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7分,共13分) 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7分,共13分)
臣光曰:臣闻垂①能目制方圆,心度曲直,然不能以教人,其所以教人者,必规矩而已矣。圣人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然不能以授人,其所以授人者,必礼乐而已矣。礼者,圣人之所履也;乐者,圣人之所乐也。圣人履中正而乐和平,又思与四海共之,百世传之,于是乎作礼乐焉。故工人执垂之规矩而施之器,是亦垂之功已;王者执五帝、三王之礼乐而施之世,是亦五帝、三王之治已。五帝、三王,其违世已久,后之人见其礼知其所履,闻其乐知其所乐,炳然若犹存于世焉,此非礼乐之功邪?
夫礼乐有本、有文:中和者,本也;容声者,末也;二者不可偏废。先王守礼乐之本,未尝须臾去于心,行礼乐之文,未尝须臾远于身。兴于闺门,著于朝廷,被于乡遂比邻,达于诸侯,流于四海,自祭祀军旅至于饮食起居,未尝不在礼乐之中;如此数十百年,然后治化周浃,凤凰来仪也。苟无其本而徒有其末,一日行之而百日舍之,求以移风易俗,诚亦难矣。是以汉武帝置协律,歌天瑞,非不美也,不能免哀痛之诏。王莽建羲和,考律吕,非不精也,不能救渐台之祸。晋武制笛尺,调金石,非不详也,不能弭平阳之灾。梁武帝立四器、调八音,非不察也,不能免台城之辱。然则韶、夏、濩、武之音,具存于世,苟其馀不足以称之,曾不能化一夫,况四海乎!是犹执垂之规矩而无工与材,坐而待器之成,终不可得也。况齐、陈淫昏之主,亡国之音,暂奏于庭,乌能变一世之哀乐乎!而太宗遽云治之隆替不由于乐,何发言之易而果于非圣人也如此?
夫礼非威仪之谓也,然无威仪则礼不可得而行矣。乐非声音之谓也,然无声音则乐不可得而见矣。譬诸山,取其一土一石而谓之山则不可,然土石皆去,山于何在哉!故曰:“无本不立,无文不行。”奈何以齐、陈之音不验于今世而谓乐无益于治乱,何异睹拳石而轻泰山乎?必若所言,则是五帝、三王之作乐皆妄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惜哉!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①垂:古代的一位巧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违世已久违:离开

B.夫礼乐有本、有文文:文化

C.不能弭平阳之灾弭:消弭,消除

D.其馀不足以称之称:相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所以教人者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B.圣人履中正而乐和平悚然而听之

C.求以移风易俗初淅沥以萧飒

D.然无威仪则礼不可得而行焉位卑则足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司马光认为,古代的巧匠垂能用眼睛测方圆,用内心量曲直,但他却不能将此传授给别人:圣人不费力而能切中事物的道理,不深思而能获得治国之道,但他们却不能将此传授给别人。

B.从结构上看,文章第2段的论述思路是先总后分,其中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

C.文中以“齐、陈淫昏之主,亡国之音,暂奏于庭,乌能变一世之哀乐乎”的事例与汉武帝、王莽、晋武帝和梁武帝等帝王的事例相对照,证明乐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礼重要。

D.文章围绕“礼乐”两个字,主要论述了“礼乐”的作用,“礼乐”的本、末关系和“礼乐”与威仪、声音的关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其乐知其所乐,炳然若犹存于世焉。(3分)
                                                                               
(2)奈何以齐、陈之音不验于今世而谓乐无益于治乱,何异睹拳石而轻泰山乎?(4分)
                                                                                 

 

1.B 2.D 3.C 4.(1)(3分)听到他们的音乐而知道他们的喜好,昭昭然如同仍存在于当世。(建议采分点:所乐、炳各1分,其他酌情处理)                                                           (2)(4分)怎么能因为齐、陈之音对当世无效而说乐无益于治乱(对治世和乱世没有影响)呢,这与看见拳头大的石头而轻视泰山有什么不同!(建议:以、验、拳石各1分,其他酌情处理) 【解析】 1.文:外在形式 2.A所以:前一个“用来……的”,后一个“……的原因”B而:前一个表并列,后一个表修饰C以:前一个“凭借”,后一个相当于“而”,表并列D则:都是“就” 3.“证明乐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礼重要”错。 4.略 文言文译文: 臣司马光说:我听说古代巧匠垂能够用眼睛测方圆,用内心量曲直,但是不能将自己的技术传给别人,他能够传授给别人的,必定是圆规曲尺罢了。古代圣人不费力而能切中事物的道理,不深思而能获得治国之道,但却不能传授给别人,所能传授的,一定是礼乐罢了。礼,是圣人所躬亲实践的;乐,是圣人所喜爱的。圣人遵行正道而喜爱谐和,又想与天下人共同遵行,使之传留百世,于是便制作礼乐。所以工匠拿垂所传授的圆规曲尺去制作器物,这也就是垂的功劳了;君主用五帝三王的礼乐来治理国家,这也就是五帝三王的政治了。五帝三王离今世已很久远,后代人看见他们的礼而知道他们的行止,听到他们的乐而知道他们的喜好,昭昭然如同仍存在于当世,这不是礼乐的功劳吗? 礼乐有内在的本质,有外表的形式:中正平和为礼乐之本,仪节声音为礼乐之末,二者不可偏废。先代贤明的君主谨守礼乐之本,一刻也没有远离它。兴起于闺阁家门,显达于朝廷,广被于乡野近邻,通达于诸侯,流播于四海,从祭祀战争到饮食起居,都离不开礼乐。长此以往数十百年,然后教化普遍深入,天下太平。如果没有礼乐之本只有礼乐之末,一日行礼乐而百日舍弃礼乐,想用礼乐来移风易俗,实在是难。所以汉武帝设置协律都尉,歌唱天降祥瑞,不能说不美,但仍不能不下伤感的罪己诏。王莽设立执掌天地四时的官吏羲和,考定律吕之音,不能说不精确,但仍不能挽救渐台之祸。晋武帝制笛尺,调金石之声,不能说不详尽,但仍不得消弭平阳的灾难。梁武帝设立思器,调理八音,不能说不分明,但仍不能免除台城的耻辱。这样看来,舜、禹、濩、周武王时的韶、夏、濩、武四乐,即使都保存于当世,如果德行不足以与它们相称,并不能感化一个人,更何况普天之下的民众呢!这如同拿着垂的圆规曲尺而没有其他工具、材料,徒然等待器具的制成,最后一无所得一样。况且齐陈的淫荡昏庸之主,亡国之音,暂奏于朝廷,又怎么能改变一个时代的哀乐呢!太宗说政治的兴衰隆替不在于乐,为什么讲话轻率,非难圣人又如此果断呢? 礼并不是指威仪而言,然而没有威仪则礼难以施行。乐并非指声音而言,然而没有声音则乐难以表现。譬如一座山,取其一土一石则不能称为山,但是如果去掉土石,山又何在!所以说:“礼没有内在的本质不能成立,没有外表的形式无法施行。”怎么能因为齐陈之音对当世无效而说乐无益于治乱呢,这与看见拳头大的石头而轻视泰山有什么不同!如果像上述这种议论所说的,则五帝三王的作乐均为虚妄。“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暂付之阙如。”可惜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4分,共10分)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各项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B.勿夺其时夺:耽误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查

D.王无罪岁罪:归罪、责备

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C.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D.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无乃尔是过与

B.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将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部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
②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就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
③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④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⑤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⑥极目远眺,江山万里,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刘老师对自己的教学严格要求,对年轻教师悉心指导,所以我们选他做学科带头人是当之无愧的。

B.当今社会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C.《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在去世后,世界各地的读者写了大量缅怀他的文章,而这一切已经与身在天堂的他没有任何关系了。

D.近年来,我国干旱天气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代社会高度重视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他虽然颇有才华,但由于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因此本公司不拟聘用。

B.历代统治者之所以如此垂青关羽,给他追加一个个尊贵的谥号,无非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也像关羽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

C.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连续不断,造成大量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D.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以金庸的《雪山飞狐》替换了鲁迅的《阿Q正传》。金庸小说的登堂入室未必不是时代进步的一个表征。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主席先生,沉缅于希望的幻觉是人的天性。我们有闭目不愿正视痛苦现实的倾向,有倾听女海妖惑人歌声的倾向,那可是能将人化为禽兽的惑人的歌声。

B.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催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C.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D.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躁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