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18—20 题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

现代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18—20 题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夏

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观。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

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阳光像梦一样,安静的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气。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的跑步呼吸。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思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珍贵东西的失落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的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人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的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1.文章第二段“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一句中的“近”和“远”的含义与题目“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中的“近”和“远”的含义相同吗?为什么?(4分)

答:                                                                   

                                                                                                                                      

2.文章第七段。作者描写了“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思汀的时代”怎样的生活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结合全文。针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                                                             

                                                                   

 

(2)“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现在的人们心灵与心灵相遇?

答:                                                                   

 

1.不同。文章中的“近”指现代社会(荧屏闪电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外部距离接近;“远”指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绝加大。(2分)题目中的“近”,指作者跨越时空从以梭罗为代表的大师们的作品中,感受到大师脉搏的跳动、思想的节律;作者与大师情感相通、心灵相遇、灵魂相望。“远”指作者与文学大师们的时空距离遥远。(2分) 2.生活情景:生活环境静谧舒适,生活节奏悠闲从容,人们内心丰富善感。这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生活。作用:和《瓦尔登湖》中的干净而安静的环境、心境互为映衬;(1分)和人们忙于追逐名利,忙于交际应酬,却不关注内心情感,缺乏情感交流和滋润的嘈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作对比;(1分)批判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冷漠、匆忙、焦燥、麻木,表达了作者对安静温暖的理想生活的热烈向往与追求。(2分) (评分细则:意思对即可。两问,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第一问答案的关键词是:静谧,舒适,从容等;第二问有三个要点:结构作用2分(和《瓦尔登湖》映衬1分,和现代社会作对比1分),内容作用2分。) 3.(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文学)对陶冶心灵的重要性,它可以净化灵魂,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和慰藉。 (2)消除生存的紧迫与焦虑,抛弃对名利的追逐,打捞失落的珍贵东西。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共10分,每小题1分)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秋来未着花。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2)冷落竹篱茅舍,                 。          (郑域《昭君怨》) 

(3)               , 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4) 飞湍瀑流争喧豗,                  。      (李白《蜀道难》)

(5)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6)                    ,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7)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李清照《声声慢》)

(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0)故不积跬步,                  。          (《荀子·劝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

答: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答: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6分,每小题3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是一项是(    )

例句:瓮牖绳枢

 A.度长絜大    B.安身立命    C.是古非今    D.鼎铛玉石

2.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D.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查看答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选自《左传》)

注释:① 夏后皋:夏代君主,桀的祖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管:钥匙

B.公使谓之曰                             使:使臣

C.蹇叔之子与师                           与:参与

D.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是: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B.晋人御师必于殽

其皆出于此乎                      青,取之于蓝          

C.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D.公辞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蹇叔非凡预见力的一组是(    )

①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②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③晋人御师必于殽

④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⑤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A. 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秦伯得到杞子派人送来的情报后,立即决定派孟明、西乞和白乙带兵攻郑。

B.蹇叔哭师是不忍心看到秦军白白送死,同时也为将失去儿子却无能为力而难过。

C.秦伯做事武断,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也能及时自我反省,勇于承认错误。

D.秦晋殽之战的结果是晋国大胜,还俘虏了秦国的三位大将。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8分,每小题3分)

(1)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帝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巢,以至市楼酒肆皆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 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帝许臣僚择胜燕饮                B.忽宫中除晏殊

C.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D.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便令公就试                      B.直以贫无可为之具

金就砺则利                          直不百步耳     

C.以至市楼酒肆                    D.上益嘉其诚实

枯鱼之肆                           余嘉其能行古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