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将下面几个句子改写为一个长句,内容不能省略,词语可调整、增删。(5分) (1)第...

将下面几个句子改写为一个长句,内容不能省略,词语可调整、增删。(5分)

(1)第26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11年8月12日在深圳隆重开幕。

(2)这次盛会旨在推动大学生体育运动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和普及。

(3)这次盛会是在国际大体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了一千多个日夜的精心筹备。

 

在国际大体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精心筹备,旨在推动大学生体育运动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和普及的第26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11年8月12日在深圳隆重开幕。          (是单句3分,语言连贯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                                                             ,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

    ①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②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③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

    ④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

    ⑤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⑥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A.④②⑥①③⑤     B.④②⑤⑥①③     C.③①④②⑥⑤     D.③①②④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

    B.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特别是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能力的提高,才能够使一个国家有能力建造航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C.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抓紧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活动,帮助毕业生尽快落实就业岗位;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

    D.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王心刚昨晚代表影协表演了配乐诗朗诵,虽然年岁已大,但他器宇轩昂,吐字铿锵有力,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往昔岁月。

    B.利比亚驻华大使馆门前的国旗已经改弦易辙,换成了反对派的国旗。穆萨迪把国旗降了下来,面对记者采访他激动地喊:“游戏结束了!”

    C.除了每周精选的三场英超赛事直播外,我们还为您准备了精彩的比赛点播,浓缩精华的比赛集锦、令人拍案叫绝的进球、让你捧腹不已的搞笑花絮。   

    D.在中国人的眼里,君子和小人是泾渭分明、判若云泥的两类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话语,经常出现在各类道德文章之中。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乱世出奇才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生于晋裒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既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丈家,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引人注目之处一在于他的五度出仕而后坚隐不出,二在于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三在于他的长期被埋没而后又被奉为一代宗师。多年来,陶渊明作为人们心目中才华超卓,情志雅远,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文学奇才和士林怪杰,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只有从陶渊明所处时代环境入手,审视他的心路历程和诗文道路,才能够予以更全面、恰切的评判与显扬。

    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正常的时代,人的思想融入生活之中,不会有多余的意识来反观生命本身。只有在不平凡的时代,人们在得失、成败、荣辱、幸运与乘蹇之中惊喜、向往、痛苦、迷惑,在心理的不平衡中追求和谐,又从和谐中产生新的裂变,这才有了美到极致的陶渊明。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这才产生了诗人、作家、哲学家。所谓愤怒出诗人,痛营出哲学家,就是这个道理。人之所以超越于凡人,并不是因为天赋灵气,而是不平凡的人生,所谓“天才”只是一种美誉,一种羡叹,归根结底是由于后天的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而时代,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将其不平凡加诸于个人,并常常以文学或哲学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就是乱世出奇才的必然性。

    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东晋王朝中度过的,晚年经历了晋宋易代。他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仍、祸乱不已,陶渊明降世之时,西晋灭亡已48年,东晋偏处一隅,时时受到北方的进犯,统治集团内部却并不励精图治,团结御侮,更不思收复失地,而是沉湎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安乐而不能自拔。大批兵权在握的将领,多以扩展个人实力、相互勾心斗角为能事,致使少数爱国志士如祖逖等发起的几次北伐复土运动,都半途而废。所以青少年时的陶渊明,虽然也曾经“猛志逸四海”,也曾经“抚剑独行游”,却终因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

    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败前秦告捷,但外患稍缓,内乱继起,这就是公元399年爆发的历时十二年、波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孙恩、卢循大起义。义军与官军的长期战争,给劳动群众带来更大灾难。陶渊明的故乡江洲浔阳是京都金陵的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遭受战火的毁坏更为惨重。陶渊明的诗文中对这次战乱虽无直接描写,但触目惊心,他的悲观、避世的情绪,他的桃花源理想,都固此油然而生。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更是令一切有识之士失望、厌倦。陶渊明一度在桓玄手下为吏,后又入刘裕幕府中任镇军参军,亲睹了一帮野心家们争权夺利、犯上作乱的一幕幕,其心中那种不齿而无奈,渴盼远离尘嚣的情绪可想而知。

    陶渊明是在数番入仕过程中认识到他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无从在这个动荡不堪的时代实现的。所以他才最后下决心归田。这既是一种消极退避,也确实是无可奈何,是无力回天的情形下做出的明智抉择。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孔子那时还是能够有所为的,而陶渊明非退避不得免祸消灾,非隐居不能独善其身,以其才,以其情,以其时,他实在是除了吟诗作赋,再也不能别有所为了,转为歇斯底里,坠井而死,年仅57岁。

(摘编自龚斌《中华名人传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陶渊明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做法不合封建正统思想也是他成为“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的一方面原因。

    B.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也曾几度出仕,最后下决心归田,虽消极退避,但也是保全性命的明智抉择。

    C.“外忠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但外忠内乱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对文学家或哲学家或许是大幸。

    D.陶渊明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由此,他曾经“猛志逸四海”,“抚剑独行游”的理想壮志也就不复存在了。

    E.文章的后半部分却着重写晋宋时代大分裂、大混乱的外患内乱,照应了本文的题目“乱世出奇才”,从而突出了陶渊明的“奇才”。

(2)文中说: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结合原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

(3)“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请简要分析其“条件”。(6分)

(4)在动荡不堪的时代,是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呢,还是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呢?对此你赞成哪种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青衣花旦    海飞

村主任在县剧团找到青衣和花旦的时候是下午,她们正在练功房里练功。她们看到斜阳把村主任的脸劈成了半明半暗的两半。村主任很年轻,但是穿得很土。村主任说我是球山村的村主任。她们就问球山村在哪儿?村主任说球山村在很高的山上。她们这才看到年轻的村主任脚上的解放鞋沾满了黄泥。村主任看到了她们的目光,就很局促地移了移自己的脚步。村主任又说想请青衣和花旦去村里唱一场戏,清唱就行了。青衣和花旦相互看了看,她们不愿意去,她们就说我们要收钱的。村主任说收就收吧。她们说很贵的,村主任问多少?她们就说了多少。沉吟了许久,村主任说,贵就贵吧。她们说,我们怎么去,得坐车吧,还有山路怎么吃得消走?村主任说,我们早就有人等在山脚了,我们准备了轿子。如果你们不去,那么我也不回去了,请不到你们村里人不准我再回去。青衣和花旦对视了一眼,只好点点头。

于是她们就去球山村。跟着村主任乘了两个小时的车,到一座山脚时,看到了两乘简陋的轿子,她们就上了轿。又走了三个小时的山路,她们终于到了那个叫球山村的地方。许多村民围过来看,他们的表情很蒺然,他们没有看过穿得这么光鲜又长得这么漂亮的女孩子。青衣和花旦往山脚下一看,怎么也没见底,云雾一片。青衣和花旦就面面相觑,吐了吐舌头。

    村主任指挥着大家干这千那,村主任说去把大爷、大婶接来,那两乘小轿就又开始工作了。简易的戏台已经搭了起来,村主任在家里招待青衣花旦吃过晚饭后,就陪着她们去了晒场戏台上点起了松明灯,台下也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火把,全村人都赶来了。青衣花旦就上台,她们是收钱的,而且也不便宜,所以她们唱得很认真很卖力。

    她们唱了很多折子戏,从((楼台会》到《送凤冠》,又从《宝玉哭灵》到(《黛玉葬花》。她们看到台下第一排坐着一对老夫妇,四周站满了人。演出快结束的时候,村主任站到了台上,松明灯噼噼啪啪的响声中,村主任中气很足地说:乡亲们,从今后,桂子的爹妈就是我们球山村人的爹妈!台下一片寂静,一会儿,呼声如潮:桂子的爹妈就是我们的爹妈!青衣和花旦被吓了一跳,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她们看到坐头排的老夫妇的眼里泪光一闪一闪。

    然后她们接着唱,唱到月上中天,就结束了。村里人渐渐散去。村主任安排青衣和花旦住他对象家。村主任的对象长得裉俊,一双大眼睛,两根大辫子。在对象家门口,村主任对她们说,你们先住下,明天-一早我和你们结了账,然后派轿子送你们下山。青衣和花旦就说,好的。

    青衣和花旦与村主任的对象很聊得来,对象送给她们自己剪的剪纸,说可以贴窗花。青衣和花旦家里的铝合金窗不需要贴窗花,但是她们还是收下了。

    第二天早上村主任来对象家送青衣和花旦下山,却四处没找到人。村主任的对象也急了,说,怎么会找不到?村主任说,你们昨天什么时候睡的?对象说不知道反正睡得很迟。村主任说你们说什么了吧。对象说她们问我桂子是谁,我就说桂予是我们村的小伙子,去外面当了兵,在洪水里救一个女人时被淹死了。骨灰送回来,明天就要下葬。桂子爹妈爱看戏,我们全村人凑钱请了你们来唱戏,算是代桂子孝敬他们二老的。村主任说,她们两个嫩女娃子,这么高的山,她们能走到哪儿去?

    后来村主任的对象在八仙桌上看到了一小沓钱,旁边还留了字:桂子和我们一样,也是20岁。桂子爹妈也是我们的爹妈。演出的钱我们不能收,这点钱就算是桂子孝敬爹妈的。不用再找我们了,我们自己能下山。落款是:青衣花旦。

    村主任猛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蹿了出去。不一会儿,两乘小轿出现在弯弯的山道上,快得像风一样。   

(选自((中国小小说300篇》)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青衣花旦”为题,蕴含了丰富的信息,既点明了主要人物的职业、角色,又非常简明、醒目。

    B.青衣花旦一开始不愿答应去球山村演出,主要是对村主任这位不速之客不信任,存有戒心,其实她们内心还是很想挣这笔演出费的。

    C.村民们对青衣花旦的到来“表情很漠然”,是因为她们穿着打扮过于光鲜时尚,致使纯朴的村民们本能地反感她们这种做派。

    D.小说构思巧妙,在对青衣花旦的形象塑造上欲扬先抑,设置伏笔不露痕迹,后面揭开谜底方让读者深受感动。

    E.小说主题健康,格调高昂向上,所看力翅造的人物如青衣花旦、村主任、桂子父母,个个形象糊栩如生,构成了鲜活丰满的艺术群像。

(2)小说开篇用主要笔墨写村主任与青衣花旦的对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诸简要说明。(6分)

(3)“青衣花旦”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结尾一段文字可以删掉,你认为是否可以?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