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方...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中国赶超世界的契机”,日前,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与中国企业家探讨中国低碳型经济的发展之道时如此认为。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斯特恩指出,走向低碳经济可以有各种发展方向,如开放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或者发展碳搜集和埋藏技术,具体选择可以由各国根据国情做出。目前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尚未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但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跨越式赶超世界的契机。他建议,提高能效、对电力等能源部门“去碳”,同时建立强有力的价格机制,如对碳排放征税和进行碳排放交易,以及全球联合对高新去碳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等。
斯特恩称,估计减少排放只需花费占全球GDP1%的成本,但不行动导致的损失将达到全球GDP的5%-20%。因此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完成温室气体的减排行动。他同时呼吁,中国应在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起到大国表率作用。他预测,中国要在2050年之前削减5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年经济增长率(GDP)可能下降2%-3%个百分点。但是,这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摘自《中国信息报》,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发展“低碳经济”具体措施的一项是

A.开发包括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在内的新能源。

B.建立对碳排征税、进行碳排放交易等强有力的价格机制。

C.根据各国国情选择合适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向。

D.联合全球力量研发部署碳搜集和埋藏等高新去碳技术。

2.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斯特恩在与中国企业家探讨低碳经济济问题时,不仅指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同时也指明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

B.传统型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这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

C.发展低碳经济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操作性诠释。

D.斯特恩认为中国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会下降年经济增长率(GDP),但是,并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3.结合全文,简述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3分)
4.联系全文,阐释“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中国赶超世界的契机”的涵义。(3分)

 

1.C 2.B 3.一是能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二是减少排放所需花费比不行动导致的损失要少,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写出一点得1 分,写出两点得3 分。) 4.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途径,能促使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 分);同时,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尚未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中国有可能在这一新兴领域超越其他国家(1 分)。指明了我国实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1 分)。 【解析】 1.(C 项所指是“方向”,不是“措施”。) 2.(“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才是瓶颈。) 3.无 4.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卫报》对“科技”这样质疑:莎士比亚没有“黑莓”、亚里士多德没有iphone(“黑莓”、iphone为手机品牌)也过得很好,基督教在没有博客的年代传向全球,耶稣在山上训诫时没有用上广播和PowerPoint做展示。我们所有的科技对快乐生活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对此,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具备、表达准确,不超过60字。(5分)

 

查看答案

《金岳霖先生》中的金岳霖,《老王》中的老王,《品质》中的格斯拉,《五人墓碑记》中的颜佩韦等五人,都是普通人,但都死得有价值。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为其写一段“墓志铭”。要求用语得体,文字简约,不超过40字。(4分)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3分)
帮助中国短道速滑对包揽温哥华冬奥会4枚金牌的主教练李琰今天表示,愿意继续留任中国队:“我毕竟是中国人,如果国家需要,第一选择是中国。”
这是即将与中国队四年合同期满的主教练李琰首次向外表达自己留队额意愿。“我觉得没有必要再绕来绕去,看看国家需要吧,如果国家需要,我还是有意愿的。”同时她也透露,如果她还要留在国内的话,他的家人肯定要回来,但还没和有关部门进行具体的实质性的商讨,“还没有到那一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人说刘谦出门全靠央视,正是央视“托”出了刘谦,当然,董卿的穿针引线也大有不火刘谦不罢休。

B.前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顺利地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至此,政协已有二十六位副主席担任此职。

C.“神舟七号”飞船的顺利返回,标志着我国宇航员在太空行走的难题已经得到成功破解并逐步走向成熟。

D.北大的“精英”们养育了“北大精神”:将打击、磨难、生死置之度外,为公平、自由、真理啸歌前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总投资118亿元、历时37个月建造的杭州外跨海大桥全线贯通以后,参观游览的人不绝如缕。

B.国家统计局宣称,08年居民收入突飞猛进,“被增长”也就成为去年非常流行的一个网络名词。

C.小李给刚丢了科长一职闷闷不乐的老张发去了“祝您官运亨通”的短信,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D.新泽西网队屡战屡败,联盟垫底,期望其本赛季青出于蓝提升排名,连理论上的可能都没有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