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6分) 素芭(节选) 一天,在加尔各答的一座住宅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6分)
素芭(节选)
一天,在加尔各答的一座住宅里,素芭的母亲在仔细地为她梳妆打扮:把她的头发扎起来,编成发辫,在发辫上扎上彩带,给她戴上首饰——这样就破坏了她那自然的美。素芭的两眼在流着泪水。她母亲担心她会把眼睛哭肿,于是就狠狠地责骂她,但眼泪是不会顺从责骂的。
新郎和他的朋友一起来相亲了。父母惶恐地忙碌一番,仿佛是天神亲自降临人间,为自己挑选祭畜来了。母亲在背后大声训斥女儿,致使素芭的眼泪加倍地流淌。就这样她被带到了来相亲的人面前。
相亲的人看了好一会儿,说道:“还不错。”
特别是当他看到姑娘啼哭的时候,就意识到:“她一定有一颗温柔的心。她今天在与父母分别的时候这样难过,那么将来对我也会是如此。”姑娘的眼泪只会提高她的身份,这就如同珍珠会提高海蚌价格一样。因此,他再也没有说什么。
查过历书之后,在一个吉日良辰为他们举行了婚礼。素芭的父母把哑女交给别人之后,就回到乡下的家里去了,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新郎在西部地区工作。婚后不久,他就带着妻子到那里去了。
没过一周,大家就知道了,新媳妇是个哑巴。如果谁还不知道的话,那也不是她的过错。她并没有欺骗任何人。她的两只眼睛已经述说了一切,可是并没有人能理解。她望着四周,说不出话来。她看不到懂得哑人语言的、从小就熟悉她的那些人的面孔。在这个小姑娘永远沉默的心中,发出了一种无休止的不可名状的哭泣,但是除了神仙再也没有谁能听到。
这一次,她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的察听,相了亲,娶来了一个会说话的姑娘。
1.文中划线的“父母惶恐地忙碌一番”和“他们踌躇满志”中素芭的父母为什么会“惶恐”和“踌躇满志”,请分别加以说明。(4分)
⑴“惶恐”是因为                                                      
⑵“踌躇满志”是因为                                                  
2.你认为素芭哭泣的原因是什么?(3分)
3.“素芭因远嫁而哭得像泪人儿似的,可是她的父母把哑女交给别人之后,踏上了回村的归途, 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这里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用意是什么? (4分)
4. 对小说结尾“这一次,她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的察听,相了亲,娶来了一个会说话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悲剧,有人认为是喜剧。你是如何理解小说的结尾这句话的含意的,试分析说明。(5分)

 

1.⑴素芭的父母生怕相亲者看出素芭是个哑女而不要素芭,这样他们要卸掉素芭这个包袱的目的就达不到了。⑵一方面把自己的残疾女儿——“累赘”终于嫁出去了,这对他们无疑是一种解脱;另一方面是“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2.为了欺骗别人,远离家乡和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哭。 3.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这里,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交易,女儿因为残疾变成了亲人的负担,他们丝毫不关心体会素芭的痛苦,反而为自己的利益有了充分保障而踌躇满志,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不仅是素芭的悲哀,也是泰戈尔对人们这种漠视的态度感到悲哀。 4.对这个结尾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这一次”就是指上文的素芭出嫁之事,素芭虽哑,但她有清澈的眼睛,丰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心灵,她可以观察世界,倾听世界,用眼神表达世界,能够与无言的大自然亲密接触,和小动物亲密交谈。因此素芭能被她丈夫理解,素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另一种是“这一次”是又一次,含蓄的写她的丈夫抛弃了她,另娶新娘,写的轻松却有沉重无比.前文写素芭虽然是个哑女,但她有着比常人更善良更丰富的内心世界,许多人有着健全的器官,却未必好好利用,来观察,感受这个美好的世界。素芭的眼睛会说话,会表达情感。可是如此善良美好的女孩,仍然不能摆脱被抛弃的悲剧命运,悲剧色彩更浓重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2.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3.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语言是心灵的桥梁      周伟东
①精神的堕落是从语言开始的。如果一个时代的语言,除了偶尔玩弄一些洋泾浜的新词汇以外,再也了无新意;如果生活中的对白都成了白开水,报纸上的社论成了死教条,作家失去了想象力,学生的作文干瘪得像公文,主谓宾的搭配陈旧如生锈的链条;如果在这个时代里不再有人写文学性很强的信件,指望这个时代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怕是痴人说梦了。
②灵感来自自由,文章出自随意,此为网络为文之道。缺乏思索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时下大是流行的BBS文章的苍白便逐渐暴露了出来。原本试图通过BBS用中文的砖石架一座思想的风雨廊桥,让寻找情感彼岸的人们内心有所宣泄、寄托和自得的满足,而最终却只能是贫血、低智、啰嗦、车轱辘故事……
③语言的贫乏本质上是心智的贫乏,而心智的贫乏下的倾听与阅读就如同遥望风景时却满眼都是凡夫俗子呆滞的表情。一切深奥的思想都蕴涵于语言之中。思想不必仰仗理论,因为思想首先表现为语言。而那些BBS文学中随意创作信手拈来的语言文字是否就是思想就另当别论了。
④当我们追溯着时间的河流,与先秦的那些智者们相遇,我们很难分清刻在竹简上隽永的话语哪些是思想哪些是语言。仅将语言视为一种载体,试图将语言从思想中剥离出来是可笑的。思想之美统一于语言之美中,对于精深奥妙的中文,对于听泉眠云、饮露餐菊的智者,尤为如此。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因素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都有赖于某种物质形式才能得以保存,比如乐音离不开笙管笛箫,雕刻离不开泥土金石,物质的流失与毁灭对于文化的损害是难以避免的,惟有语言可以口口相传,并进入灵魂深处,被智慧的人们赋予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线索。当然,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层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毕竟,语言的对象是物。物质世界的嬗变,古典生活器具和生存方式的流逝,也必将导致语言本身及其传播媒体的变化。语言和传统的进化是历史必然。然而纵观时下作家语言之邋遢,学者文句之夹生,又教人如何能够对眼下这些的时髦文本产生文化上的信赖?更何况那些所谓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宣泄,爱写不写,随心所欲,写自己,自己写,轻松的环境,轻松的心态,随意的潇洒……有人把这叫做进步,其实所谓的进步也只是一种好听的命名而已,我们完全可以命之以另外的名字。这使我想起梭罗的名言:“文明改善了我们的房屋,却没有改善房屋里的人。”很多人认为21世纪里中国文化是强势文化,却不知长此以往,丧失了民族智慧的中文将如何孕育思想,没有思想的文化又将在哪里着陆?
⑤真正好的语言是不能与思想分离的,五四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谁能说没敞开思想不表达情感?那些精微奥博、深透劲锐、惊心动魄之作,大都善于从文言中获取质感、力量、气韵与胸襟,而使人获得启迪的深思和激进的力量,时代要有生机,语文要有新意,否则山水人文转眼都老得优雅不起来了,也就失去生机失去生命。
⑥在文化意识上,我是如此的守旧,与此同时却也不甘心放纵自己化为故纸堆中的书蠹。我只希望在安装了空调设备的现代书房里,依然会有一盏传统的明灯照亮我的稿纸和电脑。新和旧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多少前朝旧宅的深深庭院里,处处是花叶掩映的古树。房子和树是老的,花和叶是新的。优雅的语文不可能洗尽铅华、摒绝丝竹。浓妆艳抹的时代固然已经远去,淡扫蛾眉的分寸又何尝不正是修养之所在。留住文字的绿意也罢,为红袖文化招魂也罢。我却总以为从语言中能寻找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从语言的酒窖中伊始发酵出中华思想的醇绵。就从个人而言,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真实流露涌动的情感,精炼的句读背后,潜藏的正是睿智的心神。
1.“语言是心灵的桥梁”。下列说法不宜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

A.灵感来自自由,文章出自随意

B.一切深奥的思想都蕴涵于语言之中

C.思想之美统一于语言之美中

D.真正好的语言是不能与思想分离的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如果缺乏思想,缺乏激情,即使玩弄一些洋泾浜的新词汇,也依然显得苍白。

B.第③段中,作者说“思想不必仰仗理论”,意思是说,理论常常以一种僵化的模式干扰思想的火花迸发。

C.五四时期的许多经典佳作其实都是从文言中获取了“质感、力量、气韵与胸襟”。

D.在作者看来,能够体现心灵睿智的语言应该具有精确、真实和精炼的特点。

3.第④段中,作者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因素相比,他们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是不相同的。语言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 (3分)

 

查看答案

在当今青年成才过程中,人们对机会与努力何者更重要,存在不同的观点。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你会怎么说呢? (5分)
正方:中国古代有个姜子牙,民间称他为姜太公。他虽有匡时济世之才,终因缺乏机遇而穷困大半生。直到年过七十在渭水钓鱼,被外出打猎的周文王遇到后,他的抱负才得以施展,辅佐两代贤君,实现了兴周灭商的伟大理想,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由此可见,机会比努力更为重要。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4分)
童年是旭日,
老年是夕阳,
岁月充满变幻的风云,
理想则是人生永远的北斗。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作为其结尾。(不超过20字)(3分)
美国空间计划的新目标,是建立一个永久性的载人空间站。这个空间站的出现将使空间工业逐步成为现实。载人空间活动的发展将由科学实验和军事应用变为商业应用,在轨道中制造稀有的药物和价值数百万美元一磅的钻石,能大大提高生产率。无人空间飞行的商业应用早已付诸实施,例如用卫星进行通信、导航、预报天气,全面探测地球上粮食、水源、森林、土地和矿物资源的分布和数量等,已经为人类带来了数以亿计的效益。综上所述,未来载人空间站 □□□□□□□□□□□□□□□□□□□□。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即使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近50年来气温呈上升趋势,个别地方春季的平均温度仍旧突破了近年的最低点。

B.他正自在悠闲地享受着远离尘嚣的天然美景,忽然想起昨天傍晚是谁发给自己一条莫名其妙的短信。

C.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从对外国史学的一般性介绍走向研究和判断的层面,从而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D.国家安检总局早前的一份通报显示,王家岭矿施工过程中存在劳动组织管理混乱、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等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