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细微之处见真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定。

请以“细微之处见真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定。

 

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一个新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谅解是一股和熙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查看答案

近阶段,浙江加强了整治醉酒驾车和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据统计,浙江被查获醉酒驾车和酒后驾车人数居全国首位。针对这一现象,请拟一条劝诫司机不要酒后驾车的公益广告。要求表述明确,语言得体。(3分)

 自拟标语: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办公室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静夜听风

姜琍敏

①静夜听雨,仅仅这几个字,就赋予我们多少诗意!最是那温馨的春夜,淅淅沥沥的细雨,抚着恬怡的春梦、绿肥红瘦的江南,是何等美妙意境?

②静夜听风可就大不同了。如果说前者宛如丝竹悠悠、清泉淙淙,后者则浑似江河破堤、大漠飞沙。尤其是无雨的冬夜,听虎啸龙吟般朔风动地而来,门窗劈啪,雨蓬呻吟,耳畔嗖嗖如有利箭飞掠,心头瑟缩似万马狂踏,落英狼籍。那心境,无论如何是找不到一丝美感来的。何况晚来的风总给人以凄凉的暗示,静夜的喧嚣声不免让人心惊肉跳。所以,我们难听到对夜风的欣赏或讴歌。尤其是不眠的长夜或病痛的僵卧中,听萧萧风过,黯淡的心境更如夏日雷雨将骤,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③当然,也有例外的人。诸如我,每于无眠之夜听风,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风似乎会吹开记忆之门,听不同的风声,如同听到久远而淡忘的歌声,会将不同的往事纷纷乱乱地勾陈于眼前,牵起种种沉溺的情愫,有时竟也因之温情绵绵甚或慷慨激昂。因为我与风,曾有过一段特殊的因缘。

④早年我下放煤矿,矿在太湖之中。按月休假。而休假前夜,总特别关注风情。因为交通全靠班轮,遇有6~7级风便要停航。夜来无风,睡眠便稳,有风则忧不能行,常至不寐。而假毕前夜,心情又正相反,夜风越大越是窃喜,为可在家多呆一日也。由是对风的感情忽喜忽憎,可谓自私无理,却又大可理解。这也是矿上大多数人的一般心态,算是一种特色。在矿上,我当过多年外线电工,常年在电杆甚至输电铁塔上爬上爬下。对风又别有一番敏感。高空作业,晴朗无风的日子总是顺利也舒畅得多。遇风,尤其是阴寒天,上得杆去冷而僵,不利索不说,危险也相对大些。杆顶的风比地上又格外尖利而硬朗,足可将尚未系上安全带的人吹落几十米外。所以我那时极厌风,而现在每听到某种风声,眼前常会活现杆上苦苦僵持的情景。不纯然是苦味,也有淡淡的自豪在心头。去年重回故地,见到我当年架起的电杆犹在那儿为人造福,那分感情更其甘洌。即使那时,在风中的电杆上,也有别人体味不到的独特情趣。那就是活干得顺手时,听那新扯起的四根长线,如琴弦般在风中铮铮放歌,嗡嗡有韵,奏出我的欢悦。人越高,如在几十米的铁塔上,那风越劲,“弦”上的音乐听来也越发清长动人,有时竟令我激动不已,操起大铁扳手,铿铿猛击粗长的银线,那气势,直若壮士临风,挥剑长啸大风歌! 

⑤毕竟才20出头,意气方遒呵!而今雄风犹在,我这气势却哪去了?连梦中也找不见它,却常从铁塔上飞落,惊醒一身冷汗。只有静静深夜,听着当年一样的风声,才会拾到几分一样的心情。悲欤,喜欤?

⑥风吹来多少记忆?风吹走多少故事!而风逍遥自在,无影无踪,来复去,去又来。我呢,该向谁追索飘逝的生命? 

1.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用两个词概括“静夜听风”的心境。(2分)

2.请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分两点概述我对风的复杂感受。(4分)

3.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悲欤,喜欤?”的感叹?(4分)

4.请从修辞和句式角度,评点文中划线文字的语言特色及其作用。(4分)

 

查看答案

名句填空(8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

(2)、师者,                  。                  ,孰能无惑? (《师说》)

(3)、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4)、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