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写下面这个句子。(你可以把句中的“古园”换成别的地方或别的事物来写,表达的情趣...

仿写下面这个句子。(你可以把句中的“古园”换成别的地方或别的事物来写,表达的情趣可以是“寂静”也可以是别的什么。)(5分)

    古园寂静,你甚至能感到神明在傲慢地看着你,以风的穿流,以云的变幻,以野草和老树的轻响,以天高地远和时间的均匀与漫长。

 

略 【解析】评分要求:仿写的句子必须是并列的一层复句(古园怎么样,因而你感觉怎么样)。四个“以”充当“神明”的状语。符合这个条件的,3分。四个“以”后面的内容贴切、连贯的,2分。20、多、围、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提倡孝道,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有关孝道的一些熟语。对下面两个熟语,或解说它的意思,或用它来造句(理解意义基础上的造句),均可。(6分)

1.屋檐水,点点滴。

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各题(22分)

吾乡何处

 徐怀谦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到哪一个乡呢?是自己的出生地还是工作所在的城市?是父母的身边还是妻儿的身边?是旅途中一见钟情的他乡还是魂牵梦绕的故乡?

  我的故乡在山东农村老家, 老家,承载了我童年的梦。犹记夏夜乘凉时,躺在庭院里的草席上,看繁星满天,听知了鸣唱,长辈们叼着烟袋,火星明灭间,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懒婆娘的故事讲孤魂野鬼的故事。老家,因了父母的存在,挽系住了一颗游子的心。我们姊妹三人,天各一方,一个在北京,一个在青岛,一个在县城,只把老人闪在家里,他们内心的孤独令我想起来就觉得有些寒凉。可是,为了生计,有什么办法呢?从长远计,也在县城给他们买了房子,可他们就是不去住,他们舍不得离开他们住了几十年的乡下,舍不得可以推门而入、随意拉呱儿的左邻右舍,舍不得这里的空气和水土。故乡是他们生命的根,而他们是我生命的根。

  老家并不是我唯一的故乡,因为它有很多陌生的地方让我难以走近。比如,鱼肉乡里的村官,污水横流的街道,越来越势利的人际关系,扩大点范围说,我所接触到的乌烟瘴气的官场,公款吃喝的酒风,迎来送往的繁文缛节,这一切都让我对故乡望而生畏。

于是,我的心灵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根。不管是北京的郊区还是秦岭深处的小山村,不管是有“中国最美的乡村”之称的江西婺源还是地处荒远的云南村落,只要那里有和煦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只要那里能让我忘却都市的喧嚣,它们都可以给我故乡般的慰藉。

最难忘怀的是几年前夏夜的镜泊湖。那是我第一次来到这度假胜地。和友人信步走到宾馆旁边的凉亭小坐。天南地北正聊得兴起的时候,有一种声音加入了,接着,第二种第三种第N种……一场独具特色的草丛音乐会开始了——数不清的虫鸣,啾啾唧唧,你唱我和,每一个小生灵都乐意放开自己的歌喉,并不是为了比赛为了炫耀,只是为了自由歌唱自由表达,声音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没有一刻的停歇,可是听上去一点都不单调。我陶醉于这宇宙间最美的音乐,在都市里我们所见的除了水泥丛林,就是人,然后就是几只可怜的宠物,谁曾有过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我们早已习惯了单调,习惯了远离大自然,习惯了悬浮在空中的无根生活,一旦置身于真正的大自然中,反而有些隔膜了。其实,飞蛾、蚊蚁、昆虫,它们才是离大自然最近的生灵,没有它们的加入,人类是会寂寞许多的。于是无端地替都市人难过起来——他们的精神故乡在哪里?在胡同里的大槐树,抑或压根就没有故乡?

我们的背井离乡算得了什么?我们的打工生涯又有何委屈可诉?泥土中固然有我的故乡梦,而城市中唯我独尊的那间书房、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写作生活、三两知己的倾心交流,又何尝不是吾心安处?人生无常,我们不过是世间的匆匆过客,如果让自己的心终生流浪,不得安处,岂不是太对不起带我们来世上的父母?那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呢?在我看来,“节欲”是最根本的方法。如果一个人欲望太强,那么,即使他身居乡下,也不会领略那些优美的田园曲的,他们会继续因为股票的涨跌而失眠。如果他节欲有方,那么,都市的霓虹灯不会迷失他回家的路,别人的豪宅洋车不会打乱他行走的步伐,交际场的纸醉金迷不会让他眼花缭乱,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浮华都是外在的,进入不了自己的心灵。

“此心安处是吾乡”,说得真好。无论城乡,无论顺逆,无论穷富,无论贵贱,找到一个让自己心安的支点吧,那是你幸福的根源所在,是安妥你灵魂的精神故乡,是人类亘古以来孜孜以求的一个梦。

1.请说明文章第四自然段的作用。(6分)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故乡是他们生命的根,而他们是我生命的根。

 

(2)我陶醉于这宇宙间最美的音乐。

3.文章是围绕“吾乡何处”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故乡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填空,在下面两组中任选一组填写。(5分)说明: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特为尤甚。(李密《陈情表》)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阐述,在满足物质条件之时,还需要有精神文明,“                                                                     。”

(2)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之下矣。(苏洵《六国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边一首宋诗,完成后边题目。(8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诗歌第二句点明了梦醒的时间,请说说“催”字表现诗人什么感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三四两句很有艺术表现力,请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 遗:赠送   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 示:告诉

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效:模仿   D.是以好之而不厌 厌:满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