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进行“求同概括”,提炼一个中心论点,并作适当阐释。(5分) (...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进行“求同概括”,提炼一个中心论点,并作适当阐释。(5分)

(1)有钱难买幼时贫。——美学家朱光潜

(2)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幼年家境贫穷,父亲是修鞋匠,母亲是洗衣妇。安徒生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

(3)富裕病(offluenza)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名词,由“富裕(offluenza))”和“流感”(influenza)两个单词合成,指的是由于父母供给太多,造成孩子过度沉溺物质,缺乏生活目标等“病症”。

论点:                                                (不超过15个字)(2分)

阐释:                                                                    

                                                (不超过40个字)(3分)

 

论点:①贫困有利于成才;②贫困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财富;③先吃苦,后成才;④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应包含贫困或吃苦与成才的关系) 阐释:越是贫困越能激励人奋发上进,改变生存环境,自然产生不断进取,不断改变自己命运的动力,最终成才。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制作一张贺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要求: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写两句话,做到内容谐和,句式大致相同。(4分)

妈妈,你是我疲惫中的一杯茗茶,当我昏昏欲睡时,浓郁的馨香使我神清气爽。

答: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①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这一思考也带一些禅的意味。

②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③有时,人不如红叶。对于自然规律,人总是明知故违,不去顺从。古代帝王去炼长生不老丹就是典型。而植物则不,尤其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

④在岁月漫漫中,甚至连小小动物都去勇敢地面对生与死。我不是动物学家,不谙鸟类的生死规律,但我观察多年,从来没有见到一只自然死亡的鸟。我说的是自然死亡、弃身明眼处。连麻雀都如是,我甚疑惑,它们是怎样处理自己后事的呢?或者说生死更替的呢?

⑤而人类就有些不同,首先想的是长命百岁,甚或万岁。就是到了百年之后,也要讲阔气讲排场。我每到兵马俑发掘处,就感到浑身不自在,替那些帝王将相脸红。他们活着时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这是一种很是可悲的心态。

⑥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这里还没有柏油路,天然小路曲曲弯弯,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和原始。河水清澈,似一条玉液在静静地流。作家毕淑敏动情地对我说,她从未见到如此美妙的河水,这哪里是什么河水,简直就是流动中的碧玉。

⑦爬上一处高地,远眺近目,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金黄和火红,已是这里的主色调,尤其变红的槭树漫山遍野地灿烂在那里,使人目不暇接神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金黄和火红都退到了一山的朦胧里。一阵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它们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米之距,它们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这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同游者笑着说,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

⑧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忧,担心红叶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轰然而优雅。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得门去,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富有诗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⑨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而非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⑩红叶归处是秋风,拥有秋风的万物有福了。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文章开头说:“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这一思考也带一些禅的意味。”结合全文,作者有哪些“禅的意味”的“思考”?请分条简要概括。(6分)

                                                                          

                                                                            

2.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

(1)文章描写红叶,作者为什么在⑥段写到小河,在⑦段写到水鹿?(3分)

                                                                              

                                                                              

(2)在⑨段文章说:“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灰”和“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3分)

                                                                              

3.文章②段和⑧段都写到了钟声,两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在内容的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6分)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第1小题必做,2—5题任选3题。)(8分)

(1)以孙犁为代表的“              派”小说,具有诗情画意和泥土气息,被称为“诗体小说”。《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裴多菲,是              (国家)著名诗人。

(2)岂曰无衣?              ,王于兴师,                   ,与子偕作。

(《诗经·秦风·无衣》)

(3)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今之众人,                                             。(韩《师说》)

(5)满地黄花堆积,                                    ?(李清照《声声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这首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2分)

                                                                            

(2)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指其感情深厚博大,“顿挫”指表达感情时有

停顿转折。请结合这首诗歌,简要赏析杜甫诗歌的这种风格。(4分)

                                                                          

 

查看答案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任   事

(明)江盈科

天下有百世之计,有一世之计,有终岁之计。计有久近,而治乱之分数因之。国家自洪武至于今,二百四十年,承平日久,然所以保持承平之计,则日益促。自宗藩、官制、兵戎、财务以及屯田、盐法,率皆敝坏之极,收拾无策,整顿无绪。当其事者,如坐敝船中,时时虞溺,莫可如何。计日数月,寄幸迁转,以遗后来。后来者又后来,人复一人,岁复一岁,而愈敝愈极。虽有豪杰,安所措手?

盖闻里中有病脚疮者,痛不可忍,谓家人曰:“尔为我凿壁为穴。”穴成,伸脚穴中,入邻家尺许。家人曰:“此何意?”答曰:“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又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应并责我。”

噫,脚入邻,然犹我之脚;镞在膜内,然亦医者之事也。乃隔一壁,辄思委脚;隔一膜,辄欲分科,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今日当事诸公,见事之不可为,而但因循苟安,以遗来者,亦若委痛于邻家,推责于内科之意。

呜呼,忠臣事君,岂忍如此?古人盖有身死而尸谏、临终而荐贤者,岂其及吾之身,一策莫展,而但欲遗诸后人也哉!虽然,为之之道,盖亦甚难。我明任事如忠肃、忠宣①二公,皆不免以身为殉。信乎,任事之难哉!

                                                  (节选《江盈科集》)

【注释】①忠肃、忠宣:指于谦、刘大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日益促             促: 急促,赶快

B.时时虞溺             虞: 担心

C.跪而请谢             谢: 辞别,告辞

D.不应并责我           责: 要求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然所以保持承平之计    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B.①而但因循苟安          ②蒙故业,因遗策

C.①无与我事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D.①乃隔一壁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3.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任事者无所作为,互相推诿的一组是   (     )

①收拾无策,整顿无绪       ②时时虞溺,莫可如何  

③计日数月,寄幸迁转       ④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

⑤此内科事,不应并责我     ⑥而但因循苟安,以遗来者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代末年,社会败坏到了极点,绝大部分任事者只为个人安危考虑,对社会现状的改变却无能为力。

B.文中引用“病脚疮者”“治箭伤医者”两则寓言,揭示社会痼疾不能转嫁和表面文章不能根治之理,讽喻因循守旧、互相推委的任事者。

C.作者在文末列举于谦、刘大夏等忠臣良将以身殉职的事例,说明任事之艰难的道理,认为不必责怪那些“委痛于邻家,分科于膜外者”。

D.用寓言故事进行形象生动地说理,构成了本文的一大艺术特色;用浅显的比喻来描摹人物的心态,呈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计有久近,而治乱之分数因之(4分)

                                                                                 

⑵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3分)

                                                                                 

⑶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