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孟子)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孟子)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齐宣王)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度之!”
……
曰:“吾阍,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挟太山以超北海超:超过

B.权,然后知轻重权:秤量

C.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乐岁:丰年

D.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故民之从之也轻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A.①②两个“之”字相同③④两个“其”字也相同

B.①②两个“之”字相同③④两个“其”字不同

C.①②两个“之”字不同③④两个“其”字也不同

D.①②两个“之”字不同③④两个“其”字相同

3.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孟子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的一项是(3分)
①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②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面是对选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用“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两个比喻,阐明了“不能”和“不为”的区别,目的是说明齐宣王不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

B.“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中的“本’指的是,使百姓具有使生活长久富足的产业。

C.孟子认为,老百姓如果过上不饥不寒的生活,就能讲礼义做好事,就会拥戴国君实现王道。

D.孟子在阐述王道仁政模式图时,以一组排比句对称说出,显得很有气势。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3分)
                     ▲                  ▲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3分)
                     ▲                  ▲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                  ▲                         

 

1.A 2.D 3.C 4.C 5.(1)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眼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被(受)保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2)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推及到)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推及到)别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要统一它就很容易了)。 (3)认真从事(重视)学校的教育,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反复告诉(叮咛)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便不会再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走了。 【解析】 1.跳越 2.①中的“之”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中的“之”代词,③④句中的“其”都是“它的”,代词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来自诗经,非孟子阐述。“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是制民之产的效果,而非具体措施。 4.孟子认为实行王道,既要“制民之产”,又要“谨庠序之教”。老百姓过上不饥不寒的生活,仅仅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不能简单根据“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推论。 5.(1)关键点:“明”,第二个“见”,句意。 (2)关键点:第一个“老”,“以及”,第一个“幼”。 (3)关键点:“谨”,“申”,“颁白”,“负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      ▲       。(杜甫《登高》)
(2)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3)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4)      ▲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腾王阁序》)
(5)      ▲               ▲      ,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
(6)剑阁峥嵘而崔嵬,     ▲              ▲      。(李白《蜀道难》)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

C.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青雀黄龙之轴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D.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3分)

A.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②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B.①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②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C.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①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王无罪岁(归咎)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嫉妒)

B.①陈力就列(施展)②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

C.①兵刃既接(士兵)②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内心)

D.①凡六百一十六言(句子)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遗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