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注]①先人之遗体:代指兄弟和自身。因为都是父母所生,等于是从父母身上分离遗留下...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注]①先人之遗体:代指兄弟和自身。因为都是父母所生,等于是从父母身上分离遗留下来的。②已身之分气:指兄弟,因为自身和兄弟是“连气”,是父母这同一“气”所分。③群从:指族中的兄弟子侄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     本:来源

   B.二亲既殁,兄弟相顾         殁:去世

   C.如雀鼠之不恤               恤:忧虑

   D.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     行路:走在路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有父子而后有兄弟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B.①分形连气之人也          ②杀鸡为黍而食之

  C.①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兄弟之际,异于他人      ②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4分)

译文:                                                      

(2)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4分)

译文:                                                      

(3)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之救哉?(4分)

译文:                                                      

 

1.D 2.C 3. ①先人之遗体:代指兄弟和自身。因为都是父母所生,等于是从父母身上分离遗留下来的。②已身之分气:指兄弟,因为自身和兄弟是“连气”,是父母这同一“气”所分。③群从:指族中的兄弟子侄辈。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用“/”给下面一段话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A.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B.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C.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D.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

玄  珠

如果说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艺观最突出的特点是“尚用”,那么先秦时代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艺观最突出的特点则是“贵真”。“贵真”的观念由庄子提出,其前提是“法天”,“法天”的思想即是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的。由“道法自然”出发,老子的文艺观可定论为自然文艺观。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是以其“道”论为基础的。“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国古典文论的基本概念。“道”字在甲骨文中尚没出现,西周早期金文与文献中的“道”仅指道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道的内涵不断扩展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理论原点。经过道儒两家的诠释及后世发展,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含义有:道是世界的本原和本体;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法则和必然;道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和本质;道是公正、善、高尚;道是美,是艺术的真谛。

老子的“自然之道”用于社会政治,就是“无为而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有两层意思,一是完全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强为,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二是凡合乎自然规律的事则必须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自然规律。虽然老子反对言说,其主要的观点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老子的“自然之道”的观念仍然可运用于对语言艺术的要求,主要是在言辞表达上要合乎自然。正如老子自己所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语言的表述,也应该是以“淡”益的。老子与孔子一样痛恨巧言令色,但孔子主张必言传道,老子却主张“希言”,主张“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主张“大辩若讷,大巧若拙”,这虽然有些偏激,也不妨视为对堆砌辞藻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种蔑视。

老子在论述大道玄奥莫测时,用“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形容它。因为它们在事实上又触及到文艺的高超玄妙的境界,所以又可视为对老子自然文艺观的阐发。在老子看来,高超的艺术境界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顾易生、蒋凡先生在《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中解释“大音之声”的含义大致为:“自然完美、蕴蓄宏深、变化多端之音,其声悠扬回荡,若断若续,混沌要妙,莫辨宫商,达到高度的和谐,闻者既不能听清,也不声听。”这种大音,就相当于是自然的音乐,而“大象无形”,应是指大道法象,它不是具体的事物形状,同样是天道自然之象。这些表述都可以成为老子自然文艺观的注脚。

从崇尚自然,反对声色修饰的角度出发,老子认为世俗的那些享乐会使人失去本心。因此他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略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的观点,其目的是强调圣人应保持内心的纯朴平静。而夸饰失真的文艺,因为使人心动乱性,所以成为老子反对的对象。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影响到庄子,被庄子发挥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发挥为“天乐”、“天籁”,发挥为“大美”,对中国后世文化艺术的影响也颇为深远的,陶渊明、司空图等等都是受其濡染了的。

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老子自然文艺观的一项是( )

  A.不应堆砌辞藻,言辞表达要合乎自然的规律。

  B.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反对空洞、没有教化作用的文章。

  C.艺术的至高境界高度和谐,是无法用具体的形态来描述的。

  D.夸饰失真的文艺,会使人动摇心性,远离内心的纯朴平静。

2.下列对“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并被应用到古典文论中,成为一种审美标准。

   B.“道”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造并发展的特有的哲学观念,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C.“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内涵十分丰富,而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进变化。

   D.《老子》用“道”这个核心概念阐释很多不同领域的观点。

3.下列各面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老子的自然文艺观主张“道法自然”,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夸饰,这与他的整体哲学观念是一致的。

   B.《老子》中的一些文字并非直接讨论文艺问题,但后人可以从中体会到老子崇尚自然的文艺观念。

   C.儒家主张以言传道,而老子却主张“希言”,更为深刻地反映出语言形式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

   D.庄子受老子自然文艺观的影响并有所发挥创造,对中国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有很深刻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关于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还不滚开,埃及的蝗虫!”从广场最暗的角落传来一个尖嗓门。……是个女人的嗓门,既十分恶毒,又透着奉教的虔诚。”这个女人是隐修女居第尔,她因为自己的女儿16年前被吉卜赛人杀死,就极端仇视吉卜赛人,所以当她看到爱斯梅拉达时,总是用一种虔诚的、憎恶的声音去呵斥爱斯梅拉达。(《巴黎圣母院》)

B.拉斯蒂涅是在陪鲍赛昂夫人上戏院时认识了高老头的二女儿但斐纳。(《高老头》)

C.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但随时间的推移,堂吉诃德的精神感化了他,在陪伴堂吉诃德游侠的过程中,他的心胸开阔起来,展现出了美好的品德和才能。(《堂吉诃德》)

D.哈姆莱特的悲剧不是单纯的复仇悲剧,而是一个被莎士比亚深化了的性格悲剧,他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形象。(《哈姆莱特》)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我的地盘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本发生历史上最强地震并随之引发海啸、核泄漏等次生灾害的消息传来,几位有亲友在日本留学、工作的同事一个个义形于色,都为远在异国的亲人担心。

B.2011年2月28日,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的45名新生全部入学。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希望南方科技大学筹建工作实至名归,能够得到更多支持。

C.转眼之间,广州亚运会结束已经三个多月了,时间过得真快呀,行云流水一般;可是,我还清晰地记得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盛况。

D.方孝岳先生一生热心教育事业,辛勤培养后辈,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潜心学术;他热爱新社会,被选为广东省一至三届人大代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