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不读《老子》 老子本人,是不会提倡读书的 春秋,在现在...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不读《老子》
老子本人,是不会提倡读书的
春秋,在现在看来,是很有意思的时代,人们简朴,高尚,讲规矩,但在春秋士人眼里,那却是个政治失败的年代,礼崩乐坏,王令不行,大小诸侯僭礼越分,战争连绵,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记载很少,但想必也好不到哪里去。一批有知识的人,主张各异,却有一样共识,便是社会状态糟透了,必须改变。
孔子和老子都是极富同情心,关心人民的人,但他们的社会设计几乎相反。孔子提倡有道德的个人生活和完美的社会秩序,老子对此摇头,特别是对后者。他认为人无法被自外约束,社会本身就是失败,正如秩序本身就是混乱之因,在老子看来,唯一的出路就是解散社会,或把社会限制在最小规模上。
《老子》一书,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老子的思想汇编,尽管成书于何时及何人之手,尚无定论。以前我们见到的读本,都曾经后人陆续附益修饰,感谢考古学家的工作,现在,我们有了几种更接近原貌的文本。
从《老子》书来看,悲观的老子,提倡的方法是从文明后退。在他看来,人们为利益而纷争,是任何制度也解决不了的,唯一的办法是消灭利益,无可争,则民不争,无可盗,则民不盗,每一个人都穷得要死,天下就天平了。
按老子的意见,文明的进程,是大道被破坏的过程。失道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真希望孔子见到这样的主张),仁义礼智,不是挽回美好社会的通途,倒是失败的路标。老子的见解,是从原路退回,他的实际主张,从社会和个人方面,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统治者要临天下以虚静,提倡任何事情,都会使人竞争,所以要无为,“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老子》里有惊心动魄的话:“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民也。夫民之难治,以其智也。”需要为老子辩护的,是他的愚民主张,和后世施行的,并不一致。老子倡愚民,不是为了举天下而奉一人,而是要君民同归于简。但不管怎么说,他也确实为愚民主义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
他的理想社会,是小邦寡民,如同原始部落。可惜考古学的发现,使我们知道,石器时代,人们的生活很悲惨,活不多久,就遍体鳞伤地过世了,老子想象的“甘其食美其服”的快乐,那时的人,并没享受到,不然,人类怎么会有迈向文明的兴趣呢?
老子的第二种实际主张,是个人的自修(这一点后来被庄子发挥了),使弱者以弱自存。他说,众人都兴高采烈,我独在一边发呆,众人都聪明伶俐,我独在一边发傻,这才叫知白守黑,知雄守雌,这才是被褐怀玉。对眼前混乱的世界,什么也不要做,不要勉强,不要为天下先,也不要故示人以别,你们忙你们的,我则“居以须复”,走着瞧,——不,是坐着瞧。
与孔子不同的,是老子富有哲人气质。他有出色的抽象能力来建立一个概念系统。简化到最后,他得到了“无”。老子的哲学趣味,是忽略现象界,使万物混一为抽象的有,继而自毁形态,变成无,也就是大道所出的地方。老子厌恶事之多端,他采取了一种被后世恭维为辩证法的方法,把现象简化为两端,再把两端绕过来,使之相遇,这也就是人们常引用他的,难易相成,长短相形,曲则全,枉则直,福祸相倚相伏,将欲夺之必先予之,等等一系列格言。这是非常漂亮、也很容易掌握的方法,想象一下它产生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就不得不对老子佩服了。如果后人仍然满足这种封闭的、过于简化的、在哲学上毕竟幼稚的方法论,那是后人的没出息。
老子对后世的另一大影响,是他的反智主义。“美与恶,相去几何?”分别万物的知识,都是无用的。治天下要绝智弃辩,自治则要寡闻以守中。他自信地说,“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出门而坐知天下事,因为那些事都能推想而来,没什么值得亲临的。好学者是二等人,忙于增加自己的知识,一等人的目的,是减少自己的知识,最后达到绝学无忧的美好状态。万一不幸,知道了些什么,也不要说给别人听,因为一开口便是无知,不说话才是真知。
老子是出色的智者,但他当不能料到,后世竟以他的主张,为不求上进的借口。他的智慧,后人没有用来启迪自己的心智,反倒用来辩护自己的懒惰。一本《老子》书,不过几千言,文字也漂亮,但你并不用看,因为你已经看过了,——老子的思想,早已渗入你我心中。何况,老子本人,是不会提倡读书的。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老子的无为思想旨在构建一种和谐有序、圆融无碍的理想生存状态。“无为”
是方法,目标是积极有为的。

B.老子认为他所生活的春秋时代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必须改变。

C.老子提倡“愚民”,就是让老百姓变得愚昧无知,达到大智若愚的境界,从而有利于统治者的治理。

D.老子富有哲学气质,他有出色的抽象能力来建立一个概念系统,但他的“辩证法”在现代社会则不完全适宜。

E.作者说不读《老子》,是因为老子思想是消极的,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程。
2.解释“衣褐怀玉”的含义。(2分)
3.结合文章内容和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治天下要绝智弃辩,自治则要寡闻以守中”?(3分)
4.作者为什么说“老子本人,是不会提倡读书的”?(5分)

 

1.C E 2.身上披的是粗布衣服,胸前却揣着宝玉。(1分)比喻怀抱美才而深藏不露或出身贫寒而怀有真才实学。(1分) 3.仁义礼智这些虚假的道德文明违背自然本性,扰乱人的心性,从而带来利益的纷争,是带来混乱的原因。(1分)因此统治者治理天下要摈弃这些,才能使社会返璞归真,无为而治。(1分)而个人的修养也要摈弃这些,使人心超越功利、狭隘、庸俗,复归清静自然。(1分) 4.这句话形象含蓄地概括了本文阐述的老子的思想。(1分)对于治理天下,老子提倡从文明后退,因此要愚民,“君民同归于简” 摒弃仁义礼智这些后天学习所带来的束缚,所以毋需读书增智;(2分)个人修养上,老子强调“使弱者以弱生存”的法则,提倡反智主义,认为绝学无忧才是最佳状态,所以毋需读书。(2分) 【解析】 1.无 2.无 3.无 4.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 子曰:“志士仁人 ,                                    。”
(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3)                                          ,天下可运于掌。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得志与民由之;                     。
(5)合抱之木,                                          ,起于累土。

 

查看答案

请根据内容把相应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是中国人?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的文化心理是谁塑造的?是什么时候塑造的?我认为应该追溯到春秋战国,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先秦诸子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墨家关注社会,留下的社会理想,那就是“                  ”;
道家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那就是“                 ”;
法家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那就是“                  ”;
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这就是“                   ”。

A.公开、公平、公正

B.平等、互利、博爱

C.仁爱、正义、自强

D.真实、自由、宽容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结尾的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总结句,使语段的意思连贯完整。(2分)
从孔子以后,被哲学史和思想史叙述过的每个思想家,似乎都有他们被选中、被叙述的理由,孟子多了“性善”的论据,而荀子多了“性恶”的思想,于是开出两种儒家的进路,董仲舒提倡了“天人合一”而且“独尊儒术”,而王充有前人没有的“无神论”和“唯物主义”,韩愈提出“原道”,而程朱大讲“天理”,总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①痀偻:驼背。②蜩:蝉。③厥:竖。④株拘:树根盘错处
1.翻译句子。(2分)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2.庄子借“痀偻承蜩”的故事,来说明养生的什么基本方法?(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

2.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长沮,桀溺耦而耕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耰而不辍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3.对文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们跟谁去变革它呢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辟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

C.鸟兽不可与同群.
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

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们在一起从事改革了.
4.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