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百舸(gě) 寂寥(liào)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百舸(gě)     寂寥(liào)    彷(páng)徨    惆怅(chàng)

B. 方遒(qiú)    笙箫(shēng)   瓦菲(fēi)     彳亍(chù)

C. 浪遏(è)      浮藻(zǎo)     长篙(gāo)     漫溯(shuò)     

D. 虔(qiān)诚   忸怩(ní)      深邃(suì)     团箕(qí)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踟躇(zhí)   漪沦(yī)    青荇(xìng)   挥斥方遒(yóu)

B. 佝偻(gōu)   跫音(qióng)  慰藉(jí)    蓊蓊郁郁(wěng)

C. 召唤(zhào)  气馁(něi)   砥砺(dǐ)    迥然不同(jiǒng)    

D. 颓圮(pǐ)   汲取(jí)    宁谧(bì)    苦思冥想(mín)

 

查看答案

写作:(50分)

  请以“感谢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章

安于途中

  ①从起点到终点,其间的距离就是途中。

  ②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

总是从溪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就像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而且不管情愿与不情愿,总是在日渐靠近某个可知的或未知的终点。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日出总有日落,有起点当有终点,这很自然。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也都难逃此劫。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要有结果,于是必经的过程成了漫长的等待,总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无奈。

  ③然而抵达真的那么重要吗?终点真的那么美好吗?等待或许会是一种煎熬,然而生命总是在途中真的就只有无奈吗?

  ④水气抵达天空或许就成了彩虹,蛹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就成了蝴蝶。但并不是所有的抵达和终点都具有终极辉煌。花朵的终点是凋谢,道路的终点是绝境,生命的终点是死亡。即使水气是因为对天空的抵达而成为彩虹,即使蛹是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成为蝴蝶,它们也是分别经历了一定的转化和蜕变过程,才各自化水为虹和化蛹为蝶的。是过程成就了它们最终的美。

  ⑤其实,过程对于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甚至可

以说,过程即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确实就是一个过程的完整体现,或者说是无数

生活细节的集结。而终点不过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于寓示生命体的完结。它有可能构

成生命的升华,却绝不会是生命的目的。

⑥但是生活,我们往往是在度过;而将最美好的愿望寄于终极。仿佛最美好的风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种过渡,是一段抵达某处的旅途。我们对此处的风景因此常常忽视,并习惯于生活总是在别处。每一个至美的终极愿望当然都必须受到肯定,但是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有这些。活着,也不能只是追求刹那的辉煌和完成某种使命,或是为了去到某一个地方而赶一段路程。如果生是为了死,就像花朵是为了凋谢才盛开,这样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还有多大?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⑧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到达怎样的地方才算完成使命;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达哪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迁徒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动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是那样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精彩的人生。这才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

⑨每一个安于途中的生命都将尽享人生。(选自《散文百家》内容有删改)

1.阅读全文后,应当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安于途中”?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否定了对生命的哪些看法?(分条写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⑥段作者说:“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有这些。”请回答“这些”指的是什么?简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答:“这些”指的是                                                                                                                      

因为                                                                                        

4.  18. 从全文看,第⑦段中“生命也只有在生命的途中才成其为生命”一句话的含义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查看答案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文艺领域愈演愈烈的“泛娱乐化”倾向,引起了高层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场“反三俗(低俗、庸俗、媚俗)”的大讨论正在展开。但愿这场讨论能使人们认清“泛娱乐化”的根源和危害,还文化界一个清新健康的环境。

     “娱乐”是好是坏,难以一言以蔽之,因为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涵义。在前现代语境中,“娱乐”是人们劳作之余,通过非生产性活动所带来的身心放松和调剂,以达到生理和精神的愉悦状态;在现代语境中,“娱乐”是人们从事生产性劳动之外的闲暇时间和活动。它不再是劳动的补充和调剂,而是人们生命本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的发展、丰富和完善的途径,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现代语境中,“娱乐”是一种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它是对于理性、正统、庄重感和仪式性的反叛、嘲讽、解构和消融,试图以反叛者的姿态,反对并解构一切正统的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前两种意义上的“娱乐”,对于当下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而第三种“娱乐”大肆充斥我们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则绝非幸事。

     近十多年来充斥文艺领域的“泛娱乐化”,不仅是市场力量的结果,也不仅是肤浅的时尚风潮,而是更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根源方面,随着私人生活空间扩展和自由度增加,人们的恋爱婚姻、情感偏好、闲暇娱乐等成为私人生活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它们与个体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幸福密切相关,因此吸引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同时,在“市场化”的“消费主义”浪潮之下,人们也更多关注个体的成就,追求个体的快乐;对于事关群体前途命运的严肃题材,则相应地表现出淡漠和疏离。这是“泛娱乐化”得以形成的“群众基础”,它一旦被市场化的、逐利取向的文艺创作“盯上”,以“三俗”为代表的“泛娱乐化”就很容易滋生蔓延。

     在思想文化根源方面,则主要是受全球艺术发展趋势的影响,即西方发达国家发端的,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从严肃艺术向娱乐文化发展的倾向。在西方国家的后现代语境中,“泛娱乐化”具有独特的效应。但当它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并大规模充斥于其文艺创作领域之后,就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在“娱乐至死”的喧哗声中,一些需要严肃思考的重大命题难以开展,理性、人本的工业化城市化文明建构更为艰难,那些真正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具有高尚文化品格、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文艺作品,其生存和传播空间反而受到挤压,这是“泛娱乐化”真正的危险和吊诡之处。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现象不属于“泛娱乐化”倾向的一项是  (    )

 A.一位老报人说:有的厚厚一摞彩印报纸中,竟然没有文化副刊的版面;有的倒是挂着文化副刊的招牌,但里边都是一些扭捏作态的红粉佳丽或畸形变态的恋爱轶闻。

 B.《唐山大地震》通过潜移默化的故事延伸,来讲述生命的可贵、人性的光辉。首日票房已超过3620万元,成为中国影史首日票房第一新高。

 C.“两会”报道中出现了“追星意识”:赵本山的新衣服值多少钱;姜昆被索要签名的记者围住;黄宏到哪里,欢笑就到哪里……

 D.江苏徐州市开展了“魅力教师”评选活动,入围者大多是青春靓丽的青年女教师,其中又以小学、幼儿园、舞蹈学校的年轻教师居多,占到了76%。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认识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艺创作只热衷于追求个体快乐,而淡漠和疏离严肃题材,就很容易堕入“泛娱乐化”。

 B.“娱乐至死”盛行,思想和德性被挤压,隐匿着“泛娱乐化”真正的危险和吊诡。

 C.后现代语境中的“娱乐”已给我们的公共和私人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D.在前现代语境中,“娱乐”是劳动和补充和调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注:“折柳”是古代的一首曲子即“折杨柳”曲,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