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张辑 江头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瓜洲,在长江北岸。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3分)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4分)

                                                                           

 

1.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山河破碎,神州大地支离,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手;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收复无望。 2.有心报国却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迫于无奈只能逍遥于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解析】 1.略 2.“愁”字是词眼,表现了作者的思乡情怀。理解时要抓住“神州”二字,明确“愁”的原因;抓住“恨”“泪”二字,明确“愁”的强烈。词的上下两阕,互为关照,相辅相成,联系有关历史知识,便可正确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2)同是天涯沦落人,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4)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5)              ,池鱼思故渊。

(6)多情自古伤离别,                   

(7)惟草木之零落兮,                   

(8)                          ,使我不得开心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方成草               草:草稿

B.叩之寺僧               叩:问

C.趋而出                 趋:小步快走

D.必躬造左公第           造 :制造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手长镵,为除不洁者

A.即面署第一       B.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C.与先君子善       D.风雪严寒,从数骑出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叩之寺僧

微指左公处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A.两个“微”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两个“微”相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微”不同,两个“之”相同

D.两个“微”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4.下列叙述和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本文全面地记叙了左光斗的生平事迹,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品格,刻画了人物形象。

B.左光斗微行视学,看到史可法的文章,即解貂覆生,为掩户;批阅史可法的文章,就定为第一,这都说明他非常爱惜国家人才。

C.史可法冒险去狱中探望左光斗而遭到左光斗的痛骂,这是左光斗对史可法的爱惜。

D.文章写史可法治兵,明写史可法而暗写左光斗,是侧面描写左光斗的高尚品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3分)

译文:                                                                      

   (2)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3分)

译文: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被动句

   B.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主语后置句

   C.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介词结构后置句

   D.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宾语前置句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顾:回头

   B.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阳:阳光

   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穷:穷困

   D.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徒:徒弟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分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几个方面描绘了槐树落蕊的特征,感受细腻,传递出北国秋“静”的特点。

B.“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敦煌文物被帝国主义掠走,王道士难推其责,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和愚昧。

C.“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人的价格”是指“人”能比“奴隶”卖个好价钱。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对秋的感受不深不透是不够味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