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地泉之灵 林 子 ①十月。一场秋雨。 ②天空像是打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地泉之灵

林  子

    ①十月。一场秋雨。

    ②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③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 从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汩汩生长,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④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铭。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⑤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铧嘴类似都江堰的鱼嘴,当海阳河流来的水大时,灵渠可以通过大小天平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保证运河的安全。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⑥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 “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 “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选自《南方日报》,2011年11月30日)

1.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②段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4分)

2.结合文意,简要赏析③④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3.结合全文看,“地泉之灵”的“灵”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4.文章最后一段说“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

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给你怎样

的启发?(6分)

 

1.写雨后秋景,突出兴安明朗开阔的特点,自然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观赏和描写;写作者心情,强调作者心情的放松和欣喜,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灵渠的过往作铺垫。 2.第③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婉约” “不骄不躁” “引”等词语写出灵渠飘逸的特点,赋予灵渠鲜明的个性。 第④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灵渠比喻成隐者,用“安然”“从容淡泊”等一连串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 (宽阔、坦荡、从容、深这)的特点。 3.①灵渠历史悠久,厚重而飘逸;②灵渠导引舟船,滋养繁华,济世济人;③灵渠拥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④灵渠屹立两千年不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⑤灵渠教导我们要淘洗污浊,保持圣洁,让心与心相通。 4.(1)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灵渠和铧嘴的赞美,抒发了深刻的感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分) (2)启发:①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②要学会变通。(4分。每个要点 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分。手法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3.4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四点,意思对即可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上下文内容,在横线处将新闻事实补充完整。要求:用语

得体,文意连贯,不超过30个字。(4分)

新闻背景:文化部、财政部日前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

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2011年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新闻事实: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

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找到褚树青馆长投诉,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说:“                                     。”  

褚馆长的话体现了一种让乞丐和拾荒者穿堂而过的雅量。

新闻评论:改变社会的身份歧视,传递公平、正义、自由、民主之类的价值诉求,恰恰

离不开图书馆这样的公共文化空间。

 

查看答案

请说明下面漫画画面的主要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4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画面内容:                                      。(不超过40字)(2分)

2.漫画寓意:                                      。(不超过40字)(2分)

 

查看答案

.调整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整个语段合乎逻辑、表达和谐一致。(4分)

    人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奔跑,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夏天,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的冬,错过了;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的春,错过了春风唤醒田蛙的春。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色中踱步,让一个个脚印有翡翠的韵脚、金银的注释。这才是绿色的生活、生动的世界。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句作答)(6分)

1.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羽扇纶巾,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

国论》)

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3.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韩愈《师说》)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雨多极凉冷

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

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

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1.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两个词运用的妙处。(4分)

2.诗题为“雨多极凉冷”,为什么读后却无瑟缩之感?请结合尾联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