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 ①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

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
①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②奚官有知应解笑,世无坡仙谁赏音。
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
④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A.王维蒲松龄杜牧贾谊

B.王昌龄苏轼杜牧屈原

C.王维苏轼杜甫贾谊

D.王昌龄蒲松龄杜甫屈原

 

C(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重要作家和作品基本常识的了解)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近,北京的社区店除了食品、药店和日杂零售外,又出现了一些家居品牌社区店,开始为居民提供各类家居用品。

B.如果在公共领域可以没有证据地、恶意地怀疑普通公民的善行,行善者就会人人自危,社会就将面对无人行善的尴尬局面。

C.近期,全国各地频发骗取客户密码、实施网银盗窃案件。网络金融安全遭到破坏,一时间高度引发广大网民关注。

D.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某些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原料采购登记,以确保产品源头可以追溯。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关领导日前表示,北京要让各功能区更加名副其实,比如中关村就不再新增普通商业项目,而要凸显其以科技为中心的定位。

B.身处当今世界,在快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基础上,适当加强武装力量,应是捍卫自身利益的不二法门。

C.面对强震时所表现出的从容不迫和有条不紊,并非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素质,而是其在不断经受天灾的历程中代代积累而成的品质。

D.加强青少年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味地包办代替甚至无所不至,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报不平成人之美汲取(jí)循规蹈矩(jù)

B.打前战一如既往着陆(zháo)兵不血刃(xuè)

C.翻两番自顾不暇饯行(jiàn)刎颈之交(jǐnɡ)

D.捉迷藏箭拔弩张甄别(zhēn)稗官野史(pí)

 

查看答案

请以“耐力”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陈灰
父景猝然去辛,蓉娜竞没有马上飞回中国奔丧。亲友们去安慰她母亲时,有的就不免啧有微词。但母亲却非常旷达。母亲理解并谅解她。适逢一家大公司约定蓉娜去面试,那是她买在不能放弃的午遇。父母含辛茹苦,满怀期望,将她送到大洋那边深造,好不容易获得了学位,经过几番申折,终于有被这家大公司录用的可能,若放弃最后的面试,那就等于将那职位拱手让给了彳一位竞争者。她知道从最初的十几个面试者中,最后筛得只剩下他们两个,而那一位并没有哥被约会,只被告诉——“必要时还会联系”,如果她回国奔丧,公司就必要那一位候补者了。
获得了那薪叫待遇不错的职位,给人家干出了个样儿,父亲辞世三个月后,有了假期,蓉娜这才回到北茸。扑进母亲怀里相拥大哭后,她问母亲父亲有什么遗言,母亲告诉她,父景曾说,蓉娜先砗那边获得工作经验是好的,但是过几年还是应该回中国来,为国效劳。她本来想跟母亲说,父亲既然已经辞世,那等她买妥了房子,转换好了身份,就立即把母亲办过去,让母亲享寄住单栋小楼带草坪花坛的清福。母亲捧着她的脸,看她的眼睛,她没说什么,但是母亲已缉看明白女儿想的是什么。她也望着母亲的眼睛,她知道母亲看穿她定居那边求发展的心思,即使回来,也是以外籍身份在外国公司驻华机构里做事;母亲永远不会认同她的这一选择,但母亲又深刻地意识到,她已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生命,必须尊重她,跟她做朋友蓉娜父母都爿在各自岗位上奉献了聪明才智做出丰厚成绩的知识分子,经历过许多磨难,晚婚晚育,母亲f『臭四十岁才剖腹生下她。二十年前,她还没上小学,那时候叫落实政策,父亲所在机构分了1套三室一厅的单元房给她家,结果其中两间都成了书房,到她漂洋过海去留学时,家里就至1处堆满了书,现在回到家里,连原来她住的那间屋里也全是书,她更感觉是进入了一摩图书馆。她对母亲说,父亲仙去,您退休多年,为什么不处理掉多余的书报杂志呢?母亲氍已经分几批赠给了郊区学校,现在你看到的,哪本也不是多余的了。
蓉娜去和动父亲的书架,有的书其实很多年都没使用过了,上面有陈年老灰。母亲的藏书也有这种转灰。她问,为什么不雇小时工来清理清理?母亲说请过的,他们大都也很愿出力,但从书旱抖落出纸片,见发黄薄脆,立刻扔掉,你父亲从垃圾袋里拣回来,已经无法补救——母亲氍出那纸片文字的落款,一个文化史上永远流芳的名字。她说,你们多嘱咐,让小时工处理隹何东西前都问一声,不就行了吗?母亲举出更多例子,防不胜防,如用吸尘器吸坏了线装辛、用湿抹布擦脏了大画册……她又与母亲对视。母亲看穿她要问“那陈灰下的东西都留着绎谁”,她看穿母亲想说“除却陈灰是金子,都留着等你接收”。母亲叹了口气,仿佛也在替牝亲叹息,叹息的是她虽有了一个那样的可融入西方社会的前程,却很难再接续那些被陈灰幂盖的本土文化遗产。她也叹了口气。她意识到自己心有余力不足,她所供职的跨国公司可凇给她带来很不错的物质生活,还有西方一般水平的文化享受,特别是旅游文化的乐趣,但幂要想不仅从形式上、而且从实质上接收父母想要她接续的那份本土文化却很难——尽管双孝收藏的书籍里也有不少从西方翻译过来的以及一些西文原版书,但就连那书上的陈灰也仿仲在告诉她,那到头来还是中国本土的、在广泛吸纳中发展着的、需要下一代去承传的文化。
蓉娜回帮边去了。她没有告诉母亲,也不想告诉任何其他人,她用小首饰盒装去了一些父母藏书上学陈灰。哪一天,谁,会来非常小心而且不出纰漏地扫除那些陈灰,不是从形式上,而是从謇质上继承下北京家里的那一份文化遗产?那天她选定了分期付款的单栋小楼,家具都还没布运到,她将那只小盒郑重地搁到壁炉上,望着那只小盒,透过泪水,对面仿佛就有父母的目乒光射过来。   (取材自刘心武同名作品)
1.下列对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对于蓉娜不能回国奔丧,母亲给予了充分理解,因为她深知国外竞争之艰难、女儿生活之不易。

B.母亲说家里已经没有一本多余的书,是为了强调家中每一本藏书有其独特的价值,很值得珍藏。

C.蓉娜《父母经历不少磨难,但仍在各自岗位上奉献了聪明才智并且做出丰厚成绩,一生痴心不改。

D.父亲为了保住一个文化史上永远流芳的名字,不惜到垃圾堆中去寻找纸片,但却始终未能如愿。

E.蓉娜从小很少接触也并不了解传统文化,在继承家中这份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她认为自己心有余而力不早。
2.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8分)
(1)文中第二辟写母女就家庭未来所作的沟通和交流,表现出作者哪些思想情感?(4分)
(2)如何理解母亲想说的“除却陈灰是金子,都留着等你接收,,这句话?(4分)
3.文章结尾写蓉娜将藏书上的陈灰悄悄带走并郑重地收藏。结合文中“陈灰”一词的意思,联系全文,选擗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蓉娜内心世界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