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遥襟甫畅                           甫:刚,顿时

B. 纤歌凝而白云遏                  遏:阻止

 C.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舛:顺利

D.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远

2.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A    地势极而南溟深                  B   处涸辙以犹欢

     觉今是而昨非                            臣以险衅,夙遭悯凶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C    觉宇宙之无穷                       D   目吴会于云间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与例句加点的字活用情况相同的是(     )

例句:目吴会于云间

A水击三千里                             B策扶老以流憩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D襟三江而带五湖

4.在“奉宣室以何年”一句中,作者用了谁的典故,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文                                                           。                                                

⑵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                                                          

 

1.C 2.A 3.B 4.用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典故来自比,表达渴望得到皇帝的重用的愿望 5.(1)年老气概应当更壮,岂能在白发苍苍之年改变自己的心志?在困厄中意志更加坚强,决不放弃自己远大的志向。(3分) (2)我想奉命急速奔走效劳(就职),但刘氏的病一天一天加重;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我的申诉又得不到允许。(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                                                         

比较文学“危机说”辨

   比较文学“危机说”辨

    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比较文学的发生及其演化过程中出现的“危机说”乃至“死亡说”具有其必然的、深刻的内在与外在原因。那么,这“危机说”乃至“死亡说”对比较文学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我们又应该如何来看待比较文学的现状与未来呢?

   事实上,比较文学的“危机说”乃至“死亡说”始终是与比较文学的发展壮大相同步、相生发的。从总体来看,比较文学尽管存在危机,但并没有死亡,反而呈现出不断扩张与发展之势。

说明: 6ec8aac122bd4f6e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事实上,那些指出比较文学存在“危机”的学者,并没有对比较文学完全失望,他们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在为比较文学思考出路。韦勒克在批评法国学派褊狭的同时,提出了从平行的角度重视文学性与文学总体审美研究的新视野。看到比较文学由于理论研究的遮蔽而焦虑重重的伯恩海默提出了将比较文学的重心从文学研究转移到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文化研究,让比较文学走向文化、走向全球的策略。那些认为比较文学已经“死亡”的学者其实也并不认为比较文学已经真正死亡,而是说,传统的比较文学,即所谓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之类已经死亡,一种“新”的比较文学将会诞生。在巴斯奈特看来,这种新的比较文学是“翻译研究”;而在斯皮瓦克看来,这种新的研究则是在超越欧美中心主义并在全球背景下的跨文化研究与以语言为轴心的“地区研究”的结合。由此可见,即使在那些高唱“危机说”与“死亡说”的学者心目中,比较文学仍然是有前途、有希望的。目下,全球比较文学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东方以及南半球比较文学的繁荣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比较文学并没有死亡的事实。

    当然,比较文学的“危机说”或“死亡说”也不尽然是危言耸听。它提示我们正视这一新兴学科存在的内在逻辑悖谬与在时移世易的大语境下它必将产生的变化。这样,我们才能审时度势,自觉地推动比较文学的健康发展。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已深入人心,系科建制已遍及世界,实现了全球化。

  B.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广泛传播被众人接受,与其自身的“危机”与“死亡”没有多大关系。

  C.持比较文学“危机”与“死亡”观点的学者,其实并没有对比较文学完全失望。

  D.比较文学的“危机说”和“死亡说”,也不全是危言耸听。

2.对“从比较文学的基地批发出来的种种后现代主义理论正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运往不同的专业领域”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都源于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

  B.比较思维的理念,跨界研究的方法,已为人文学科不同专业的研究者采纳。

  C.比较文学的理念与方法,已成为人文与社会学中不同专业领域的共有资源。

  D.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为众人所接受。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整体看,比较文学在世界各领域不断扩张与发展,所以比较文学既没有存在危机,也不会“死亡”。

  B.韦勒克等人提出的开拓比较文学研究新视野、转移比较文学重心的研究新策略以及给予比较文学新定位的新思路,为比较文学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C.东方以及南半球比较文学的发展繁荣,说明比较文学依然有前途、有希望,并没有死亡。

  D.审时度势,正视并解决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内在逻辑悖谬,并与时俱进地完善自身以适应时移世易的大语境,是自觉地推动比较文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查看答案

下面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是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项链》《万卡》,后期转向戏剧创作。

B.《水浒》也称《水浒传》《忠义水浒传》,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的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C.《庄子》今存33篇,分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文学价值方面讲,《庄子》一书展现出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

D.骈文,又称骈俪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多以四、六句为主,句法结构相互对称,声韵上讲究平仄,修辞上注重辞藻和用典。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亚足联主席哈曼表示:此前有报道称,朝鲜球员遭受了体罚或者类似的待遇,不过目前我的眼睛和耳朵没有听到和看到任何关于这方面的消息。

        B.新城的规划设计有水上舞台、人造沙滩、红树林、观光塔等景观亮点,欲将其建成生态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适宜人居的现代化生态型。

    C.卫生部26日公布了《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征求意见稿)》,拟将食盐中碘含量的上限降低。这一意见稿强调了碘过量对健康造成的不为所知的潜在危害。

    D.“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既有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格局,亦有高增长高物价的过热场面,更因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遭遇了经济急速下滑、通胀和通缩轮番登场的考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地产商对房价是否下降的说法莫衷一是,但从几大龙头地产上市公司公布的各月度销售情况来看,房价已经在逐月下滑。

B.10月1日,“我们的节日——中秋之韵”文学作品征文比赛活动圆满落下了帷幕,本次征文围绕“文明城、幸福人、中秋韵、国庆情”四大题材展开,共收到征文400余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C.目前,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县级政府有编不补,迫使学校使用代课教师,教师队伍中占编不在岗、久假不归、私找替教、师德滑坡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也损害了教育者的形象。

D.保罗•纽曼,美国人民的骄傲,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传奇人物。他已静静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一生钟爱并为之默契付出的电影事业。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酒撰               朔风                辍学            金榜提名

  B.通霄               传颂                泅水            人才汇萃

  C.拌倒               租赁                惆怅            鸦鹊无声

D.妨碍               穹窿                缉拿            唉声叹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