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 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 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D. 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与对手经过90分钟的激战,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A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中读音和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霓裳(shāng)  伶俜(pīng)   大腹便便(biàn)  望风披靡      直接了当

B.下载(zǎi)    笨拙(zhuō)     锲(qì)而不舍    心志健全      义愤填赝

C.船舷(xián)   呵欠(hē)     弄(lòng)堂      步履蹒跚       声名鹊起

D.着(zhuó)陆   嘈(cáo)杂    跻(jǐ)身文坛    不加思索       阴谋鬼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22分)

淡竹    苏沧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了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甚至那口奇异的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的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里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阴,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的丰衣足食。

 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选自《散文》2009.12)

1.文章③一⑤段,用不少笔墨写淡竹之外的一些事物,这样写有什么目的?(4分)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2)他可以很入世他可以很出世。

3.第⑬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这一段文字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6分)

4.文中多次写到淡竹是“植物中的另类”,作者在文中写到他的哪些特点? 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小题1分)

(1)                ,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2)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

(3)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月明星稀,                        ,何枝可依?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信可乐也。

(6)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7)                       ,可以无悔矣,                    

(8)复为慷慨羽声,                                       

(9)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10)真的猛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1 )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都把              作为主要意象。(每空1分)

( 2 )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并作简要分析。(5分)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①,北音清越,桴②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③,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④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⑤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⑥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①函胡:通“含糊”,重浊而模糊。  ②桴:鼓槌。  ③栖鹘:宿巢的老鹰。

④噌吰:形容钟声洪亮。  ⑤涵澹澎湃:波浪激荡。  ⑥窾坎镗鞳:击物声和钟鼓声。

1.对下列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①微风鼓浪     鼓:振动,这里有激起的意思    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虽:连词,即使。

B 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徐:慢慢地。  ②自以为得之矣         以为:认为。 

C 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往,赴,动词。   ②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危险。

D ①至莫夜月明     莫:同“暮”,傍晚。        ②空中而多窍           窍:窟窿。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②送之至湖口     ③徐而察之  ④汝识之乎    ⑤周景王之无射也

  A、①③用法相同,②④⑤用法相同。   B、①②③用法相同,④⑤用法相同。

  C、①⑤用法相同,②③④用法相同。   D、①②③④⑤用法各不相同。

3.下列句子中,属于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       ) 

A、今以钟磬置水中   B、古之人不余欺也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得双石于潭上

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带有调查、考辨性质的游记。作者之所以想要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只不过是对李渤的观点有所怀疑。

B、月夜来到绝壁下,作者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令他觉得心惊肉跳,甚至一度产生了动摇,想要放弃此次行动,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C、作者认为石钟山名字的由来,是由于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了类似钟鸣之声。这和郦元的看法倒颇为接近。

D、作者并非单纯记游,而是将月夜游江提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悟出“事不目见耳闻”就不能“臆断其有无”的道理。 

5.翻译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6分)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4分)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