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巴西获得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圆了78年的申奥梦,成为南美第一个主办奥运...

巴西获得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圆了78年的申奥梦,成为南美第一个主办奥运会的国家。请你选择下面一种身份,拟写一段祝贺语,要求言词得体,符合身份;观点鲜明,流畅自然;至少用两种修辞,有感染力;50字左右。(6分)

(1)世界奥委会主席致巴西总统的贺词

(2)中国人民致巴西人民的贺词

(3)巴西老将球王贝利致祖国的贺词

 

略 【解析】提示:符合身份,语言得体;“祝贺”的主题鲜明;修辞使用恰当;50字左右。 相关背景资料:对于巴西总统卢拉而言,巴西成功申办2016年奥运会,足以令他在国际媒体面前喜极而泣。巴西的申奥之路曲折漫长。1930年初于世界舞台边缘的巴西首次申奥,之后两次均失望而归。20世纪9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巴西再次争夺2004及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却被国际奥委会批评为技术指标难如人意,最后早早出局。巴西痛定思痛,2007年成功举办了泛美运动会,积累了举办大型赛事的经验。赛事结束不久,里约正式申办2016年奥运,最终在东京、马德里和芝加哥等强敌中脱颖而出。 巴西的胜利,表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舞台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有理由相信,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将会改变,未来的世界将会更加公平和合理,这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动力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2分)

岁月中飞翔的瓦    

在桥上闲坐着的时候,我常常把目光长久地放置在瓦片上。

那一片片的瓦以灰暗的色调,涂抹了周庄的岁月。这种瓦从窑里出来便是一种不太光明的颜色,不像西方的瓦,展现出红和蓝的鲜艳,也不像皇宫和寺庙那种金黄的宗教色光,这种瓦本就是代表了平民性,它不是用来装饰的,而是直接进入了生活。那些瓦只在中午的时候会全部保持一种颜色,早晨或傍晚,阳光会像涨潮一样一点点漫过一层层的瓦,而有些瓦由于反脊的遮挡,还是会呈现出灰暗的颜色,让太阳感到无奈。到了傍晚,又如退潮一般,光线会一点点从一片片瓦上消失,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最终使一片片的瓦,变成一整个的瓦,变成一顶巨大的黑色的草帽。

这高高低低房上的一片片瓦,也确实像鸟的羽翅,扇动着却没有飞走。

小的时候,曾帮人拆过老屋,看似不大的一块屋顶,却能拆下那么多的瓦片,一片片肩并肩,膀挨膀地挤在一起,不给风雨以任何可乘的机会。

瓦其实质地并不坚硬,很小的我,将瓦扣在地上,一挥拳便会让它粉身碎骨,这种瘾是砸了无数块瓦才出现的,每一块我都会砸成无数瓣,直到砸不动才停止我的破坏,而那些瓦终是要被废弃的。现在想起来,守候了一生,还因我等的调皮而不得“瓦全”。这种瓦掉落地上的时候,是不会发出大的声响的,尤其是这些经过了数百年风霜的瓦,它们的掉落甚至是无声的。

瓦是一种亲密协作的典型。我发现一些屋角的瓦片出现了空缺,正是由于它们的空缺,其他的瓦也出现了裂隙,不知是在哪一天,一片瓦俏然滑落,坠地的声音没有谁听见,而且会碎裂得成为一小撮灰灰的土块。不细心的人会轻易地扫走它。有些屋角的瓦是落在了水里,那同样激不起多大的声响,而且会以极快的速度沉入河底。这些瓦就此完成了它的使命,它们是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才失落的,它们绝不想失去自己的弟兄和责任。它们知道由于更多的瓦片的失落,会改变周庄的形容和地位。周庄的瓦同石头一样,坚硬地同岁月抗争着。我原以为瓦是平着盖在上面的,后来才知每一块瓦所覆盖的面积并不大,只是因为多了,才显出它们的作用,它们真的不如西方的一块铁皮,一整块地覆上屋顶,不知省了多少瓦片的劳苦。但是周庄必须以这些瓦片来表达自己的生活

在有雨的时候,我钻进屋子里,听着薄薄的屋顶雨打瓦片的声音,那声音让人有些伤感,尤其连日阴雨的日子。是那些瓦片撑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天天一年年,只要瓦片不坠落于地,这生活就总是延续下去。其实瓦片不知道,屋子里的主人已走了一拨又一拨。

瓦片不仅对同类表示出了友好,也对其它物种表示出亲切的包容。比知燕子或其他的鸟类飞过时忘掉的一颗草籽或瓜籽,瓦片会精心地为它们保存起来,不致让它们死去,即使没有谁找回这些失物,瓦片也会供养它们生长,长成花,长成草,甚至结成果。

生活中突遭战火或灾祸,会有一个词叫“一片瓦砾”,可见瓦总是最后的底线。这个底线没了,生活也就失去了支撑的东西。

1.周庄的瓦有哪些特点、品质?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分)

2.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在文中有何特殊的含义和作用。(6分)

(1)岁月中飞翔的瓦。

(2)我常常把目光长久地放置在瓦片上。

3.为什么作者说“周庄必须以这些瓦片来表达自己的生活”?(6分)

4.作者写小时候挥拳砸瓦的经历有什么作用?(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5分)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3)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紆其骇瞩。

(4)君不见青海头,                            ,天阴雨湿声啾啾。

(5)古来圣贤皆寂寞,               。陈王昔时宴平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试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来

(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12分,每小题3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①,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②。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释: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就:成功

       B.下车即缮其甲卒                                 缮:整治

       C.时人常以为宿构                                宿:原有的

       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垂:接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

       ①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③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   ④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⑤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⑥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粲年纪还不大,就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而荆州刺史刘表却认为他虽然一表人材,其实名不副实,不很看重他。

       B.荆州刺史刘表去世之后,王粲劝说刘表之子刘琮归顺曹操,曹操封刘琮为丞相掾,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没有人再能够给他修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