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金庸茶馆”网站上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金庸茶馆”网站上出现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批评步非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认为她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范文:(原创) 求实说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在八十年代,可以说金庸用他笔下的三昧真火,照亮了整个武侠帝国。初时他似天将亮时昏黄的灯,后来则变成为阅读者心底最温存的火。我们在其纸上辽阔的疆域里乐不思蜀,一代人从他的书中获得过愉悦和感动。 新生代武侠女作家、北大硕士步非烟放言,“试图要超越金庸,革掉金庸们的武侠命,突破传统武侠小说堡垒,创作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肯以肯定的是,步非烟作为一位新生代的武侠女作家,她的作品大气磅礴,想象力奇特诡谲,笔锋变化万端,可谓是极大地突破了女性写作的局限。但是金庸先生作为国内外公认的武侠泰山北斗,他的武侠著作乃旷世经典,根本就不是步非烟那几句革命宣言所能取代的。况且,革命是要用手的,不是用嘴的。实事求是,才是社会的需要。 求实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就是在求实过程中放开自己的成见,对正确的意见应认真听取,以为自己什么都正确,别人的就不对,这种态度是不好的。它会使人走进狭窄的个人主义。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是这个道理。 《滥竽充数 》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故事中那位南郭先生不是靠真本事,而只是混在乐队中装模作样地表演一番,结果到了齐威王,南郭先生见混不下去了,便只好溜之大吉。这个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材料。用一颗怠惰的心对待工作永远都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欠缺踏实沉稳的人更会容易好高骛远,最终只能成为一名缺少内涵的空想家,靠蒙骗、欺诈潦草度日,最后终其一生碌碌无为,结果也就如南郭先生一样,落得一个逃之恢恢的场景,所以,这种虚浮的作风一定要摒弃。 鹰击长空的壮阔令我们羡慕不已;大厦高耸的巍峨让我们感叹不已;成功者的光环让我们惊羡不已。我们在感叹这些时,是否想到鹰的一次又一次苦练,是否想到大厦的坚强柱石,是否想到成功者背后的脚踏实地的奋斗?朋友,振翅飞翔需要脚踏实地。 【解析】审题提示: ①从肯定步非烟的角度立意:要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要敢于超越前人等。 ②从否定步非烟的角度立意:人要有自知之明;做学问要脚踏实地,不能靠炒作。 若笼统地谈“勇气”、“创新”,应视为基本符合题意或偏离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写两个句子。(6分)
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         
 
                                                                        

 

查看答案

下面是“张火灯为失声而道歉”的新闻,阅读后请写几句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见解深刻,语言简洁。(不超过40个字)(4分)
7月1日晚,著名程派青衣张火灯在演唱《江姐》最后一幕中的“红梅赞”时,突然咳嗽了几声,有两句唱腔没有完整唱下来。演出结束后,张火灯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哽咽着说:“我对不起大家!请求大家原谅!”随后,她招呼离场的乐队回座,坚持把没有唱完整的“红梅赞”再唱一遍。当张火灯“补唱”完这段长达8分钟的“红梅赞”后,观众全部起身站立,鼓掌声持续了5分钟。
答:

 

查看答案

下面六句话已经打乱顺序,请根据文意排出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4分)
就占地面积而论,苏州园林都不大,可是它们为什么都能以如此小的空间,显露出那样幽深的境界呢?这与它的“幽”有关。古书上有“曲成万物”之说,“曲”里面的确有美学。                                      
 
(1)但它们都是艺术,都有共同的美学原理可循
(2)清代诗人袁枚在《小仓山房尺牍》卷六中就曾说过:“贵直者人也,贵曲者文也。 孔子‘情欲信,辞欲巧’,巧即曲之谓矣”          
(3)文学和园林当然不一样,一个是文字组合,一个是土木建筑
(4)历来的优秀作家,都是深谙此中三味的
(5)文学作品要想“深”,也要“忌直贵曲”
(6)正像园林建筑要“曲”才能显得“幽”一样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让世界不仅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

B.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了,值得北京乃至全中国思考的是,能否把我们在奥运会期间各方面的优异表现持续下去是个问题。

C.申先生十年前来上海打拼,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成功后的他没有忘记穷困的故乡的孩子。

D.教育部决定在全国10个省(直辖市)进行京剧教学试点的通知,几天来引起巨大争议,在所有的质疑中,15个学唱曲目有13个为“样板戏”成为最大焦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萧 乾 先 生 印 象
刘炳善
我与萧乾认识,是在1988年夏天,我的《伊利亚随笔选》出版,由北京三联书店介绍约见的。我按时来到复兴门外他家。那时他已年届八旬,在门外贴了一张小纸条,上写:“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我事后记下了见面的第一印象:“一敲门,走出一位身材高大、很有风度而又非常和气的老先生。萧老亲切、坦率地告诉我:外国古典作品,译起来很难。譬如说,英国十八世纪的东西就很不好翻译。至于兰姆的作品,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还可以参考莎士比亚全集中译本,要译《伊利亚随笔》就得独立工作了。”萧乾先生以委婉的语气对我的翻译工作给予肯定。实际上,他在“文革”前已译过菲尔丁的巨著《汤姆·琼斯》和《大伟人魏尔德传》等等,早已译著等身。
正谈话中,进来一位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和他小声谈了一阵,离开。萧乾先生说:这是一位医生,教他如何保健;然后又像是有点不好意思地向我解释说:“(他想)尽量延长(生命)……”当时我对他的坦率有点惊讶,后来明白:他的意思是打算一面保护健康、一面尽量多做些工作,“跑好人生的最后一圈”。
此后我与萧乾先生建立了大约十年的通信联系,偶有赴京的机会,又到他家去过两三次。
作为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大公报》驻英特派员,萧乾在伦敦大学教过课,在剑桥做过研究生,萧乾受过西方文化的熏染,说话文雅和蔼,待人彬彬有礼,言谈举止中让人感到他有点英国绅士的风度——这是在与他接触中可以感触到的。举一个小例子:前面说过他因年老体衰,“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但一说话,往往超过这个时间。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有事着急,他也绝不会不客气地下逐客令,而是采取很含蓄委婉的方式向你客气地暗示。有一次我到他那里,谈了一阵话后,他很和气地问我:“你害过荨麻疹没有?”我说:“没有。害荨麻疹很痒吧?”他说:“很痒。也疼。”我马上明白了,随即礼貌地告辞。
不过,从另一方面说,萧乾先生身上绝无高贵士绅的那种矜持倨傲、老气横秋的样子,更多的倒是保持着一副年轻人的脾气:思路敏捷,说话直率,做事麻利——这可能跟他长期做新闻工作的训练有关。这种脾气他保持了一生。他像一个长跑运动员一样,几十年一直活跃在新闻界、文学界、翻译界、国际文化交流场合;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还在为翻译《尤利西斯》而拼搏。
尽管萧乾先生待人温和,他的性格中还有较真、执著甚至“倔”的一面。因为曾经长期受到贬抑和屈辱,他在“改正以后”,对于个人的尊严就特别敏感而且较真。我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种种争议、恩怨太多,当然其中有个是非曲直,只是如果只记住争议和恩怨,而忘掉了文学,则等于“把孩子和脏水一齐泼掉”,损失未免太大。我的意思是最好采取“两分法”:争议的是非是一码事,每个人文学史的业绩是另一码事,不必互相混淆。这样,前人的正面文学业绩,后人可以安心继承,以利未来。
就我对接触中的萧乾先生的印象来说,尽管他所接受的主要是西方的教育、西方的文化,半个世纪以来又做了大量的外国文学翻译工作,但从他为人处事的作风来看,他是一位厚道的老北京人。
选自《书屋》,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萧乾先生看到作者能够翻译出《伊利亚随笔选》,给以极高的评价,其实这不过表明一位译著等身的译坛长者的宽厚态度而已。

B.作者通过对萧乾先生注重保健的描述,很好地表现了萧乾先生性格中较真、执着、敏感,但又充满生气,容易交往的特点。

C.萧乾几十年来活跃于新闻界、文学界、翻译界、国际文化交流场合等,这既反映出他的勤奋,也说明他的人生非常丰富多彩。

D.作者在文中运用委婉的修辞手法,通过写自己与萧乾先生的几次交往,塑造了一个厚道、学养丰厚的北京作家的形象。

E.作者认为,对文学史上的争论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着眼于是非本身,二是看到作家本人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否则,就会给文学的发展带来损失。
(2)从第一段可以看出,萧乾先生对翻译外国古典作品的态度是怎样的。(6分)
(3)文章两次提到写有“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的小纸条,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4)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传主哪些方面的特点?这样写,对你有哪些启发?(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