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小题(9分)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小题(9分)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洎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觉、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思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然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1.下列各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

B.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

C.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D.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2.文章阐释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列阐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来承受。

B.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

C.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中心,而忽视他们相关者的利益。

D.“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合“道德黄金律”的行为准则。

3.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社会转型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继承与弘扬。

B.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C.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个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

 

1.D 2.B 3.C 【解析】 1.D.依据是文中第一段“‘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原则”这句话。B项说“道德黄金律”是指“针对社会转型提出的”,不符合原文意思。A、C项缩小了概念的外延。 2.B项“……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与原文文意不符。正确意思是“……那么你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对待别人”。 3.C.作者在文中没有强调“必须确立和推行”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诸子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绚丽无比,让莘莘学子首先学好母语,对传承中华文化和有利于他们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B.以通俗的语言来解读《论语》,是否影响其学术含量,于丹教授近日在学校接受采访时予以坚决否定。

C.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孔子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虽然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屡受挫折,但他在这种追求实践中树立了一种伟大的人格形象。

D.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互间的猜忌终于使原本感情和睦的夫妻俩分崩离析各走各的路了。

B.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了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C.这个小偷胆子很大,白天还大摇大摆地登堂入室,落得被抓个正着的下场。

D.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虽然再也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是我们也不提倡一掷千金的奢侈浪费。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篇幅斑驳言不及义祸起萧墙

B.愠色问津无所不致一以灌之

C.修葺裨益杀生成仁以德抱怨

D.纹身晦朔患得患失犯上做乱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之国shèng磋qiē蒉之人hé任道远zhóng

B.夫子然fǔ日dǔ击之声qìng闻乐不乐lè

C.智者山yào盘huán箪壶浆sì能近取

D.虎于柙sì慰jiè不射宿yè曲枕之gōng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讲评课上,老师读了几位同学的作文后疑惑不解地问大家:你们为什么都喜欢说自己是“十六岁的花季”?同学们回答说,因为有同名电视剧,而且现在已经约定俗成了。老师听了这个回答,若有所思地说:“你们为什么没想到自己是一棵树呢?一棵有十六道年轮的树已经很壮实了。”同学们默默不语。
你觉得你们是花还是树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