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遇》一文中写道:“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雎鸠,——于是有了诗。黄帝遇见磁石,蒙恬初识羊毛,立刻有了对物的惊叹和对物的深情。夫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基罗在混沌未凿的大理石中预先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
生命是一场遇合。也许是田间的野花,空中的流云;也许是书中的箴言,史上的圣哲……等到遇见的那一刻,生命因此而不同了。
请根据你的生活经历,以“遇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请对以下新闻事件写一则50字左右的简评。(4分)
今年2月1日,湖南卫视“百科全说”栏目播出一期“张悟本谈养生”,让张悟本一夜蹿红。他所著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跃成为各大书店、网站的销售黑马,书皮上 “上市4个月突破100万册”的字样赫然在目。根据张悟本的理论,绿豆、长茄子等几乎有包治百病的功效,他还甩出“糖尿病80%都是误诊”、“降压药会吃出脑梗、肾衰竭”等雷人语句。现在,张悟本的悟本堂诊所是一号难求,挂号费高达2000元,诊所的销售小姐推荐挂不上号的患者购买张悟本的光盘和书籍。张悟本蹿红的背后,一条利益链若隐若现。
下图是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图,请解释其中寓意。(4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相夫子 相:辅佐 B.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C.陈力就列 就:担任 D.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忧虑,担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何以伐为 为:呢,助词 B.危而不持 而:而且,连词
C.既来之,则安之 则:就,连词 D.是谁之过与 之:的,助词
3.请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4分)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5.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3分)
阅读晏殊的《蝶恋花》,回答13—15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3.请写出本词在写法上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相类似的句子。(2分)
▲
14.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赏析“凋”字的妙处。(4分)
▲
15.这首词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请结合全词,举例说明这两个特点。(4分)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草堂·诗魂
①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②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③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④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⑤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⑥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从文章第③段看,根据你的理解,草堂可能在诉说什么?请写出两点。(3分)
2.这篇文章出现了多组对比,请写出两组。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对比写法的好处。(6分)
3.请结合全文,解释“文章憎命达”的含义。(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