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赵 凤 赵凤,曲州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赵  凤

赵凤,曲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明宗武君,不通文字,四方奏请,常使安重诲读之。重诲亦不知书,奏读多不称旨。孔循教重诲求儒者置之左右、而两人皆不知唐故事,于是置端明殿学士,以冯道及凤为之。凤好直言而性刚强,素与任圜善,自圜为相,颇荐进之。圜为重诲所杀,而诬以谋反。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凤独号哭呼重诲曰:“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而公杀之,何以示天下?”重诲惭不能对。

术士周玄豹以相法言人事多中。明宗为内衙指挥使,重诲欲试玄豹,乃使他人与明宗易服,而坐明宗于下坐,召玄豹相之,玄豹曰:“内衙,贵将也,此不足当之。”乃指明宗于下坐曰:“此是也!”因为明宗言其后贵不可言。明宗即位,思玄豹以为神,将召至京师,凤谏曰:“好恶,上所慎也。今陛下神其术而召之,则倾国之人,皆将奔走吉凶之说,转相惑乱,为患不细。”明宗遂不复召。

其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召彦等廷诘,具伏其作,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以扶持也,若折其一栋,去其一柱,则倾危矣。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陛下神其术而召之                神:认为……神奇

B.为患不细                          细:小

C.明宗召彦温等廷诘                  诘:询问

D.其后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        为:替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凤“直言性刚强”特点的一项是(    )(3分)

① 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   ② 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

③ 素与任圜善,自圜为相,颇荐进之   ④ 好恶,上所慎也

⑤ 数言重诲尽忠     ⑥ 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①③④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赵凤年轻时凭借儒学而出名,并受到孔循和安重诲的提拔做了端明殿学士,为明宗阅读奏章。

B.赵凤认为安重诲是国家的栋梁柱石,明宗不该因奸人陷而动摇对他的信任,但后来安重诲还是因此被杀。

C.任圜被当权的安重诲以谋反的罪名杀害,只有赵凤敢于质问安重诲,并称赞任圜是天下忠义之士。

D.赵凤认为天下的好恶要慎重,如果明宗迷信占吉卜凶之说,那么百姓也将效仿,造成的祸患会不少。这个道理同“天下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是一样的。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 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3分)

译:                                                                       

⑵ 因为明宗言其后贵不可言。(3分)

译:                                                                        

 

1.D 2.A 3.B 4.(1)这时,重诲正当权,即使明宗也不能责问他。 (2)趁便对明宗说他以后的富贵是不能说尽的。 【解析】 1.D为:表示被动,3分。 2.①句说重诲权重势傲,③句讲赵凤受到任圜的举荐,⑥句是赵凤直言的后果,3分。 3.安重诲也不识字,并不是因为边彦温等的告发,而是另有其因,3分. 4.(1)“用事”当权;“虽”即使;“诘”责问。每个要点1分,3分。 (2)“因”,趁便,趁机:“为”,介词,对、向;“不可言”,不能说尽的。每个要点1分3分。(以上各句语句不通顺均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赵凤是幽州人,年轻时凭借儒家学问出名,明宗武君不识字,全国的奏章常让安重诲读给他听。安重诲也不识字,(所以)读的奏章大多不符合奏章的内容。孔循让安重诲安排儒生在自己身边,可这两个人不了解唐代的旧制,于是就设置了端明殿学士这一官职,让冯道和赵凤担任。赵凤说话率直,性格刚强,一向与任圜关系好,自从任圜做宰相,赵凤很受举荐。(后来)任圜被安重诲所杀,重诲用密谋造反(的罪名)诬陷任圜。这时重诲正当权,即使明宗也不能责问他,唯独赵凤哭嚎着对重诲说:“任圜是天下忠义之士,哪里能谋反!你杀害他,拿什么来昭示天下人(说任圜有罪)?”重诲惭愧得不能回答。术士周玄豹用看相来预测事情,大多猜中。明宗做内衙指挥使时,重诲想试试玄豹,就让另外一个人同明宗换了衣服,让明宗坐在(这个人)下座,(然后)叫玄豹来鉴别,玄豹说:“内衙是高贵的将军,这个人不配担当。”(接着)就指点坐在下座的明宗说:“这个人才是内衙!”趁便对明宗说他以后的富贵是不能说尽的。明宗当了皇帝后,想念周玄豹,认为(他的相术)神奇,要召见他到京城来,赵凤劝谏说:“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是陛下您应该慎重的事情,如果您认为玄豹的相术神奇,就召见他,那么全国的百姓都将为占吉卜凶的学说而奔忙,互相影响蛊惑,造成的祸患就不会小。”明宗于是不再召见周玄豹。后来安重诲被边彦温等告发叛乱,明宗下诏(让)边彦温等到朝堂上赤,(当面)询问这件事,彦温等全都承认他们的告发(是真的)。(明宗)将要杀安重诲。过了几天,赵凤在中兴殿禀告事情,开口说:“我听说有小人诬谄安重诲。”明宗说:“这是闲事,我已经处理了,你就不要再问了。”赵凤说:“我听说的是关系到国家利害的事情,陛下不能够认为是闲事。”接着指着中兴殿说:“这座宫殿之所以庄重威严宏大壮观,是栋梁柱石支撑的缘故,如果折断其中的一根栋梁,去掉其中的一条柱石,那么此殿就有倒塌的危险了。大臣就是国家的栋梁柱石。再说重诲出身低微卑贱,历经艰难险恶,辅佐陛下成为复兴国家的皇帝,怎么可以使奸人动摇(您对重诲的信任)。明宗变了脸色道歉说:“你说的对啊。”于是杀了边彦等三个家族的人。后来,安重诲获罪被杀,群臣没有敢替他说话的,只有赵凤多次说安重诲竭尽忠诚。明宗认为赵凤是(安重诲)的同党,无罪而放遣他做了安国军节度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下列各题。(共5分)

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夫子矢②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第28章)

子畏于匡③,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第5章)

【注释】①南子:卫灵公夫人,行为淫乱,名声不好。②矢:同誓,发誓。③畏于匡:畏,受到威胁。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这使子路认为孔子是自取其辱。

B.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到上天的惩罚,以此来表白自己的清白。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于天,这表明了孔子对天命的认可。

D.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既鼓励了弟子,又镇住了匡人。

2.根据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心目中的“天”具有哪些能力?(2分)

答: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共10分)

1.下列关于《红楼梦》情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时值初春,在湘云的提议下,诗社议定将“海棠社”改作“桃花社”,黛玉为社主。复社后第一次填写柳絮词,湘云所作之诗最好。

B.宝玉因又看见晴雯补过的那件雀金裘生发物在人亡的伤感,便点了一炷香,填了一首《芙蓉女儿诔》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C.贾母死后,鸳鸯万分悲痛,当天便以死殉主。贾政嗟叹后命贾琏买棺盛殓,随贾母葬,以全其心志。

D.凤姐患病,一时难以痊愈。王夫人便让李纨、探春一同照管园中事物,又请来宝钗帮忙,“托她各处小心”。

E.晴雯不小心害了伤风,嬷嬷请来的新太医胡乱给她开了些药,幸亏宝玉及时发现,重请太医才幸免于难。

2. 探春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改革大观园?效果如何?(100字左右)(5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4分,每空2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⑴                     ,长余佩之陆离。(屈原《离骚》)

⑵ 山不厌高,                 。(曹操《短歌行》)

⑶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⑷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⑸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赤壁赋》苏轼)

⑹                               ,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A. 徘徊于斗牛之间                   B. 何为其然也

C. 悟言一室之内                     D. 有感于斯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而人之所罕至焉                      录其所述

      及其所之既倦                        其孰能讥之乎?

D.

 

C.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叶叶相交通                          而今安在哉?

C.    会不相从许                          同心而离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