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共11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共11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诗人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5分)
2.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1.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生动地勾画出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 2.以动衬静。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音,用越来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的一喧鸟鸣等,反衬出夜的寂静,环境的清远和空旷。从而衬托出他在谪居僻远之地,孤独忧愁,无人理解的寂寞情怀。(答出借景抒情,分析正确给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篇古文,完成小题。(共19分)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加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沈括 《梦溪笔谈·晏殊不隐》
1.下面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值御试进士适:恰逢

B.及馆职为:担任

C.许臣僚择燕饮胜:名胜美景

D.执政莫所因谕:明白、理解

2.下列选项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上谕之曰”中的“之”相同的是(  )

A.召之阙下

B.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上面谕除授之意

D.无可为之

3.下列选项全都能体现出晏殊不隐的一项是(  )
①乞别命题   ② 公语言质野   ③臣若有钱,亦须往    ④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⑤直以贫,无可为之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4.翻译下面句子(10分)
(1)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5分)
(2)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题3分)
揭开蚊子咬人的秘密
蚊子靠什么能很快地发现我们在哪里呢?当几个人同住一个有蚊子的房间里时,经常是有的人被蚊子反复叮咬,而有的人却很少被蚊子叮咬或感觉不到蚊子的存在。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每个人都想知道的。美国农业服务处昆虫研究中心蚊蝇部经过30 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
在上世纪20 年代,昆虫研究人员就已经知道人与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对蚊子有吸引作用。在1968 年,农业处昆虫研究中心的艾克瑞等人发现汗液中的乳酸能吸引蚊子。但是,这两种化合物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都没有人的手臂对蚊子的吸引力大。这证明一定还有其他的化合物是蚊子的引诱剂。经过对汗液挥发物成分与含量进行大量的组合匹配试验,他们发现乳酸、丙酮和二甲基二硫醚的混合物对蚊子有特别强的吸引作用。丙酮是人体代谢脂肪时放出的成分。二甲基二硫醚是细菌分解蛋白质时放出的成分。当把这三种成分单独使用时,它们对蚊子只具有中等的吸引作用。例如,乳酸只能吸引不到20%的蚊子;与丙酮混合时才能吸引80%的蚊子。但是,这也没有超过人的手臂对蚊子的吸引力。二甲基二硫醚是构成引诱剂的主要成份。在二元混合物中加人这一成分后,就比一些人对蚊子的吸引力更大。这是在人工配制的引诱剂实验中发现的第一个成功的例子。他们的研究目标是要配制出引诱力更强的引诱剂,让蚊子离开人进入诱捕器来消灭蚊子。根据他们的研究,大多数人的身上排出的代谢物成分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每种化合物的量则因人而异变化很大。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蚊子在叮咬人时有不同的喜好。 但是,目前他们还不清楚这些物质是如何通过相互作用来吸引蚊子的。
伯尔尼尔领导的研究小组找到与人体汗液分泌物相当的引诱剂后,他们也就知道了如何寻找驱蚊剂的方法。他们利用在引诱剂中添加别的化合物使蚊子回避的方法找到一种驱蚊化合物。这一化合物能使引诱剂对蚊子的活性减少到6%。与美国市场上出售的只有在蚊子接近或接触皮肤时才起作用的驱蚊剂不同,这一化合物使蚊子感觉不到目标物的存在。由于专利权益方面的原因,他们没有报告这一化合物的名称。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灭蚊研究的进展,开发出更多更安全的驱蚊剂。
1.文中说“这一化合物能使引诱剂对蚊子的活性减少到6% ”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入这一化合物后,引诱剂对于蚊子的引诱作用下降到原来的6%,甚至丧失引诱作用。

B.把“这一化合物”加入引诱剂中,那就对蚊子更具有引诱力从而增强对蚊子的杀伤力。

C.蚊子接触到加人了这种化合物的引诱剂后,活动能力减少到原来的6% ,不会再攻击人。

D.蚊子接触到引诱剂中的这一化合物后,活动能力大大下降,甚至被杀灭。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体在新陈代谢脂肪的过程中会分泌出一种叫“丙酮”的成分,这种成分对蚊子吸引力
较强。

B.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细菌分解蛋白质时放出一种叫“二甲基二硫醚”的成分,这种
成分对蚊子也具有一定吸引力。

C.制造引诱剂是前景特别广阔的杀蚊虫办法,而构成引诱剂的主要成分就是二甲基二硫醚。

D.乳酸只能吸引不到20%的蚊子,而丙酮能吸引80%的蚊子。把乳酸、丙酮和二甲基二硫

醚三者混合就超过人的手臂对蚊子的吸引力。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和动物汗液里的乳酸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对蚊子都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容易招惹蚊子的不光是人,还有动物。

B.美国原先已有一种在蚊子接近或接触皮肤时才起作用的驱蚊剂,而伯尔尼尔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出的驱蚊剂能使蚊子感觉不到目标物的存在。

C.随着人类研制的用乳酸、丙酮和二甲基二硫醚三者混合而成的驱蚊剂的诞生,人类将越来越远离蚊子的困扰。

D.有些人对蚊子的吸引力特别大,很可能是由于他们身体表面含有的乳酸、丙酮和二甲基二硫醚这三者的比例恰巧适合蚊子的口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俄国著名的小说家契诃夫曾经满含深情的对俄国作家蒲宁说:“我只害怕托尔斯泰。您想想吧,是他写出了这样的文字,说安娜感觉到,她看见自己的眼睛在黑暗中放光。”
蒲宁,这位在俄罗斯文坛一向清高、独来独往的贵族作家,对托尔斯泰也同样怀着这种高山仰止的敬意,他在回忆录中供述:“不知怎样的,这位老人还是让我害怕的。”
害怕,都是害怕。他们害怕这位文学巨人,害怕他有的父亲般的威严。
是的,害怕。我们太害怕了,害怕失去权势,害怕没有金钱……
可是,我们又太不害怕了。我们不害怕大自然,不害怕杜会的力量,不害怕真理,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知…
当我们什么都不害怕的时候,什么事不敢做?当我们什么事都敢做的时候,我们还能做什么?
读懂材料,联系现实,结合材料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句子再续写3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并使语意完整。(6分)
人生是在跨栏,只有豪情满怀地跨越心灵障碍的栏架,才能跃上辉煌之巅。
人生是                                                 
人生是                                                 
人生是                                                 

 

查看答案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的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道:
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人民提出意见批评政府。因此,
在网上听到有“拍砖”的声音,我并不感到奇怪,我以为这是正常的事情。在我担任总理期
间,确实谣诼不断,我虽然不为所动,但是心里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温家宝总理提到“拍砖”和“谣诼”两个词。这两个词意思一样吗?请你谈谈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