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间滑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泪水、奔跑,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1.为什么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4分)
2.谈谈你别小说标题“你必须作出选择”的理解(4分)
3.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6分)

 

1.“他”小小的年龄就有很好的拉琴技术,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对他都充满信心(2分);但“他”对拉琴缺乏感情,且没有人能改变他,为此人们感到失望惋惜。(2分)(4分。意思对即可) 2.毕业前,“他”只能选择父亲的安排,走自己情非所愿的人生道路;毕业时“他”,毅然选择放弃。人生有太多无奈,有时不得不做出选择。(4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3.“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作者这样安排,更充分展现“他”内心的压制和反抗,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张力o(2分)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琴缺乏艺术、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2分)(4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 (l)这篇小说是对应试教育的控诉。从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但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练琴。父亲的逼迫无所不用其极,他与父亲进行一次次智力较量,他没法战胜的,恐怕不止是父亲的智力。(4分)干事情不可强迫,,应该尊重个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2分) (2)这篇小说是对艺术规律的理解。技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则是生命感受和技术的完美融合。主人公原先令教授们失望,而最后一次演奏成功,正是从相反的两个侧面阐释了这个艺术规律。(4分)人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遵从规律,否则达不到目的。(2分) (6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 1.无 2.无 3.无 4.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边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构成相互照应的一组排比句,最后做出结论。(5分)
未来的春,可以有鲜花飘香,也可能有荆棘丛生;             ,未来的秋,可以有金色的收获,也可能有荒芜的田;       。因此我说                                    

 

查看答案

将下面一个长句,变成三个短句,不能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3分)
在2010年3月28日发生的山西华晋焦煤司司王家岭堞矿透水事故中,被团井下的1 53名矿工的掌属大多于4月2日前从各地赶到事发地,并对当地政府四天来的救援措施及救援进度感到满意。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6分)
(1)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吾所以为此者,               (《史记靡颇蔺相如列传》)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3)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 ____(柳水《雨霖赋》)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畦赋》)
(4)占之人观干天地、山川、草木、虫龟、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择其善者而从之              _。(《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8分)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为睦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
(1)本诗颌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4分)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3分)
(2)特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3分)
(3)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