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共6分,每题1分) ⑴古人云:“ , ,薪不尽,火不灭。” 此...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共6分,每题1分)
⑴古人云:“                     ,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⑵歌台暖响,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⑶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⑷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⑸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⑹是故无贵无贱,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2)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3)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月 (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各题。(共8分,每小题2分)
(一)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二)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
(三)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四)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惜:爱惜)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怜:可惜)

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洎牧以谗诛

B.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下列加点词语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D.辇来于秦

4.对以上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最后提出假设,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步,假设六国如反上述之道而行之,胜负存亡尚未可知。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一语双关,既批评六国的“为国者”,又告诫北宋“为国者”。

C.第三段运用比喻句和排比句,直接写出美人之多,命运之惨,揭示秦始皇骄奢淫逸。

D.第三、四段从“宫人”“珍宝”两方面对秦皇荒淫奢靡进行充分的铺陈夸张描写,文字虽极力铺陈,却不显枯燥;虽极力夸饰,却不显浮靡,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翻译下列句子。(4分)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主要通过用典,借古讽今,寄意深远。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一句,意在告诫当朝要果断北伐,收复失地,不然可能落得灭国的下场。

B.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之所以选取这个题目,不仅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也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C.《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期,全词通过描写赤壁之景以及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刻画,主要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苏轼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D.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采用白描手法,通过对三天光明生活的假想,表现了作者的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也表露出对世人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希望健康的人们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思厥先祖父

C.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当与秦相较

B.暴秦之欲无厌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盘盘焉,囷囷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杳不知其所之也苟以天下之大

C.举以与人以有尺寸之地

D.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诸侯之所大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