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2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2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                B.假舆马者   假:利用

C.锲而不舍      锲:雕刻                  D.而绝江河   绝:断绝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蟹六跪而二螯                            D.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3.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4.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B.本文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

C.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

D.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小题 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          

 

1.D 2.C 3.C 4.D 5.(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饮到地下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2)所以不积累半步一步,就不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解析】 1.绝:横渡 2.并列,其余是修饰连词。 3.“知”通“智”   “生”通“性”    “有”通“又” 4.“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 5.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①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②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③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④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节选自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

1.对第四段的说明方法和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运用了类比说明。

B.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运用的是举例说明

C.“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是在举例说明中作比较

D.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文艺复兴时代窗子使用的“词汇”和“文法”完全不同,这证明各民族的建筑各有其风格,根本没有相通之处。

2.下列对作者所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比较,说明中国的建筑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成就对世界建筑文化也有重要影响。

B.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是有着相同的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的,说明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的融合性。

C.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运用的完全相同的建筑手法。

D.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就如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写出各自的文学作品,但是这些文学作品都表达大致相同的情感,为了解决基本相同的问题。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也不是完全取决于某一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

B.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古典建筑体系的建筑形式,原本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

C.中国建筑往往是用木结构形式,而西方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说明这两种建筑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D.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查看答案

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  )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富于想象,又要勇于怀疑。             。宇宙神奥非凡,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④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  ②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③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              ①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A.②③④①          B.④①③②      C.③②④①      D.④②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国别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老人与海》—— 海明威—— 美国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罗贯中—— 中国

C.《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俄国

D.《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 美国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动物们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B.人类就像自鸣得意的在池中游动的鲤鱼。像鲤鱼一样,人类自己也认为宇宙之中只包含自己熟悉可见的东西。

C.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四起,却早沸沸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草料场的那间破草厅,被风吹撼,摇振得动。

D.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纨绔   膏粱    嗔视    云霄雨霁         B.斗拱  蹙缩   坍缩  轻鸢剪掠

C.蕴藉   付梓    盘桓    矫首遐观         D.央浼  寒砧   蓬蒿  孽根祸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