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没有朋友,一个人是孤单的,...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没有朋友,一个人是孤单的,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爬山没有劲,打球没有趣,连看比赛都缺乏滋味。

B.上海的越剧、沪剧、安徽的黄梅戏、江西的采茶戏,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C.人们纷纷担心王大妈照顾不了这对双胞胎,我笑着对大家说:“嫌累?她呀!高兴还来不及呢。”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有理由相信,白鹭洲中学2013年高考一定会在学校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D 【解析】A.“顺心”后应改为冒号;B.“沪剧”“黄梅戏”后面均应改用逗号;C句中“她呀”充当句子的主语,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后面不应用感叹号,应改为逗号,句末的句号改为感叹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瘟不火,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B.夏日的庐陵文化生态园,风光旖旎,水光潋滟,岸柳阴阴,秀色可餐

C.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表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将作为重点予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呼之欲出

D.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鼎(káng)屋(chuán)费(mǐ)采(xié)

B.言(zèn)胭(zhǐ)(guō)噪流(shuò)

C.然(chù)溪(shàn)堆(qiè)麦(jì)

D.然(hōng)皓(wàn)肯(qìng)缩(lǎo)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大度是一种做派,一种浅薄者绝难企及的人生境界。蔡元培鄙弃罢黜百家的文化专制,提倡学术自由, 含而不露,相信自己稳操胜券,故从容不迫。

B.今年以来,一方面是大量待业人员寻工无着,另一方面是沿海地区许多企业招聘不到足够的人员,“就业难”与“用工荒”折射出我国产业转型时期的“就业之觞”。

C.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国内多数拍卖公司对拍卖的规模和拍品的质量都作了相应的调整,以轨避急剧萎缩的成交量带来的风险。

D.“两会”其间,如何让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享受与本地学生一样的学习机会、资助补贴,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查看答案

请从自然景物和人物表情的角度描写天气的寒冷。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寒冷”字样;(2)要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3)要抓住景物的特点;(4)要写出人物的感受和心情;(5)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那一束伴地莲

丁  丁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

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山坡上、荒地上、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心脾的苦香。

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中秋前后,也还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其时,它便成为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不知它竟有一个美丽得几近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劳,我又病了。

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我去山后的医疗室看医生。临走,医生递给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映衬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

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做伴地莲的野草。因为孩子们的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邻近村庄的时候,她又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进了一段被挖开用来排水的坑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一场虚惊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号啕大哭,我只记得母亲正说要往上爬,竟意外发现坑壁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那种枯干的草。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亮地里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

这以后,很长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作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稚的记忆里,极苦之后,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实。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娇,她愣怔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她终于回想起来,她告诉我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她说,第二年秋天,怕我病犯,早在烧荒前她割了一大捆回来,拿绳束了,系在屋梁上,以作备用,只是再没有用着,直到迁来南方,老屋卖给人家也没有取下。

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莲烟熏火燎黝黑地挂在我老屋的梁上。尽管与母亲的回忆有些许出入,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活着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样想。生长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致全然没有了信心。这,要感谢母亲。

1.文章第1节表现了伴地莲的什么特点?联系下文,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在写母亲背着我找伴地莲的过程中,突出描写了明月积雪,作者有何用意?(6分)

                                                                                   

3.“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请简要概括。(6分)

                                                                                 

4.“这,要感谢母亲。”结合原文,说说这句话的作用。(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