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

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题目自拟   

③文体自选(不要写成诗歌)

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山、水,是自然界中的事物,而在我国文化中,它们的组合又常寓含着某种意味,

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表现了人对山、水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情趣和精神面貌。又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了世事有时一时陷入困境,经过某种机缘又出现新的转机。

请另举两个带“山、水”的熟语或名句,并写出它们所寓含的意味。

(1)“              ”,表现了                                          

                                                                           

(2)“               ”,表现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材料一:《西游记》被多次翻拍;《红楼梦》拍摄之前还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演员海选;《四世同堂》翻拍完成后,已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材料二:1985版的电视剧《四世同堂》被认为代表了中国本土电视剧“正史”的开端,新版刚播出一集,新旧版的对比就越来越热闹,甚至有人直言翻拍多余,超越经典是妄想。        

对以上的材料反映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1)从肯定的角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否定的角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4分)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⑥⑤②④①              B.③⑥①②⑤④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②④⑥①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声一片

林清玄

①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

②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看到满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风的讯息;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感受到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东北季风来临前,做最后一次出海航行捕鱼,而知道秋季将尽。

③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坐在冷气房子里,远望落地窗外的明星,几疑是秋天;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然后我们慢慢迷惑了,迷失了,季节对我们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在都市里的工作是没有季节的。

④前几天,一位朋友来访,兴冲冲地告诉我:“秋天到了,你知不知道?”他突来的问话使我大吃一惊,后来打听清楚,才知道他秋天的讯息来自市场,他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市场里的蟹儿全黄了,才惊觉秋天已至,不禁令我哑然失笑;对“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鸭子来说,要是知道人是从市场知道秋天,恐怕也要笑吧。

 ⑤古人是怎样知道秋天的呢?我记得宋朝的词人蒋捷写过一首词,题名就是“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这首词很短,但用了十个“声”字,在宋朝辈起的词人里也是罕见的;蒋捷用了风声、雨声、更声、铃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来形容秋天的到来,真是令人感受到一个有节奏的秋天。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里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季节感,可惜这种对季节的感应已经慢慢在流失了。

⑥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甚至不如一棵树。一棵树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等,并且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中,而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更不要说从声音里体会秋天的来临了。

⑦自从我们可以控制室内的气温以来,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尽管它在冬天里猛力地哭号,也没有多少人能听见了。有一次我在纽约,窗外正飘着大雪,由于室内的暖气很强,我们在朋友家只穿着单衣,朋友从冰箱拿出冰淇淋来招待我们,我拿着冰淇淋看窗外大雪竟自呆了,怀念着“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那样冬天的生活。那时,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寻,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

⑧由于人在室内改变了自然,我们就不容易明白冬天午后的阳光有多么可爱,也不容易体知夏夜庭院,静听蟋蟀鸣唱任凉风吹拂的快意了。因为温室栽培,我们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们就不能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的美;我们四季都有杜鹃可赏,也就不知道杜鹃血一样的花是如何动人了。

⑨传说唐朝的武则天,因为嫌牡丹开花太迟,曾下令将牡丹用火焙燔,吓得牡丹仙子大为惊慌,连忙连夜开花以娱武后的欢心,才免去焙燔之苦。读到这则传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经事的少年,也不禁掩卷而叹;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烘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吗?使牡丹在室外还下着大雪的冬天开花,到底能让人有什么样的乐趣呢?我不明白。

⑩萌芽的春、绿荫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在人类科学的进化中也逐渐迷失了。我们知道秋天的来临,竟不再是从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这种心情,恐怕是我们下一代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吧!

1.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寻,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

 

 

(2)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烘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吗?

   

   

2.文章开头说“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作者紧接着在第二至四段中分别从哪些方面列举了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4分)

 

 

3.文章第⑤段引用蒋捷的词《声声慢·秋声》有什么作用?(4分)

   

   

4.(1)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人们不是从落叶中而是从蟹黄和广告中知道秋天的来临,作者对此为什么会“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2分)

 

 

(2)作者认为“我们下一代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填空(6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2)满载一船星辉,                       

  (3)风萧萧兮易水寒,                          。

  (4)《包身工》的作者是        ,巴金的《家》《春》《秋》被合称为“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