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从以下16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填入相应的划线部分,答案不得重复并依次写出序号。...

从以下16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填入相应的划线部分,答案不得重复并依次写出序号。(5分,实行倒扣分制,每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⑴夜郎自大    ⑵妄自尊大    ⑶坚忍    ⑷以致    ⑸以至   ⑹制高点  ⑺即使  ⑻居然   ⑼竟然   ⑽虽然   ⑾至高点   ⑿清规戒律  ⒀金科玉律   ⒁坚韧   ⒂大肆     ⒃大事

社会发展,需要的是那些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不是胸无点墨却      的所谓批评家。实干家往往具有    刻苦的进取心,    废寝忘食、兀兀穷年的奋斗精神,他们的努力     失败了,也会给人启示,教人避弯就直。而所谓的批评家,他们     认为自己站在真理的        上,自己的观点就是         ,对他人有生杀予夺的支配权,    散布其自以为是的观点,其霸道和无知令人憎恶。

答:依次是                        (填序号,否则不给分)

 

⑴⑶⑸⑺⑼⑾⒀⒂ (为了方便改卷,要求填序号,且选项都设计为奇数项。“夜郎自大”与“妄自尊大”相比,前者更强调自身素质差。“金科玉律”强调的是权威,不可更改;“清规戒律”强调的是规定多而繁琐。“至高点”,最高的地方;“制高点”, 某一局部范围内的最高点,通常引申为作战时,在某一范围内可居高观察敌情和压制敌人火力的最高地形、地物。“坚忍”,坚持而不动摇,“坚韧”,牢固、坚固。“以至”, 连词,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有“一直到”“乃至到”的意思,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即使”表假设,“虽然”表转折,所述已成事实。“居然”,中性词,可用于褒义语境,也可用于贬义语境;“竟然”,用于贬义语境。“大事”,作副词时,含义是“大力从事,大规模从事”,中性词;“大肆”, 毫无顾忌地,贬义词。)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2分)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节选)

铁 凝

1.那时在冀中乡村,我常在清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

2.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在城市的雾里,我再也看不见雾中的草垛、墙头,再也想不到雾散后大地会是怎样一派玲珑剔透。城市有了雾,会即刻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3.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庆幸我对这走的选择,原来大雾引我走进了一个自由王国。我的前后左右只有不到一米远的清楚。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

4.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原来雾不只染白了草垛、冻土,不只染湿了衣着肌肤,雾还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5.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你那被雾染着的发梢和围巾,你那由腹中升起的温暖的哈气。

6.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不得不暂时忘掉脸上的怡人表情,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7.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两条腿是僵硬和平衡的。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来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嘴里得叨念着“呛呛呛,七呛七……”;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 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了。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动了我自己。

8.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你是醉着自己,还是疯着自己?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只有在雾里你我近在咫尺才发现彼此,这突然的发现使你我无法叫自己止步。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宛如你与我共享着一个久远的默契。从你的笑容里我看见了我,从我的笑容里我猜你也看见了你。

9.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大雾不只会让你悠然地欣赏屋檐、冻土和草垛,大雾其实会将你挟裹进来与它融为一体,让你在不设防的情景中享受自由王国里本真的自己。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

1.结合下文来看,开头两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2.简洁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

答:

(2)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

答:

3.试从写作技法和写作目的上,对第7段进行简要分析。(6分,答出写作技法4分,答出写作目的2分)

   答:

4.该文内涵丰富。作者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点列出。(6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全对一句1分) ①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②边庭流血成海水,                      。(杜甫《兵车行》)

③盘飧市远无兼味,                      。(杜甫《客至》)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⑤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王士祯

啼碎春花莺燕语。一片花飞,又是天将暮。欲乞放晴春 不许,黄昏更下廉纤雨①。

春去应知郎去处。好属②春光,共向郎边去。毕竟③春归人独住,淡烟芳草千重路。

注释   ①廉纤雨:连绵细雨。②属:通“嘱”,嘱托。③毕竟:最终,终归。

1.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啼碎春花莺燕语”中 “碎”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两个显著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答:

 

查看答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为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

 译文:

2.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chù),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虡(虡,jù,古代悬挂乐器的架子中间的木柱)。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庶民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闾里监门,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 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有万国。何则?以行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岳鄙,而卒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士之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鄙野 闾里监门,安可得而有乎哉?”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为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弗宝贵矣,且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                     节选自《国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礼贤下士

B.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       受到奴役

C.下则鄙野闾里监门              边远偏僻

D.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     尊贵显达的地位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颜斶隐士风骨的一组是(  )

①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                     

②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③以行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④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 

⑤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⑥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斶是一个刚直不阿、观察敏锐、洁身自好而又向往淡薄宁静生活的隐士。

B.齐宣王的左右极力夸耀齐宣王富有尊贵、人心所向的情景,其目的是为了驳斥颜斶“士贵耳,王者不贵”的观点,同时迎合讨好齐宣王。

C.颜斶讲述古时圣明君主 “行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而得天下的事例,目的在于讽喻齐宣王,启示他要治理好天下,就要广施德行,广纳人才,选贤任士。

D.颜斶以璞玉自比,说璞玉生在深山中,经过加工制作就受到了破坏,就不再是宝物值得珍爱,也就不完好了。表明其不愿出仕、洁身自好、渴望过淡薄宁静的隐士生活的愿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