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阮郎归·耒...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阮郎归·耒阳①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1)词的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下片通过哪两种手法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

答:                                                        

                                                               

 

(1)上阕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来去云”写出了作者的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声里数家村”以“鹧鸪”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意境凄冷。(而“潇湘逢故人”传达了作者内心淡淡的欣喜,答出这一点也可给分)    (2)①手法:对比、用典。形象: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诗人形象。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节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谓不忝尔祖矣                忝:辱没

B.檄修之举兵                    檄:檄文

C.修之未尝供赡                  赡:供养

D.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  务:要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留修之戍滑台, 为虏所围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也

B.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C.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D.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               斧斤以时入山林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②修之潜谋南归    ③复欲率南人窃发

④而遣使陈诚于帝   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⑥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方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C.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让他无功而返,最终杀了被竺超民抓住的义宣。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5.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4分)

译文                                                             

                                                                

(2)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4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①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料之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的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②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找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④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在第②段中加点的“之”字指代的内容是[

A.中国女子办事

B.少数中国女子办事

C.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D.中国女子办事的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主语是“这一回”,谓语是“互相救助”,宾语是“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B.主语是“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谓语是“压抑至数千年”,宾语是“明证”。

C.主语是“事实”,谓语是“为”,宾语是“明证”。

D.是二重复句,第一层是递进关系。

3.对文中第③段理解正确的是

A.是对刘和珍等烈士死难意义的高度评价,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B.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C.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前进。

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激励。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府吏见丁宁  ②渐见愁煎迫    B.①君尔妾亦然  ②作计乃尔立

C.①会不相从许  ②叶叶相交通    D.①大人故嫌迟  ②故作不良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  便可白公姥    B.我有亲父兄  逼迫兼弟兄

C.其日牛马嘶  蹑履相逢迎    D.我有亲父母  无一不适耳目之观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寒流正侵蚀我国实体经济,为了“驱寒保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应对措施,积极扩大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

B.“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特别称谓,这个词可能会像“知青”、

“下岗工人”、“农民工”一样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词语之一。

C.如今很多养老保险产品不提倡客户趸领的原因,是由于对保险公司来说一次性的养老金给付不利于现金流的稳定,常常也会引起给付压力所导致的。

D.白宫今天称,美国总统奥巴马相信联合国气候峰会能够达成一项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气候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