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2分。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2分。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才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才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北宋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 )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遇事难易不要

B.伊阳县   主管、主持   

C.而元昊臣服

D.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部将  借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简有法欲按军法斩之不果

B.无愧古君子其才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C.上书讼师鲁公使钱贷部将    减边用 

D.然则天下之称师鲁   将吏有违其节度

3.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3分)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②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师鲁原名尹洙,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这是因为他们都
知道他既有才能,又有“忠义之节”。

B.师鲁为官许多年,可是仕途坎坷,曾因为范仲淹的事仗义执言而被贬官。尽管如此,
他却能勤政爱民,在潞州任职时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

C.师鲁在军事方面也颇有才能,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
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施行。

D.师鲁一生勤谨忠诚,一心为公,不谋私利。跟宾客谈话也始终不涉及他的私情。

5.断句。(4分)
用“/”线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
得 疾 无 医 药 舁 至 南 阳 求 医 疾 革 隐 几 而 坐 顾 稚 子 在 前 无 甚 怜 之 色 与 宾 客 言 终 不 及 其 私 享 年 四 十 有 六 以 卒。
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3分)
②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3分)

 

1.A 2.B 3.C 4.A 5.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共4分,每错2个扣1分,扣完为止。) 6.①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第一个“是”、第一个“非”、“务”各1分。) ②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被动句式、“所以”、句意各1分。) 【解析】 1.无:无论 2.均为介词,对、对于。A.表并列/表转折; C.介词,拿、用/ 连词,表目的;D.代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3.A.①句不是直接表现“博学”; B.②不能表现师鲁“敢为”; D.两句均与题干不符。 4.文中是说“至其忠义之节……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5.略 6.参考译文: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佩服他看问题有见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至于说到他的忠义之节,(无论)处在困窘还是通达的境地,(无论)是面对灾祸还是喜庆,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然而天下称赞师鲁的人未必全部知道这些。 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在《春秋》上有专长。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做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的官职、做伊阳县知县。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后,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说话。师鲁上书,说范仲淹是我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师鲁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这时,父亲去世了,守孝期满,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西夏赵元昊造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起复师鲁担任经略判官。以后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师鲁调往濠州任通判。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调泾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 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兵事,写了《叙燕》《息戍》二篇文章流行于世。他提出的军事备战的主张,论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全是当时利害所在。又想训练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开支,以此作为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都未能施行。等到元昊臣服,西部边兵解处戒备,师鲁离开现职,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师鲁的人,对于师鲁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 开始的时候,师鲁在渭州任职,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有病,缺少医药,抬到南阳求医。病好了,依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没有疼爱的表情,和宾客谈话,始终不涉及他的私情。享年四十六去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与“沛公安在?”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人哀之而不之(《阿房宫赋》)鉴:以……为鉴,借鉴。

B.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劝学》)日:白天。

C.范增数项王(《鸿门宴》)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D.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游褒禅山记》)舍:居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所守或匪亲(《蜀道难》)

B.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C.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报任安书》)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今者项庄拔剑舞,其常在沛公也(《鸿门宴》)意:意图。
门衰祚,晚有儿息(《陈情表》)薄:迫近。

B.郑伯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克:战胜。
以故其后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名:说出。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鸿门宴》)辞:推辞。
师者,所以传受业解惑也(《师说》)道:道理。

D.本图宦达,不名节(《陈情表》)矜:怜悯。

今邠人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段太尉逸事状》) 恶:厌恶。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关于守信,我不必多讲。           。           。要做到这三点不容易啊!有人认为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大家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说“错了”,素质教育首先教育怎么样做一个人。
①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没有谁会跟他打交道,自己也难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②气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一个人有一点羞耻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彻底没有羞耻心,那他什么事都敢做。
④大家不要认为有羞耻心就什么都不敢做,其实保持一种羞耻心是人最基本的做人品德。
⑤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核心有三点:知耻、守信和气节。

A.⑤③①④②

B.②③④①⑤

C.⑤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