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B.经历了这次金融危机,很多国家认识到,过去那种画地为牢的地方保护主义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落后性,要想发展,必须走全球均衡发展的道路。

C.近日部分媒体报道,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政策可能取消,三部委随即否认,但这只是坐而论道,百姓购房还是只能等待观望。

D.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D 【解析】D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望文生义。(A  白云苍狗 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得逾越。 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谈论道理,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风流余韵话板桥
公元1765年12月12日,享年七十三岁的郑板桥离开了人世。在当世被板桥骂过的世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也许可以长长地舒一口气了。而那些专门以造伪为生的所谓“名士”书画家,从此也可以大胆地制造赝品以骗得附庸风雅的富贾大商们的金钱。
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后,道光以前,伪造板桥作品的现象一度达到高峰。张大镛说:“数十年来所见先生书画,不下百余件,真迹不过十之二三。直到20世纪40年代,赝作仍然多得吓人。”
不过这些赝品的出现,却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板桥作品的生命力,以及板桥名声的生命力,尽管这些可以损害板桥的名声,模糊人们心目中板桥的形象。但是对于真正喜欢板桥、研究板桥的人来说,这些赝品是藏不住尾巴的,最终会露出作伪的破绽。最有趣的是,板桥生前卖书卖画,并未变富,以至于晚年嫁女时,不能陪出很多的嫁妆,只好画幅兰石图轴,聊以解嘲,而作伪者却凭借赝品由贫变富。曾经有一个叫谭子犹的人,他是乾隆时的一个木匠,曾经学板桥的字画。板桥去世后,他竟然卖赝品而稍稍变富,而且子孙因此而变成小康人家。板桥书画,可谓“活人一术”。
郑板桥是一个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不仅在博物馆里收藏着,影响着有史可查的历史人物,而且更重要的是,还散落在广大的民间,在民众的口碑里广泛地流传着。
在我们今天的许多旅游胜地,几乎到处可以看到“难得糊涂”的横幅。这幅书法作品是板桥五十九岁时创作的,当时他正在潍县做七品县令,正赶上潍县连年的灾荒。在赈灾救灾的过程中,他为潍县人民做了不少的好事,却也得罪了不少的官绅。尤其使板桥困惑的是:为什么在灾难面前,政府不提前预防?为什么在赈灾、救灾之后,老百姓没有得到好处?为什么在赈灾过程中,那么多人冒领、滥领救灾物资,又有那么多的人被遗忘?就是在这种既知又不知,知又不能道破的人生困惑之中,板桥写下了这浓缩人生困苦又深含人生哲理的四个大字:“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在板桥的思想里,它的真意是不能糊涂。直到晚年,他还写下了这样的对联:“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这样一位充满激情的人物,他能糊涂吗?现实的苦难,世道的不平,对一个心中流淌着正义热血的正直士人来说,他是不可能糊涂的,这样的人面对人间的种种不平,不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有时不得不装糊涂罢了,这是“难得糊涂”的精髓。
可是,对于那些为蝇头小利而偷生的势利小人,要他们在利益面前糊涂一下,放松一把,那也是难以做到的。
板桥当年为大商人写有一副对联:“打松算盘,得大自在。”劝诫商人在金钱面前糊涂一点,但这可能吗?这又是“难得糊涂”的警世之意。
当然,一些乡愿之辈,圆滑之辈,世故之辈,也可以把板桥的“难得糊涂”作为人生的座右铭,那就是清人钱泳在《履园从话》中对“难得糊涂”的庸俗解释:“郑板桥尝书四字于座右铭,曰‘难得糊涂’,此极聪明人语也。余谓糊涂人难得聪明,聪明人又难得糊涂,须要于聪明中带一点糊涂,方为处世守身之道。若一味聪明,变生荆棘,必遭怨尤,反不如糊涂之为妙用也。”这样解释,就把板桥作品中蕴含的“真气”、“真意”、“真趣”一扫而空了,使之了无余韵了。
在现实生活中,板桥敢于冲破种种流俗观念。在学术、艺术思想领域,板桥坚决主张独立思考,善于提出独立的见解,反对人云亦云,反对囿于古人,在今人之下。因此,板桥告诫他的弟弟要善于读书,只有“诚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则心空明而理圆湛,岂复为古人所束缚,而略无主张乎?”总而言之,“读书要有特识,依样画葫芦,无有是处。”
节录自《郑板桥》(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⑴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郑板桥去世后,那些所谓“名士”书画家便可以大胆地制造赝品来卖给那些富商大贾们,只要一般人难以辨别出真假,富商们就愿意买,因为他们不过是附庸风雅。

B.作者举谭子犹靠卖板桥书画赝品而变富一例,并得出结论:板桥书画,可谓“活人之术”,意在说明板桥对后世人的贡献。

C.“难得糊涂”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但郑板桥的书法作品“难得糊涂”蕴含着“真气”、“真意”、“真趣”,可以说是郑板桥精神的一个写照。

D.在郑板桥看来,人生不必过于认真,“难得糊涂”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能活得逍遥自在。

E.在今天的许多旅游胜地,几乎到处可以看到“难得糊涂”的横幅,可见郑板桥的书画在广大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不仅在于书法本身,更重要的是“难得糊涂”成了很多人的人生信条。
⑵本篇传记侧面写了郑板桥哪些事?各有什么作用?(6分)
⑶郑板桥告诫弟弟“读书要有特识”,请简要分析怎样做才能“有特识”?(6分)
⑷“难得糊涂”在郑板桥思想里是“不能糊涂”,但郑板桥又劝诫商人在金钱面前“糊涂一点”,而清代钱泳把“难得糊涂”理解为一种“处世守身之道”。你怎么理解“难得糊涂”?请联系本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诺埃尔之夜  [意] 皮·莱克塞尔

圣诞节前夜,随着夕阳西斜,低垂的天空乌云密布,飘忽不定的鹅毛大雪纷纷落下。法比安因为一个用情不专的女友变心而痛苦得不能自拔。他两手揣在黑大衣的口袋里,脖子上围着一条长围巾,心烦意乱的踟蹰,想竭力排遣爱情受到创伤的绝望心情。忽然他在一个小超市附近,看到一位有一点儿驼背的老太太,她手里拎着一个盛满食品的网兜,在人行道上等着喘息稍定,好继续赶路。他想去帮她一把。
他走到那位老太太旁边,说:“您需要帮忙吗?”“干吗不呢,年轻人……”她嗓音有点儿颤抖,眼神里闪烁着一丝狡黠、惊奇的光芒。
于是,他们肩并肩地向前走。她,借助于她的手杖,他,一只手拎着网兜,另一只手搀扶着这位陌生的老太太,小心翼翼地在很滑的柏油马路上走着。一路上,他们都在谈一些应景的话,一直到她家门口,她用左手打开门。
“请进,请进!”她说,“你做了这个件善事之后,应该喝杯酒暖和暖和身子,如果这不耽误您的时间的话……”“一点儿也不,”他安慰她说,“今晚,我没有约会。再说,我觉得您和蔼可亲,我喜欢您室内的陈设。这些书籍、绘画、家具,预示着我们的相逢会有一个美好的开端,很高兴认识您。”“那么,”她提议说,“如果这是真话,那我们就进一步作个自我介绍,好吗?您先给我说说您自己:您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新闻记者就是这样发问的。”
法比安舒舒服服地坐在一把褐色的皮扶手椅里,和谐的氛围加上主人的悉心倾听,使他恢复了自信,他滔滔不绝地讲起他对人、对事物的看法,又告诉她,他正在寻找一位贴心的伴侣——已到35岁的他,感情上还没有一个寄托。
说到这里,他尴尬地停下来,沉思了一阵子,接下来微微一笑,向女主人提问:“我很出色,是吧?”他自嘲地说:“我和盘托出了,却连您的名字都不知道。我想,对生活中萍水相逢的人,您一定不会吝啬吧?”
“您称呼我诺埃尔就行,”老太太说,“在年底的这几天,这名字很恰当(诺埃尔这名字的意思是圣诞节)。谈正题吧,既然您和我在一起不觉得索然无味,咱们就边吃边聊,您觉得怎样?”说话时,她的两手微微发抖。法比安在想,可能是上了年纪的缘故,要不然就是害怕遭到拒绝。因此,他特别想讨她喜欢,希望陪她多待一两个钟头,于是他表现出兴致勃勃、关怀备至的样子,心想:“这次萍水相逢没准儿会产生真挚的友谊。”
法比安说道:“嗨,诺埃尔,您猜得出我经受不住这样诱人的提议,我能帮您点什么小忙吗?”
“谢谢,用不着,有给您解释的工夫……我早就做得了。喏,这儿有杂志可以看,也有喝的,给我一刻钟的时间,一切就都就绪了。一会儿见。”
诺埃尔愉快的消失了,这说明她多么心满意足。
二十来分钟匆匆逝去,当诺埃尔从一扇刚刚开启的门后叫他过去时,他几乎惊吓得跳起来:在一张准备好菜肴的椭圆形小桌边,坐着一位很招人怜爱的年轻女士。
法比安愣怔得张口结舌,就在这时,这位女士忙起身,指着她对面的椅子请他坐,开始微笑着为他揭开这个秘密:“法比安,请坐下……不,我不是诺埃尔女士,更不是变化人身的仙女,只是一个刚出道的女演员,要为圣诞夜的慈善盛会精心打造一个老妇人的角色。在黄昏之际,我想检验一下我的化装术及表演技艺。您殷勤地中了我设下的圈套。您很讨我喜欢……我也是孤身一人,因此,现在只有您和我共度这天赐的圣诞良宵之夜……”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主人公法比安内心的痛苦与凄凉,与文章出人意料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老太太的眼里闪过的一丝狡黠、惊奇的光芒,为文章结局道出她是年轻的女士而非老太太埋下了伏笔。

C.“她的两手微微发抖”,这一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老太太上了年纪的特点,作者主要借此表明这位女士是个演技特别出色的女演员。

D.法比安从一开始就怀疑老太太,所以他总是在犹豫不决,他有意奉承着老太太,故意夸她家里的陈设。

E.本文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形象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
⑵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法比安这一人物形象。(6分)
⑶文章结局既出人意料,又让人感到在情理之中,为什么?请举例分析。(6分)
⑷法比安凭借什么取得了女演员的信任?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是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对此作以探究。(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乘彼垝垣,               。不见复关,               。      (《诗经》《氓》)
⑵故不积跬步,                             ,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⑷庄生晓梦迷蝴蝶,                 。                        (李商隐《锦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天津桥春望
晚唐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①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②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
1.作者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简要描述。(5分)
2.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秦翰,字仲文,真定获鹿人。十三为黄门,开宝中迁高品。太平兴国四年,崔彦进领众数万击契丹,翰为都监,以善战闻。太宗因加赏异,谓可属任。雍熙中,出为瀛州驻泊,仍管先锋事。赵保忠叛,命李继隆率师问罪,翰监护其军。次延州,翰虑保忠遁逸,即乘驿先往,矫诏安抚,以缓其阴计。王师至,翰又讽保忠以地主之礼郊迎,因并驱而出,保忠遂就擒,以功加崇仪副使。咸平中,河朔用兵,以为镇、定、高阳关排阵都监,败契丹于莫州东,追斩数万,尽夺所掠老幼。诏褒之,徙定州行营钤辖。
王均之乱,为川峡招安巡检使。时上官正与石普不协,翰恐生事,为晓譬和解之。亲督众击贼,中流矢不却,五战五捷,遂克益州,上手札劳问。出为镇、定、高阳关前阵钤辖,又徙后阵。破契丹二万众于威虏军西,俘其铁林大将等十五人。又为邠宁、泾原路钤辖兼安抚都监,率所部按行山外,召戎落酋帅,谕以恩信,凡三千余帐相率内附。未几,康奴族拒命,翰与陈兴、许均深入击之,斩级数千,焚其庐帐,获牛马甚众。
  景德初,车驾将北巡,先遣翰乘传往澶、魏裁制兵要,许便宜从事。翰即督众环城浚沟洫以拒契丹。功毕,契丹兵果暴至,翰不脱甲胄七十余日,契丹乞和,凯旋,留泊澶州。先是,西鄙无藩篱之蔽,翰规度要害,凿巨堑,计工三十万,役卒数年而成,不烦于民。就迁皇城使、入内都知。以翰在边久,宣力勤尽,特置是名以宠异焉。翰表让,不听。
大中祥符初,求从东封,手诏谕以西垂委任之异。八年,营葺大内,诏翰参领其事。闰六月,暴卒于内庭之廨,年六十四。上甚悼惜,为之泣下。
翰倜傥有武力,以方略自任。前后战斗,身被四十九创。翰性温良谦谨,接人以诚信,群帅有刚狠不和者,翰皆得其欢心。轻财好施,与将士同休戚,能得众心,皆乐为用。其殁也,禁旅有泣下者。                                                       《宋史·秦翰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因加赏异,谓可属任属:通“嘱”,委托,交付。

B.五战五捷,遂克益州克:战胜。

C.西鄙无藩篱之蔽鄙:边境。

D.前后战斗,身被四十九创被:遭受。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秦翰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分)
①翰又讽保忠以地主之礼郊迎 ②以方略自任                 ③亲督众击贼,中流矢不却
④凡三千余帐相率内附       ⑤翰即督众环城浚沟洫以拒契丹 ⑥役卒数年而成,不烦于民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翰长期在外任督监等重要职务。崔彦进率领数万兵马进攻契丹时,秦翰任督监,赵保忠反叛,派李继隆率军问罪,也是秦翰监护军队。

B.秦翰善于调节矛盾,作战勇猛。王均叛乱时,上官正与石普不和睦, 秦翰调节使其和解。并亲自督军击贼,中箭也不退却,于是攻克了益州。

C.秦翰善于治军,深得皇帝信赖。景帝初年,皇帝亲征契丹,先派遣秦翰乘驿车前往澶州,魏州裁决军务,提出了合乎适宜的治军方略。

D.秦翰性情温和善良,以诚待人;他轻财而好施舍,与将士休戚与共,能得军心。将士乐于为他效力,他去世时禁军中有人流下了眼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次延州,翰虑保忠遁逸,即乘驿先往,矫诏安抚,以缓其阴计。(5分)
⑵以翰在边久,宣力勤尽,特置是名以宠异焉。翰表让,不听。(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