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常贤其能,谓曰:“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曰:“吾敢要君?吾年至,一宜去;吾为左丞,不能进退郎官,唯相之为,二宜去。”愈又曰:“古之老于乡者,将自佚,非自苦。闾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言?”愈叹曰:“公于是乎贤远于人!”明日,奏疏曰:“臣与孔戣同在南省,数与相见。戣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不报。长庆四年正己未,公年七十四,告薨于家,赠兵部尚书。
公始以进士佐三府,官至殿中侍御史,累迁江州刺史、谏议大夫。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加皇太子侍读,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明年,拜右丞,改华州刺史。明州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道路水陆,递夫积功,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
十二年,自国子祭酒拜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约以取足,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阅货之燕,犀珠磊落,贿及仆隶,公皆罢之。绝海之商有死于吾地者,官籍其货。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公曰:“海道以年计往复,何月之拘?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十五年,迁尚书吏部侍郎。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长庆元年,改右散骑常侍。二年,而为尚书左丞。
(韩愈《孔戣墓志铭》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之为唯:只有

B.以取足 约:约束

C.官其货  籍:登记

D.何月之 拘:扣押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孔戣为人方正无私的一组是(   )
①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                   ②忧国忘家,用意至到
③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           ④言京兆尹阿纵罪人
⑤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         ⑥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戣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的,为官期间,能为百姓利益着想,而且任劳任怨,即使远派岭南,也努力于政务,克己为人。

B.当时明州岁贡淡菜、蛤蚶等物,从海滨直抵京师。由于扰民甚众,孔戣不惜冒犯朝廷,为民请命,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C.面对孔戣的据理求退,韩愈认为朝廷不应该让孔戣这样的贤人辞官,他上疏请求留用孔戣,但奏疏未能呈上。第二年,孔戣去世。

D.孔戣在担任岭南节度使时,处理海外商贸事宜,既严格地执行法度,以身作则拒绝贿赂,又有人性化的变通,切实为外商利益考虑。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5分)
(2) “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5分)

 

1.D 2.A 3.C 4.(1)现在情况和前面所说的不一样,您和谁住在一起呢?况且您虽然身份显赫但没有留下资产,您回家后依靠什么生活呢?(5分) (2)“如果有凭证,应该全都归还给他们,不要计算日期多少。”孔公增加地方官员的俸禄,同时严格执法。(5分) 【解析】 1.拘:限定 2.②表现其一片忠心,③表现其体恤百姓,⑤表现其为他人着想 3.“不报”指奏疏递上没有答复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译文:孔子之后第三十八世,有一个名戣的世孙,字君严,在朝任尚书左丞。在他七十三岁那年,曾经三次给皇帝上书要求辞官。皇帝任命他为礼部尚书,给予他终身享受俸禄的待遇,还不敢拿政务来麻烦他。吏部侍郎韩愈平时尊崇孔戣的才能,就对他说:“您的身体还很强壮,当今皇帝三次挽留您,您为什么坚决要辞官呢?”孔戣回答道:“我怎么敢向君主提出要求呢?我的年龄已经非常大了,这是我应当辞官的一个原因;我担任尚书左丞,不能进用或辞退郎官,只有宰相可以,这是我应当辞官的另一个原因。韩愈又问道:“古时候,那些老死于乡间的人,都是自求安逸,而非自求受苦。房屋、水井、田地都还在,那些不做官和厌倦官场生活回到故乡的亲友,不是住在东郊就在北郊,大家可以拄着拐杖穿上鞋子互相往来。现在情况和前面所说的不一样,您和谁住在一起呢?况且您虽然身份显赫但没有留下资产,您回家后依靠什么生活呢?”孔公回答:“我自身有这两个应该离去的原因,为什么还要顾虑你说的话呢?”韩愈叹息道:“您在这方面远比一般人贤明!”第二天,韩愈就向皇帝上奏说:“臣下和孔戣同在南省任官,多次与他相见。孔戣为人守节清廉,议论公允。虽已七十,但体力耳目没有衰退,还在忘我地为国操心,用意极为周到。像孔戣这样的人,在当今的朝廷不过三四人,陛下不应苟且顺从他的请求,而应留下作为辅佐。”奏疏递上没有答复。第二年,长庆四年正月己未日,孔公七十四岁,在家中去世,朝廷追赠兵部尚书。 孔公当初以进士身份辅佐三公,官至殿中侍御史,又历任江州刺史、谏议大夫。只要是有损正义的事,孔公没有不说的。后来加封为太子恃读,改给事中,上书指出京兆尹包庇纵容罪犯,皇帝下诏削夺京兆尹三个月的俸禄。第二年,任尚书右丞,又该任华州刺史。当时明州每年都要进贡海虫、淡菜、蛤蚶等可以食用的海产品,从海边运到京城,要经过水路和陆路,卒役累计人工,每年要用四十三万六千人。孔公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元和十二年,孔公从国子祭酒改任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他通过增加俸禄的方法来约束官员的贪取暴敛,境内各州拖欠的租税达二百万,全部免除。海外入境的船舶停靠码头时有下碇税,初到时有阅货宴,对他人所赠的犀角珠宝、仆从奴隶,孔公一概拒绝。横渡大海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有死在岭南的,官府登记其财货。满三个月,没有妻子儿女询问认领的,全部没收充公。孔公说:“海路一年只能往返一次,怎么能用月来限定呢?如果有凭证,应该全都归还给他们,不要计算日期多少。”孔公增加地方官员的俸禄,同时严格执法。元和十五年,孔公升为尚书吏部侍郎。孔公回到北方的时候,没有携带南方的特产,奴婢的户口(人数)也没有增加。长庆元年,改任散骑常侍。长庆二年,担任尚书左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母语文化及其他
  日前,广电总局发布通知:电视节目中所用外语和缩略词“NBA”“GDP”“WTO”等等,将告别央视。
  这些年来,汉英文字混杂的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时下,无论是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是刻不容缓。
  “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已经到了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于公元前300—400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的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一部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但是融合而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舞”。这些文字,都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达。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引入汉语,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党”“政策”等等一类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这些机智巧妙的引用,表现的是先辈们的大智慧,重要的是把外来语化为了我们的血肉。第三次高潮是近些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似大潮汹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其实,在面对外来语强势到来时,汉语言的应对办法还是很多的,改造也罢,融合也罢,有先辈经验可资借鉴。关键是重视不够。
  “洋泾浜”的拥趸者,有一种悖论,认为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太难学,不如26个拼音字母易懂易记,随便几个字母组合就是词组,含义深广。其实,这大大误读了中国汉字。据中西方文字学家共同研究考察的结果,以独立单字为单位的中国汉字,无论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方其它文字。特别是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成为书写艺术的文字。它在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上,堪称世界一绝。曾有人为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表示过担心,认为方块字束缚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手脚。岂料,随着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对输入法的研究开掘,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中国文字昂首进入计算机时代,现在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了。同时,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如今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都在用法律形式维护本国语言,法国把每年3月20日定为“国际法语日”,总统在这一天要出来讲话,号召保卫法语。德国人坚决反对德英语言混杂,提倡在德国要讲德语。美国近年也颁布法律,坚决维护其强势英语的地位。在这场文化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
1.对“汉字及母语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来

A.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是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体。

B.中国汉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文字。

C.英汉文字混杂,实际上是轻视民族文化和自信力缺失的表现。

D.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用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等方式将外来文化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了我们的母语文化中。

2.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无论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已受到严重威胁。

B.中国人对计算机输入法的研究开掘,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

C.有人认为汉字难学是因为汉字不仅要表情达意、承载信息,还要注意书写艺术。

D.眼下,社会对汉语轻视与麻木主要是由我们的文化传承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加之英语的强势入侵造成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主要大国都在颁布法令维护本国语言。我国电视节目中如“NBA”“GDP”“WTO”等
外语和缩略词将告别央视,这是广电总局坚决维护汉语言文字纯洁性的具体表现。

B.目前,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是汉字。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中,汉字表意最简洁。

C.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中,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因此,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D.文字之争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我们既要敢于吸纳更多的外来语为我所用,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画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                            
                。 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①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
②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
③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
④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
⑤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
⑥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

A.①⑤⑥④②③ 

B.①⑤⑥③④②

C.⑤⑥①④②③

D.⑤⑥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B.《中国质量报》曾报道,食品专家基本可以断定“一滴香”是通过合成反应及化学品直接调和的方法,营养作用十分有限,长期食用会损伤肝脏。

C.“辛亥首义百年纪念墙”包括纪念广场、英雄名录、首义第一枪、首义第一炮、祭扫花台、辛亥志士衣冠冢等组成。

D.健康的主流文化能不能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不能真正对公众产生影响,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文化创新的思维,是否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展开文化创新。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真挚的爱情是能经得起风雨的侵蚀和困境的磨砺的,张良斌和李梅芳的经历就是雄辩的例证,在走过十年艰难的路途后,他们终于喜结金兰

D.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查看答案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热(zhì)粗(kuànɡ)灭(jiān)相形见(chù)

B.让(shàn)粗(zào )胎(pī)守不渝(kè)

C.帖(yù)怨(mán)熟(ān)面面相(qù)

D.船(wù)金(yòng)力能鼎(káng)钟齐鸣(qìn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