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A.罗帷 宫纬 讳疾忌医 韦编三绝 |
|
B.帷幕 维系 唯妙唯肖 暴戾恣雎 |
|
C.侍婢 裨益 纵横俾阖 稗官野史 |
|
D.烦躁 藻饰 群鸦乱噪 山高地燥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
A.淤积 迂回 愚昧无知 长吁短叹 |
|
B.偏方 骈文 翩跹起舞 一叶扁舟 |
|
C.韧性 烹饪 色厉内荏 万仞高山 |
|
D.酬谢 绸缪 踌躇满志 平畴千里 |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论语》里有如下记载: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贡问孔子:“一个乡的人都称赞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子贡又说:“一个乡的人都讨厌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行,最好是一个乡的好人都称赞他,一个乡的坏人都讨厌他。”
请选择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歌入围歌词,请你向亚运会组委会写一份推荐词,建议将它作为本届亚运会会歌歌词。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其中一种为反问。②不少于65字。(4分)
广州之恋
作者:陶喆
你我千里万里走到一起 / 有情有义没有的是距离 / 为了寻找英雄的足迹 / 走进傲骨红棉的故里
你我四面八方走在一起 / 有欢有喜都是姐妹兄弟 / 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走进五位仙羊的故事里
这里的人们很客气 / 这里的笑容很秀气 / 这里的胸襟很大气 / 这里的一切很神奇
啊 / 千言万语 / 万语千言 / 爱说的一句是友谊 / 啊 / 南北东西 / 都来相聚 / 美丽的广州 / 你是我向往的地方 / 我恋着你
答:
从下列材料中提取要点,加以筛选和组合,为“低碳经济”下一个定义,60字(含标点符号)以内。(6分)
①低碳经济减少了能耗,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②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
③低碳经济的重点是调整能源结构。
④低碳经济有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
⑤低碳经济的目标是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⑥低碳经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低。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我的祖国,你的祖国①
(美国)罗纳德?卡尔弗特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我们选择作为领袖的人从不以军装和徽章来显示宪法赋予他的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地位。他们的内阁成员,他们的文职下属都不会给他穿戴表现强大军力的服饰。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普通公民见到的军人是这样稀少,以至于他们还没有学会根据肩章来分辨少校和上尉。当首席行政官向他的国民讲话时,他们以一臂之隔的距离聚集在他的周围。列成方阵的士兵不会在他的前面正步行进。当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讲话时,台下见不到一排排戴着钢盔的头颅。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人们不用军靴的重步声来愉悦到访的外国政治家,不以展示机动加农炮和大规模生产轰炸机的设备来恐吓他。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我们有绵延数千英里的不设防的北部边界。在那将我们的另一块领土部分隔开的清澈浩瀚的大海中,见不到海军舰船穿梭其间。整个南部边界没有要塞,也见不到炫耀武力的情形。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年轻人不必应征去为国防设施劳作;参加军事训练与否悉听其便。不存在一支长期奉行侵略政策的武装部队。建立海军不是针对来自西半球的危险,而完全是为防备可能来自欧洲或亚洲的威胁。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总人口有三分之一是在外国出生,或者虽为本土出生,但父母或单亲是外国人。我们众多的“少数族裔”来自14个国家。无论其祖籍在何处,本土出生的美国人享有一切政治和其他权利。我们有“少数族裔”,但是没有少数族裔问题。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普通公民可以不受限制地批评政府的政策或是首席行政官的目标。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良知,而不是根据统治者的命令去投票。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我们将歌声献给爱和罗曼司、夜半的忧伤、落日时的帆影,而不是献给政治事业的殉道者。我们的国歌中虽有尚武之词和国难当头的气氛,但是如果你想听风琴,曲目单会给你提供他的姐妹歌——《美利坚……我为你歌唱》。较为明快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有。要号召国人团结一致,我们唱《迪克西》或《艾奥瓦佬》;要说哪里的玉米长得高大,我们唱《落基山的春天》或《加利福尼亚,我来了》。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从不搞防空演习,防毒面具几成文物。当死亡之鹰染黑天空之时,我们无须教我们的孩子跑向何处。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我们现在和未来的问题只会出自内部,出自我们的错误。我们对邻国的和平誓言比统治者的承诺和书面条约还要响亮。我们向他们保证说,我们一定会将自己多于他国的资源用来发展有利于和平的产业。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我们已经指明通向永久和平的路径。欧洲和亚洲都享受不到与这里所阐述的同等的自由、平等、和平之福;当我们接近或进入某个无论什么牌号的专制国家,这些福祉不是减少就是消失了。这种自由、这种平等、这种和平植根于美国的政体中。我们只要将那些试图销毁这些原则的形形色色的外国主义拒于我国海岸之外,我们就能永远保留她们。如果你珍惜这种自由、这种平等、这种和平——物质上的和平和精神上的和平——那么,请用你们的一切力量来捍卫我国政府的理想。
注:①1938年,慕尼黑事件震惊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阴云密布。俄勒冈州《波特兰俄勒冈人报》的主编罗纳德?卡尔弗特为唤起美国人民的危机意识,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社论。该社论一经发表,马上风靡全国。1939年,罗纳德?卡尔弗特因此文“在世界为战争风云笼罩之际,有力地唤起了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从容应对的理智”荣获普利策奖。
(选自展江主编《新闻与正义——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这篇社论共有11个段落,请问最后一段的位置可不可以变动?为什么?(4分)
2.这篇社论的语言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试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5分)
3.即使在7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的国家形象也不如文中所说的那样十全十美。请结合该社论的写作背景和新闻文体的特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