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肄(yì)业 聒(guō)噪 脉(...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肄(yì)业 聒(guō)噪  脉(mài)搏  压轴(zhòu)戏 唾(chuí)手可得

B.攫(jué)取  谂(rěn)知  莅(lì)临  体(tī)己钱  繁文缛(rù)节

C.商榷(què)媒妁(shuò)  趿(tā)拉  饮(yìn)牲口  抢(qiāng)呼欲绝

D.平仄(zè)  翌(yì)日  蹊(xī)跷  歼(jiān)击机  茕(qióng)茕孑立

 

C 【解析】A“唾”应读tuò;B“谂”应读shěn;D“蹊”应读q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在阅读中认识了许多高尚的人,他们的人格操守令人景仰。屈原行吟法畔,忧国忧民;文天祥临危受命,凛然不屈;林肯为捍卫统一而不吝献身;马克思为科学真理奋斗终生;即使是来自底层的鞋匠、车夫等类人,也同样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同样,我们在阅读中也经历了许多令人振奋的场景,有雄伟瑰丽的长江三峡,有朴素深沉的肖邦故园,有马丁·路德·金的激情演讲,有苏州五烈士的慷慨赴死……
如果我们能够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就能领略到正直善良、公正无私;如果我们善于留心观察,就能体会到无边的景致。
请以“当我遇到了            (人物)”或“当我走进          (场景)”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按适当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①在信息社会,我们还要熟练掌握运用信息工具的技术和方法
②写作的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③比如要学会在互联网上搜集资料
④进而生成和创造信息
⑤要能依据写作目的确定信息源
⑥获取信息,正确处理信息

 

查看答案

请把下面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可以增删个别词语。4分)
对祖国的爱怜是一种崇高的情感活动,它发生于广袤无垠的心灵世界,并带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查看答案

请以“梦想”为中心写一段话,要运用排比的手法。(不超过60字)(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桥边的老人
[美国]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象牧羊的,也不象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再次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1.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小说中的“我”可能是个战地记者,也可能是个共和军,由“我”来作为故事里的人物,有什么好处?(2分)
2.“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这样的细节反复出现,作者在强调什么?结尾一段老人木然地说:“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只是”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
3.文中“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老人始终没有挪动,原因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