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1.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4分)
2.判断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做简要分析。(4分)

 

1.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2分)。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2分) 2.①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1分)②写出上到岳阳楼,是在云间下榻,在天上喝酒(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极写楼高。(2分)③抒写登楼的快乐和诗人飘逸豪迈的情怀(1分) 【解析】诗歌大意:登上岳阳楼,眺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大雁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 赏析: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整首诗,诗人将自己隐在楼、川、雁、山等景观后,让楼去观览,川去迂回,让雁牵愁心飞去,山衔好月走来。天地万象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载体了。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颔联中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山衔好月来”一句,想像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尾联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4分)
1.                       ,肇锡余以嘉名。
2.日月忽其不淹兮,                          
3.惟草木之零落兮,                        
4.纫秋兰以为佩,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
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
和不屈的斗争。全诗共373句。

B.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意。

C.《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于修辞的史学著作,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具有极高的
史学价值。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
三传”。

D.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

A.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夫晋,何厌之有?

D.以其无礼于晋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缙绅、大夫、士于左丞相府萃:聚集

B.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诛五人按:追究、查办

C.秦贪,其强负:倚仗

D.惧谗邪,则思正身以恶黜:罢免

 

查看答案

对“以”和“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即除逆阉废祠之址葬之           ②勇气闻于诸侯
③不能容远近                     ④而君幸赵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