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李白、李清照、汤显祖、巴金、郁达夫、海明威、巴尔扎克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作家或诗人...

李白、李清照、汤显祖、巴金、郁达夫、海明威、巴尔扎克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作家或诗人。请你仿照例句,为其中一位写一段话,评价其作品的意义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5分)

示例:(罗密欧与朱丽叶)。一部个性解放的爱情呐喊,一部震撼世界的话剧巅峰;莎士比亚,捍卫人文,抨击封建,是无与伦比的出色的戏剧大师。

    答:                                                                     

                                                                          

 

《牡丹亭》,一部跨越生死的爱情传奇,一部浪漫绮丽的戏曲经典;汤显祖,彰显人性,反对束缚,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剧作家。 【解析】5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分)

材料1:2009年开始,A省要求高中学生必须通过学业水平测试,从高一开始文科生和理科生都要参加全部科目的考试。

材料2:2010年,B省明确要求规范高中学生文理分科时间。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高中在第二年级末以前不得安排学生分科。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要点。(2分)

        答:                                                                      

   (2)针对上面的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4分)

        答: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世界上最大芦苇塘也在盘锦这块土地上,据说秋天芦苇可长到一人多高,茫茫芦苇荡一望无际,很是漂亮。不过吸引人的盘锦风光应属“红地毯”了,                                                                  ,“红地毯”因此而得名。

    ①每到秋季,城蓬草的叶子变红        ②也是惟一一种可以在盐城土质上存活的草

    ③大面积的草接天速地的锁在河滩上    ④这是一种适宜盐城土质的滩涂草本植物

    ⑤远远望去犹如红红地毯              ⑥它是由一棵棵纤弱的城蓬草织就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经过60多年的战略合作关系后,如今的土耳其却已经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新战略对手,这是土耳其国内外政策和国际体系剧烈改变。

    B.今年全国高校招生计划总数是657万名,由于计划增加,报名人数减少,教育部预计今年全国 高考平均录取率将会增加近7个百分点。

    C.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电影《世贸中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焦点是这部聚焦世贸中心双子塔的影片对于美国人是否作好了心理准备。

    D.全球100多个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将围绕“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为主题,就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举办论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信手翻阅近年来中国教育事业的“成绩单”,你会发现许多“里程碑”可圈可点,然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决非轻而易举,教育改革路上的许多“硬骨头”亟待去啃,百姓普遍关注的“教育那些事儿”,都是改革不能绕开的课题。

    B.专家认为,产生食物相克致人死亡的说法可能是偶然巧合导致以讹传讹,或是食物污染中毒,或是一些人的特殊体质产生食物过敏。但他也承认,食物的营养素相互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平衡膳食可以弥补,因此不必刻意去关注这些细节。

    C.要选择真正优质的蜂产品却不大容易,据笔者暗访产品市场后,发现蜂产品是鱼龙混杂,一般的消费者不具备专业知识,根本无从鉴别何为优质蜂产品,广大消费者盼望“真、纯、鲜”的蜂产品在市场上出现。

    D.在金融危机阴影笼罩下的2010年,中国车市令世界羡慕,1360万辆的产销量和近40%的增长,使中国各大汽车生产商钵满盆满,这一现象在沈城表现的很抢眼,2010年在沈阳,每天有270辆左右汽车从经销店被购车人提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

子天

①2009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在遗嘱中,他吩咐家人:不留骨灰不搞仪式,“我是普通画人就普通离去。”丁聪的一生,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无论身处什么年代,他的漫画几乎从不歌功颂德,而是执着于对社会负面现象的揭露。作为一个有着独立风骨的知识分子,他不党、不派、不媚,对任何一个时期,他都怀有同样的警惕,都持有平民的立场和批判的眼光。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他的勇敢和正直令人钦佩。

②1916年,丁聪出生于上海。其父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门口。鼎鼎大名的漫画家父亲并没有教他画画,甚至不愿意儿子今后走他的路。但丁聪却自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有一天,十六七岁的丁聪忽然把自己画的京剧速写拿出来给前辈们看,满堂俱惊,父亲遂不再阻拦。

③1935年,中学毕业的丁聪,为补贴家用,开始编电影画报的生涯,不久后在当时颇有影响的画刊《良友》任美术编辑。当时,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他们的画,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一次,丁聪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60年,丁聪说,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

④抗战爆发后,丁聪在《良友》画抗日漫画,试图用漫画救亡。上海沦陷后,丁聪逃到香港,八年中辗转于香港、重庆、昆明、桂林等地。

⑤1949年年初,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由此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鸣放中,丁聪对“外行领导内行”提出的批评,连同筹办同人刊物《万象》的构想,成了反右高潮中的罪状。1958年的一天,“右派”丁聪和黄苗子等乘上一列开往东北的火车,去了北大荒850农场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

⑥“文革”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不许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展出作品的废标签后面画上漫画。白天要劳动,画画的时间难保证。丁聪正发愁时,赶上单位体检,查出来丁聪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丁聪可乐坏了。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不吃药,复检时憋着一口气,血压当然还是高,丁聪又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假。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丁聪赶出了30多幅鲁迅小说插图。

⑦1979年春,丁聪刚被宣布“没事儿”,就跟政府说:“我已经63了,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小丁由此迎来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作黄金年代。此时恰逢《读书》杂志创刊,受范用、冯亦代之邀,丁聪配画,陈四益配文,“封二漫画”几乎成了《读书》的金字招牌。漫画中的幽默和辛辣,让人觉得,小丁好像从来没变过。

⑧三中全会到八十年代的一段时期,是丁聪认为最开放的时代。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他的讽刺漫画与讽刺相声、伤痕反思文学、电影话剧一起,组成了文化解放的潮流。“对社会不良现象的讽刺,实际上对政府是有好处的。英美都没有限制,法治国家,什么题材都可以。”丁聪身为右派时的“难友”、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曾做打油诗一首:“丁侯作画不糊涂,笔底才情敌万夫。今日语言无禁忌,只缘身畔无仙姑。”

⑨小丁一辈子都是笑呵呵的,天真孩童的形象。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爱憎分明,用漫画把对社会和现实的讽刺和鞭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⑩丁聪在给《读书》杂志插画的30年里,所有的漫画题材都是来源于他的生活和对社会的观察。可以说,他是一个对中国现实的丑陋发出个人讽刺的政治知识分子。可以说,他是一个幽默的、热情的、有赤子之心的政治知识分子。而他的一生也演绎了一名知识分子最应具有的品格:对时代的追问和对良心的追求。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在遗嘱中,他吩咐家人:自己死后不留骨灰不搞仪式;这充分表现了一个画家崇尚节俭的作风。

    B.文中总结了丁聪一生的人格魅力:“不党”、“不派”、“不媚”,从不同的处世哲学的角度反映了一个有着独立风骨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C.丁聪能够成为一代讽刺漫画大师,其主要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因为丁聪的父亲早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具有影响的画家。

    D.文章写“文革”中,一次丁聪因为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这可把丁聪乐坏了。这个故事的叙述有以“乐景”写“哀情”的作用。

    E.作者在文中评价“他是一个对中国现实的丑陋发出个人讽刺的政治知识分子”。其中退出了一个股责任心,热爱祖国的艺术家的良心。

2.“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牛虻”与“病灶”各指什么?(6分)

      答:                                                                   

                                                                              

3.文中作者既说“小丁一辈子都是笑呵呵的,天真孩童的形象”,又说“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前后界定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答:                                                                   

                                                                              

4.读第⑩小节,请探究这段文章中的两个“可以说”的内容含义是什么?(8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