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某市妇联“儿童和家庭工作部”,以一份名为“...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某市妇联“儿童和家庭工作部”,以一份名为“城市发展与家庭道德教育”的调查表,对全市986户家庭进行了调查。在2612份有效问卷中发现,只有30%的学生认为坐公交车不买票、在公共建筑上随意刻画违反了道德规范,40%的学生认为“吸毒”危害健康,46.1%的未成年人认为“诚实就意味着吃亏”。调查还发现,42.5%的小学生崇拜黑客,近80%的未成年人在网上看过与性有关的不健康的内容。

   同样是这份最新调查统计,不少父母虽然主观上将“道德教育”排在第一位(52.8%);但客观上,现实中的家庭教育任务排序,却是“智力开发和提高学习成绩”(46.4%)高居首位。

 这项调查结果显示:(不超过30字5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续写完下面评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语段。

古往今来,大凡有所建树者,无不是临渊之后退而结网者。如果哥伦布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辟风斩浪,扬帆远航,他又怎么会有发现新大陆的壮举?   (1)           ?

如果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开通丝绸之路,张骞怎会有通西域那鞍前的潇洒?          (2)        ?(6分)

 

查看答案

排列下边六个句子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任何时候,批评家和作家之间都应该保持必要的距离和警觉。

② 他们能够永远站在自由和批判的立场上,不断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

③ 它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具有独立思想意识的批评家。

④ 批评是心灵的事业。

⑤ 创作因此会受到伤害,批评也随之走向没落。

⑥ 否则,相互之间就会出现过于客气、盲目吹捧和妄加赞美的不良现象。

A.①②④③⑥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④③②①⑥⑤                    D.④③①②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据《中国日报》报道,我国居民储蓄的43%用于子女的教育,这已经大大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买住房的储蓄比例。

B.近年来先后实施的全面免除农业税、免收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高度说明了中央政府对农民问题的充分关注。

C.杨丽萍用她那优美娴熟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金孔雀形象,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D.网络的虚拟所以有无尽吸引力,我想,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它能隐藏你的身份,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近十年来,为了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十分重视高速公路的建设,现已形成了遍布全国、星罗棋布的高速公路交通网。

B.今年中秋之夜的月亮分外明亮,面对碧玉盘中一轮珠圆玉润的明月,我们这群求学异乡的学子也不禁乡情悠悠,思绪翩翩。

C.屡次月考失利,他不禁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他只得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一个人呆在教室里拼命复习,给自己开小灶

D.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不少大学生求职时习惯向上看,而不愿眼朝下,致使他们求职时往往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地。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国学大师钱穆

国学大师钱穆学识广博,著作等身。按传统学科分类,他兼及经史子集四部,为传统国学中的“通儒之学”。按现代学科来看,其治学范围涉及史学与史学史、哲学及思想史、文化学及文化史等,可谓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钱穆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作70余种,如《国史大纲》、《国学概论》、《中国思想史》等,总共1400万字。

钱穆是一位民族意识强烈、文化情结深厚的史学家。1930年,他在燕京大学教国文时,看见“M”楼、“S”楼、“贝公楼”时,极为不快,质问学校当局:“此何文?所谓中国文化者又何在?”事后,学校采纳了钱穆的建议,将“M”楼改为“穆”楼,将“S”楼改为“适”楼,“贝公楼”改为“办公楼”,其他建筑也一律冠以中国名称。

钱穆大半生在中华民族危亡和西学东渐、中国文化衰落的年代中度过,他时时刻刻都在思索,如何才能使中国既达到富强而又不失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他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一书中指出,西学东渐后,中国人面临两大问题:第一,如何赶快学到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好把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撑住;第二,如何学到了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而不把“自己传统文化精神丧失掉”。若第一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国家民族根本不存在;若第二问题不解决,则中国的国家民族虽存在,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失。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自外生成,它必须要体认和凭借中国文化自身的机制。只能从以往的旧有中孕育生成,决不能凭空翻新,绝无依傍。

钱穆不仅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史学家,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1933年秋,钱穆在北大一人独任“中国通史”课。经过一年的讲授,形成了具有钱氏风格的“中国通史”课。钱穆的“中国通史”课,事实性强,不尚空谈,有考有识,简要精到。上课时满腔热情,激荡全室又能深入浅出、就近取譬,如他比较中西文化,说秦汉文化犹如此室的四周遍悬万盏明灯,打碎一盏,其余犹亮;罗马文化像一盏巨灯,熄灭了就一片黑暗。当时钱穆讲课的教室设在北大梯形礼堂,是普通教室的三倍。每一堂课听者近三百人,坐立皆满。钱穆是当时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据说只有胡适一人可与之媲美。

钱穆学识广博,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利用各种机会把自己积累的治学经验、读书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1942年9月8日,钱穆带学生徒步到新都赏桂,途中告诉严耕望等人:“一个人无论读书做事,一开始规模就要宏大高远,否则绝无大的成就。……中国学术界实在差劲,学者无大野心,也无大成就,总是几年便换一批,学问老是过时!这难道是必然的吗?是自己功夫不深,写的东西价值不高!求学不可太急,太急,不求利则求名,宜当缓缓为之;但太缓又易懈怠,所以意志坚强最为重要。”至于读书方法,钱穆谈道:“读书或采直阅式,不必管校勘、训诂等枝节问题;或采跳跃式,不懂无趣的地方,尽可跳过,不要因为不懂而废读;或采闲逛式,如逛街游山,随兴之所之,久了自然可尽奥旨。”钱穆是自学成材的名家,这些治学和读书的经验是他多年积累而得,对后来的治学者多有启迪。钱穆自1912年登上讲台,先后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等地的小学、中学、大学任教75年,培养出众多著名的文史专家。1990年钱穆在台湾辞世。有人称他的离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此后国学大师四字成为绝响”。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的守护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自外生成,也不能凭空翻新。据旧开新、老干萌新便是钱穆为中国文化发展指出的道路。

B.钱穆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作70余种,总共l400万字,正因如此,他成为被人仰慕的国学大师。

C.钱穆是自学成材的名家,在多年治学和读书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他摸索出的“直阅式”“跳跃式”“闲逛式”等读书方法都有借鉴价值。

D.钱穆认为只要不急于求名求利、意志坚强,就会学问不过时、学术成果有价值,最终读书做事有大成就。

E.钱穆是当时北大最叫座的一位教授,不仅因为他学力、才气兼备,讲课深入浅出,还因他富于民族感情,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

(2)“钱穆是一位民族意识强烈、文化情结深厚的史学家”,为什么这样评说钱穆?请简要分析。(6分)

                                                        

(3)为什么说钱穆“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简要概括。(6分)

                                                                

(4)有人称钱穆的离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此后国学大师四字成为绝响”,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师”的认识。(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