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自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有一...

根据以下材料,自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有一个小和尚耐不住禅院的寂寞,老觉得修行太慢,感觉不出自己的长进,甚至他怀疑自己究竟能不能修成正果。

    有一天,他再也没法忍受了,就向老禅师发牢骚,说自己没有慧根、缺少佛性,对自己失去信心了。

    老禅师微微一笑说:“山腰的工地上,石匠们正在为本寺加工佛像,你反正也静不下心来,就跟他们去劳动吧,做个帮手,学点手艺……”

小和尚一听,居然特别高兴,心想,终于可以出去透透风、乐呵乐呵了。   

可是,三天以后,小和尚来找禅师,他满脸歉疚:“师傅,我还是回来修行吧,连四角八棱的粗糙岩石都能在工匠的雕琢下变成仪态万方的石佛,何况我是一个人呢?”

老禅师舒心的笑了。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参考:     这是一则寓言作文材料,故事内涵丰富。在作文时要找准切入点,才可以准确构思立意。这则寓言中有三个主要形象:老禅师、小和尚、“佛像”。因此作文构思立意可以从这三个主演的具象去切入。     从老禅师的角度,可以概括出“教育一定要讲求方式方法”“正确引导的效果要比一味的说教要好”“给与亲身体验的教育,远远胜过那些空洞的说教”“教育是一门充满智慧的科学”等。     从小和尚的角度切入,可以概括出“凡事情半途而废,常常是没有恒心所致”“信心是成功的关键所在”“要走向成功,不仅需要信心,还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欲速则不达”“领悟真理,往往需要源于实践的体验…‘只有认清自己,才能树立雄心,激励斗志,从而走向成功”“先要有心灵的顿悟,而后才能有正确的抉择乃至成就事业…‘舍弃中选择,选择中舍弃,人生就是不断舍弃和不断选择的过程”等。     从佛像的角度切入,可以概括出“在走向成功的途中,一定要懂得舍弃”“舍弃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智慧”“不经历雕琢,石头不能成佛;不经过磨练,人不能成就大业”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廉耻(节选)

明顾炎武

  (1)《五代史·冯道传论》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②③,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已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日:“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2)吾观三代国③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④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日:‘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注】①《五代史》:即《新五代史》,欧阳修编撰。

②维:喻指维系国家命运的关键。

③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④《颜氏家训》:南北朝颜之推撰.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捐廉耻(    )(2)自致卿相(    )

2.下列对第(2)段“异哉,此人之教子也!”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真是不同啊,这人教育自己的儿子!   

    B.这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奇怪啊!

    C.此人的教育儿子的方法,真是不同啊!   

    D.怪异啊,这人教育儿子的一些做法1

3.概述第(1)段中,作者认为“四者之中,耻尤为要”的原因。(2分)

 

4.第(2)段中作者说的“独醒之人”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独醒”?(2分)

 

5.细读全文,简析作者的论证思路。(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17分)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飚,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献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引壶觞以自酌——  (2)审容膝之易安——(3)感吾生之行休——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悟已往之不谏    文入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B.既自以心为形役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门虽设而常关    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D.园日涉以成趣    臣具以表闻

3.加点词与“眄庭柯以怡颜”中的“怡”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B.大王必欲急臣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3分)

 

 

 

   (2)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3分)

 

5.“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下列各题。(8分)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

剪烛看吴钩①。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

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吴钩:指刀,②剩喜:甚喜,非常喜。⑦然犀处:指采石矶.

1.“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这里的“周与谢”指的是____(写出其中一个的人名即可)。(1分)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上片反映了作者“闻捷”以后的高兴、亢奋的心情,同时又包含有悲慨情绪。

    B.作者把采石鏖战的激烈战况构想成“骇浪与天浮”的画面,可见其词风豪放的一面。

    C.从题目《闻采石矶战胜》可以想见词人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写作本词的缘由。

    D.下片由回忆古代两位北抗强敌的英雄写起,情感低沉,充斥着浓重的悲绪。

3.画线句“借古讽今”,请就此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1)香雾云鬟湿,             。                (杜甫《月夜》)

    (2)今我来思,             。              (《诗经采薇》)

   (3)               ,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登快阁》)

   (4)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5)知人者智,                  。          (《老子》)

   (6)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7)俶尔远逝,               。             (柳宗元《小石潭记》)

   (8)明月松间照,                  。        (王维《山居秋瞑》)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20分)

湖草

周美兰

    ①湖草被人关注的季节,就是湖草成熟的季节。就像鄱阳湖畔的黄毛丫头,忽然长成红

唇鲜艳的妮子,吸引了一双双后生的眼睛。湖草一片一片的铺开采,无边无际的样子,就像

鄱阳湖绿波荡漾的湖面。一阵风儿吹过来,湖草连绵起伏. 一种青悠悠的湖草的味道,从草

根下散发开来,弥漫在湖畔的空气里

②其实,湖草刚刚从沙土里钻出来的时候,人们就发现了她们.或许是在冬末的雪后,或许是在初眷的细雨中。在潮湿的沙土上,忽然就冒出一丛丛鲜嫩的湖草。湖草挺立着矮小细弱的身子,隐藏在远离人迹的沙洲上.可是人们还是发现了她们,并且把她们加以分类,将其中可以食用的一种称之为蒌蒿。

    ③湖畔的妮予都认识蒌蒿,她们挽着篮子,或者撑着船来了。把蒌蒿采摘回去,捋去叶子,去掉土根.把蒌蒿掐成一寸一寸的长短,用半肥半瘦的腊肉爆炒,再洒上一把红辣椒。

红绿相间的蒌蒿下到盘子里,就一壶酒。家人围坐一团,或者招待客人,青悠悠的蒌蒿,伴

着浓浓的酒香,成为鄱阳湖的一道风景。蒌蒿炒腊肉,也就成为当地一道特色菜肴。

④蒌蒿的生命根短,过不了十天半月,蒌蒿就不再脆嫩了。这个时候的蒌蒿,又变回了

普通的湖草。经过漫长的梅雨季节,湖水涨起来了,把沙洲上的湖草淹没。细小的湖草们,

在水中轻盈地摆动。有些不甘寂寞的湖草,把修长的手臂伸出湖面,仿佛在波涛中起舞。

个时候的湖草,沉浸在梦一般澄澈的境界里。她的颜色是青翠的,她的身材是柔软的。她将

她青春的美,全部展示给水中的鱼儿,天空中的白云。

    ④夏季过后,湖水渐渐退却。湖草从水中露了出来,由于失去了潮水的滋润,她渐渐干

枯.平常寂静的沙洲,忽然就热闹起来,妮子跟随着娘来收割湖草。娘割草的时候,手握磨

得白晃晃的镰刀,身子弓下去。空气里一片镰刀的声音湖草断裂的声音。

    ⑤妮子不喜欢这个声音,尽管她手里也拿着镰刀.当看到娘毫无表情地割草时,她的心就有一种被撕裂的感觉。娘曾经说过,妮子的命就像这沙洲上的湖草。湖草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耕耘,更不需要呵护。风里雨里,沙里泥里,她挣扎着生存。到了秋天,她们等待着人们收割,把湖草编成草帽、草筐、草绳、草鞋,或者把湖草变成一把火,用来取暖或烧饭。一年一年又一年,伴随着湖水的涨落,湖草一茬一茬地接着生长。

⑥妮子想着湖草,心里就有一种委屈。于是她远离了娘,自己找了一块湖草地。她弯下身割草的时候,镰刀下得快,湖草却放得轻。她手里握着割下来的湖草,心里就涌起怜惜之情。仿佛是为了安慰湖草,她把湖草放下的时候,不仅动作轻柔,而且还像绣花一样,把湖草整整齐齐有规律的摆放。当沙洲上的湖草全部倒下时,在妮子割草的地域,可以看见用湖草码成的菱形,或者是五星形,或者像荷花形的图案。

    ⑦娘抬起身子,用手臂揩掉额头的汗水时,就发现了妮子割倒的湖草。娘心里有些着恼,又有些伤感。着恼的是妮子在耽误时间,因为割湖草不是绣花。伤感的是妮子的举动,让她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她本来想责怪妮子,可是责备的话到了嘴边,最后又咽了回去。

    ⑧当男人们撑着船儿,要把湖草收回家时,娘暗示男人把妮子割的湖草留到最后。可是

妮子割的湖草还是被打成了捆,堆上了船。娘发现妮子的眼角,隐隐有了泪痕。

1.按生长过程概括湖草的特点。(3分)

   (1)刚出生时           (2)梅雨季后             (3)夏季过后     

2.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

3.第⑥段划线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                  (2分)

4.第⑥—⑨勘段中,娘对妮子的态度是                    (2分)

5.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文章的前三段描写富有诗意,与后文“一片镰刀的声音湖草断裂的声音”形成强烈对比。

    B.本文运用记叙、描写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鄱阳湖女子命运的同情,感情基调忧伤。

    C.本文运用借物写人的手法,写“萎蒿的生命很短,过不了十天半月,萎蒿就不再脆嫩了。这个时候的蒌蒿,又变回普通的湖草”实际上是写鄱阳湖女子缺少呵护,挣扎生存,美丽短暂,默默承受。

    D-本文最后的“娘发现妮子的眼角,隐隐有了泪痕”,暗示着妮子今后的不幸。

    E.本文感情真挚,文笔清新,对妮子的描写蕴涵着作者的深情,读来让人感动。

    F.以妮子为代表的鄱阳湖女子就如同鄱阳湖的湖草,虽然美丽,但并不能认识、理解这种美。

6.本文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与孙犁小说《荷花淀》开头的景物描写很相似,试对二者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