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写作(60分) 在《陈情表》中李密把对祖母的爱陈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但爱有时...

写作(60分)
在《陈情表》中李密把对祖母的爱陈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但爱有时并不是单方面的,正因为祖母把自己的一生倾注到自己身上,李密才甘愿放弃一切去服侍多病的她。
在我们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我们也沐浴着来自父母的亲情,感受着来自老师的关爱,体味着来自同学的友爱,正是这浓浓的亲情、师生情、同窗情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请以“感悟       (亲情、师生情、同窗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必须从“亲情、师生情、同窗情”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组成完整的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体工整,卷面干净。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少于800字。

 

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根据课文《滕王阁序》的内容拟定的一幅对联的下联,请你也根据本课内容,拟写出上联。(4分)
上联:                       
下联:云销雨霁,秋水共长天一色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潦水尽而寒潭清,                
(2)闲云潭影日悠悠,                
             ,鸟倦飞而知还。
(3)问征夫以前路,                
君子之交淡如水,                
(4)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此诗是怎样写风的活动?(4分)
(2)从此诗的整体上看,采用了什么写法?此诗寄托着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除臣冼马除:革除

B.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

C.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到了

2.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B.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C.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②虽然,犹有未树也

B.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②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①臣具以表闻②屈贾谊于长沙

D.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②宾主尽东南之美

4.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5.翻译下面的文句。(10)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