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锱铢:贵重的东西

B.九土:代指全国

C.呕哑:难听的音乐

D.可怜:可爱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3.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后人之后人,更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4.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不敢言,但最终还是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第一段中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表达了惋惜之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1.B 2.A 3.B 4.C 【解析】 1.A锱铢:极言细微C呕哑:嘈杂的声音D可怜:可惜 2.①两个“之”都是代词②句的两个“而”不同,第一个是转折关系,第二是承接关系 3.解析见译文 4.并不是惋惜之情 参考译文:唉!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廊还要多;琴声笛声,嘈杂一片,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但心里却充满了愤怒。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攻破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方法有“赋”、“比”、“兴”。

B、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家,他们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C、《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它们与《资治通鉴》一样,都是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组成部分。

D、《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字牧之,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李贺一起并称“小李杜”。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高一入学时,学校搞了一次为期一周的军训活动,负责军训的教官是两个连队的排长。

B﹒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C﹒高级而有趣的朋友可遇而不可求,一个人如果有了这种朋友,自己的境界也低不到哪儿去。

D﹒羽毛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把羽毛当作装饰品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B.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C.你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是为难。若不答应你,不合人情;若答应了你,又不合原则。还是让我回去考虑一下再说吧。

D.看着五光十色的烟花,听着的爆竹,人们感到,在首都,春节这个中国特有的古老节日正在向传统回归。

 

查看答案

下面句中应选用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许多探险者和旅行家描写极光时往往显得语竭词穷,只好说些“无法以言语形容”之类的话作为   

②把这两句诗的      细嚼出来了,就会体会出诗词里的含蓄是什么意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什么意思。

③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      ,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

A、托词   情调   经济            B、遁词     滋味   大方

C、遁词   滋味   经济            D、托词    情调   大方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词语的字形以及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粉黛(dài)   凝脂(zhǐ)     宛转蛾眉(wán)      流水潺湲(yuán)

B.央浼(měi)   尺牍(dú)      茕茕孑立(qióng)    得鱼忘筌(quán)

C.修葺(qì)    大郤(xì)      妃嫔媵嫱(bīn)      檐牙高啄(zhuó)

D.彤云(tóng)  糍粑( zī )    载欣载奔(zaǐ)      付梓印刷(z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