走了资本。”
(2)“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4.从鲁迅“学医”与“从文”的选择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另举一例加以说明。
(4分)
下列对语句中画线部分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祖母刘氏早就被疾病缠绕
B.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却不把它当作教训
C.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先生您是这样说的
D.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房屋遍地,有不少官宦人家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乖违,不顺)
②善刀而藏之(通“缮”,这里是拭擦之意)
③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④吾与点也(和)
⑤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⑥天下之欲疾其君者(迅疾)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