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连贯的短句。(4分) 当我走近这次展览会上挂着将近百十幅国...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连贯的短句。(4分)

当我走近这次展览会上挂着将近百十幅国画的宽大的厅堂时,我首先被齐白石老人的神态生动、壮丽清新,令人感到中华民族的磅礴气魄和伟大的创造精神,而使旁边的幅面很大、颜色浓重的作品,相形之下就显得灰暗、神气不足的一些作品吸引住。

 

在这次展览会上,一间宽大的厅堂里,挂着将近百十幅的国画。我走了进去,首先被齐白石老人作品吸引住。这些作品神态生动、壮丽清新,使我们感到了中华民族的磅礴气魄和伟大的创造精神。尽管旁边的一些作品幅面很大、颜色浓重,便相形之下,就显得灰暗、神气不足。 【解析】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性价比”一词原为专业术语,一般用于商业领域,字典中将其解释为“商品的性能、配置等与其价格所形成的比率。”近年来该词使用频率较高,在一些语境中还有引申的意义,请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性价比”的意思。(4分)

(1)有些旅游景点不得不在黄金周期间大幅上调门票价格,由于“性价比”低,自然又引来游人的强烈不满,每年黄金周之后,消费者对旅游部门的投诉都是一个高峰。

答:                                                             

(2)近日,智联招聘网针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调查表明,57%的企业招聘官在招聘毕业生时,首先看实习的经历和表现。在人力资源部门眼中,实习经历丰富的学生是“性价比”相对较高的学生。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看    望

[德国]海•格兰特

⑴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⑵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⑶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⑷“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⑸“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⑹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⑺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⑻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⑼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⑽“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⑾“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⑿“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⒀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⒁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⒂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⒃“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⒄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⒅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⒆“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⒇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小说第三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4分)

(1)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答:                                                                           

(2)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答:        

3.请结合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的情节,简要分析培德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4.请简要概括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并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查看答案

(1)古代文人们慨叹风云变幻,痛惜韶光易逝,目睹人民疾苦,身受坎坷命运,总是奋笔疾书,歌以咏怀。王勃在滕王阁上慷慨高唱“穷且益坚,                ”;李白遭权贵排挤离开长安,愤然长叹“                       ,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远望,百感交集,不禁吟出“                   ,百年多病独登台”。辛弃疾遇主和派阻挠,壮志难酬,感慨道“凭谁问:                 ,尚能饭否?”。如此种种,这些发自内心的强音,响彻云霄,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

(2)《白洋淀纪事》是          (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3)格里高尔•萨姆沙是       (国别)作家卡夫卡代表作《变形记》中的主人公。小说以荒诞的情节揭示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和“现代人的困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①

杜 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颔联和颈联分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答: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亭林先生神道表

【清】全祖望

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①,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晚益笃志《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

     乙酉之夏,太安人②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矣,果有大故,我则死之。”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次年,几豫吴胜兆之祸,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浪③,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下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之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特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盍亦听人一荐,荐而不出,其名愈高矣。”先生笑曰:“此所谓钓名者也。”华下诸生请讲学,亦谢之。先生既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徐尚书乾学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皆不至。

      卒于华阴,年六十九。无子,徐尚书为立从孙洪慎以承其祀。高弟吴江潘耒收其遗书,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予沉吟久之。及读王不庵之言曰:“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其幽隐莫发,数十年靡诉之衷,曾不得快然一吐,而使后起少年,推以多闻博学,其辱已甚!”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

                                                                   (节选自《琦亭集》,有删改)

【注】①顾炎武(1613一168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②太安人:是明清时代给朝廷命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此指顾炎武之母。③焦原:枯焦的大地。毒浪:比喻遭蹂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时四国多虞                     虞:忧患

B.几豫吴胜兆之祸                  豫: 参与

C.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         振: 救济

D.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         见:表被动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顾炎武“落落有大志”的一组是(   )

    ①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        ②焦原毒浪,日无宁晷

    ③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     ④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⑤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        ⑥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炎武的一生是为实现他的报国之志而劳苦奔波的一生,也是壮志难酬、赍志以殁的悲剧的一生。

B.文章第二段从太安人着笔,通过对太安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的记述,含蓄而有力地衬托了顾炎武的高尚气节与抗清意识。

4.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