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
A.据市房地产开发协会在房交会上的统计,约有85%的被调查者在两年内有买房计划,但如何让这些购房者变成买房行动,是开发商们最头疼的问题。 |
|
B.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再加上连降雨雪,许多地区的教育局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保障师生安全作为当前的首要工作。 |
|
C.周其凤表示,过早的文理分科对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这不仅仅关系到知识结构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学科对一个人思维的培养、思想方法的培养是非常不一样的。 |
|
D.中国欢迎包括国际互联网企业在内的各国投资者在中国开展业务,也希望外国投资者尊重并承担中国的公众利益、文化传统、法律和相应的社会责任。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水价上调是近期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在听证会上,供水企业只说亏损,对水价构成却始终闪烁其词,这让人们讳莫如深。 |
|
B.第82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奖将实行宁缺毋滥的评选原则,即在提名投票环节中,如果所有作品得到的平均分数都未超过8.25分,那么年度最佳歌曲奖将空缺。 |
|
C.六月,是每一位莘莘学子收获希望的季节。十年寒窗,一朝定前程,这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定论,人们期待着、憧憬着这个美丽的六月早日到来。 |
|
D.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无论你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改革模式,什么样的创新课题,你的教学也都要围绕“爱”来进行。否则,无论多么响亮的口号都会归于黯然沉寂,无论多么厚重的课题研究都是不名一文的。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
——季羡林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兽21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于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齐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Ⅸ此情犹思一一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惟一终身教授。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季先生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一
2006年,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组织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测,高占祥、李国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评估,且说季先生.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原本是秦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7月29日(2005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中国牌”的荣誉有它本土特色的游戏规律:往往,在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千推万阻,避而不见: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它却是不邀自来,蜂拥而至。一一算了,撇开这些背后的玄机不谈,话题还是回到季先生。笔者觉得,仅就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2008年12月21日,97岁了,叉拿出来修馥,在一处添了三行24字:“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其他几处亦有修改。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譬如有入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嘻嘻,胡为乎来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证以笔者的目睹: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他还很得意。”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文革”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季先生说:“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一一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节选自2009年7月30日《文汇报》作者卞毓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
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但他一生发表的诗,不超过十首;因此,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
|
B.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
|
C.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一诗:“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恰恰说明了“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 |
|
D.“文革”后,有人建议季先生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 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这种笔法在传记中颇有说服力。
2.文中说:“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么,他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说说表明了季先生怎 样的“心迹”。(6分)
4.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你读了本文以后,如何评价季羡林先生呢?(8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河豚子
王任叔
他从别人口中得来了这一种常识,便决心走这一步。
他不知从什么地方讨来了一篮的河豚子,悄悄地拿着向家中走来。
一连三年的灾荒,所得的谷只够作租;凭他独手支撑的一家五口,从去冬支撑到今岁二三月;已算是困难极了。现在也只好挨饥了!
但是一一怎样挨得下去?
这好似天使送礼物一般的喜悦,当一家人见到他拿来了一篮东西的时候。
孩子们都手舞足蹈地向前迎去。
“爸爸,爸爸!什么东西呵!让我们吃哟!”
这么样的情景,真使他心伤泪落的了!
“吃!”他低低地答了一声后,无限的恐怖!为孩子生命的恐怖,一齐怒潮般压上心头,喘不过气来。
他嘱咐妻子把河豚子煮熟来吃,自己托故外去一趟。他井不是幽己不愿死,不吃河豚子,不过他不忍见到一家人临死的惨状,所以暂时且为避开。
已过了中午了,还禾见他回来.孩子却早已绕着母亲要吃了.这同甘共苦的妻子,对丈夫是非常敬爱,任何东西是断不肯先给孩子尝吃的。
日车已驾到斜西,河豚子,还依然煮着。他归来了。他的足如踏在云上一般.他想象中一家尸体枕藉的惨状,真使他归来的力也衰了。
然而预备好的刀下舍生的决心,鼓起了他的勇气。早已见到孩子们炯炯的眼光在门外闪发着,过后,一阵欢迎归来的声音也听到了。
“怎么没有死呢?”他想。
“爸爸!我们是等你来一同吃呀!”
“哦!”他知道了。
一桌上争争抢抢地吃着。久未得到鱼味的他的一家人,自然分外感到鲜甜。
吃好后,他到床上安安稳稳地睡着,静待着黑衣死神的降临。
但毕竟因煮烧多时,把河豚子的毒性煮没了,一家人还是要安安稳稳地挨饿。
他一觉醒来,叹道:“真是求死也不得吗?”泪绽出在他的眼上了。
注:王任叔(1901—1972),乳名朝伦,谱名运镗,宇任叔,号愚庵,笔名巴人等,奉化市大堰镇人。1 922年5月始发表散文、诗作、小说,由郑振铎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杂文家、文艺理论家、鲁迅研究家、印尼史专家和翻译家。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是,结尾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这篇小说就采用了这种陡转式情节结构。 |
|
B.主人公为生活无路所迫,想用河豚子毒死全家,而不去抗争,这是一种软弱,也是一种消极。 |
|
C.“日车已驾到斜西”一句环境点染很精彩,既写出了主人公外出躲避的漫长难挨,又有渲染悲凉气氛和烘托主题的作用。 |
|
D.小说以简洁的散文诗一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在平淡中突出离奇的主题。 |
E.小说揭示了旧中国农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悲惨命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2.小说中的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请分条概括。(6分)
3.小说中有三处场面描写,其中两处是写孩子们欢迎爸爸回来,一处是全家吃河豚 子,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4.河豚子有剧毒,俗语说:“要死吃河豚”。小说主人公拿回一篮子河豚子,要毒死自己的妻儿。有人说作者这样写着重揭露社会的黑暗;也有人说,作者意在表达对苦难百姓的同情;还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旬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道小题回答,不答之题处画“×”)
(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4)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
(5)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6)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7)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周敦颐《爱莲说》)
(8)瀚海阑干百丈冰,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粱父吟④。
注:
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
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③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梁父吟: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
8.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沈德潜先生说:“气象宏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请结合颔联对此作出评价。(5分)
9.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