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共60分)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

作文(共60分)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略 【解析】(1)审题。一审话题。“传递”: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二审材料。“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由此可知,话题中的“传递”二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实实在在的物与物之间的传递,如接力棒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话语的传递、奥运圣火的传递等;再进一步,技艺上的传递、经验上的传递等。二是虚化的精神上的传递,如爱心的传递、孝心的传递、坚韧精神的传递,友爱、善良、信义品质的传递等。 (2)构思:从话题的提示中可知,本话题更注重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传递,因此,文章的立意以虚写为高。另外从反面也可以批评一些丑恶思想的传递,以及生活在某些环境的小孩会受到大人的思想传递。再从高处想一个民族的生命在于传递,没传递就会终结,中华民族文化也正是通过传递不断更新。我们可以从自然、社会、家庭几个方面来打开思维。放眼自然,落花对枝头的喃喃细语,传递“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使命和责任;燕子南飞,生生不息,代代延续,传递着对生命永不停息的追求;放眼社会,公交车上的一个个让座的身影,传递着爱的温暖;校园里一声声响亮的问候,传递着学生的精神风貌、校园的教育文化;放眼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则向孩子传递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我们可以越过时光隧道,把目光聚焦到历史,或是把历史和现实交织起来写,从一个发展的过程来看一种精神的传递,如“雷锋精神的传递”“儒道精神的传递”、“长征精神的传递”等。无论哪种,都应重点落笔在传递的过程,揭示传递的意义。 (3)写法:具体的写作上,拟题可以在原话题前后添加相关概念,以便化笼统为具体,写起来就会生动得多,如“爱的传递”、“微笑的传递”、“孝的传递”、“传递,在你我心间”等,作文标题最好体现话题及主旨。在立意和构思上,可由物而精神,由现象而本质,总之最后要落在精神、品质和文化上来,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写得深刻。在结构上,可以用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并列加层进的模式,文体上以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为首选,也可考虑记叙性散文和书信体构思。在行文中,可先由所见所闻或一些现象引题,然后谈开去,把话题引向深入。由于话题是“传递”,所以论据中自然要更多联系到历史,在论据方面可选取几个生动的历史画面,或表现中华民族不屈的探索精神,或表现大国民族“礼”的风范,或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的以“和为贵”的理念,还有“尊老爱幼”、“天人合一”、“谦让”等,这些都是由古代传递到今天的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值得我们发扬和继承。最后可以强调没有“传递”就没有人类文明的今天,也更谈不上美好未来的明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阅读下面一则消息,补充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6分)

十一届全运会大幕昨晚落下,在这场全国各省、市体育实力的大比拼中,每块金牌能兑换成多少真金白银,历来是赛场之外的一大焦点。

           A          。江西十运会为15万元,十一运会25万元;福建十运会16万元,十一运30万元;东道主山东更是财大气粗地砸出了每枚金牌50万元的天价。各省市拿出的巨额奖励已远远超过了对亚运会、亚锦赛甚至是世锦赛冠军的奖金,几乎与奥运会相当,全运会奖牌和奥运会奖牌的含金量自不可同日而语,但奖金却打了个平手。全运会不仅是一夜成名的舞台,似乎也成了     B    的“名利场”。全运越来越“钱运”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巨大的利益诱惑也催生了全运会上兴奋剂、假球、内定说等系列怪象,因此,有人呼吁:           C         

 

查看答案

调整语段中划线的句子,使之句式一致,本体、喻体搭配合理。(可增删个别词语)(6分)

我常常趴在檐下听雨,雨声轻灵,是微风里孩子们温温的耳语;雨声像山沟里柳阴下激石的溪水般清脆;雨声舒缓得像黄昏里泉台上栖着的蜻蜓的翅。那种特别的感觉一声一声圈占了我的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下列各小题。

我十八岁的冠军路

丁俊晖

如果没有台球的话,就没有我丁俊晖的今天,也就没有那么多值得珍藏和回味的记忆。

初到东莞的时候,经人介绍,爸爸带着我来到了东英台球俱乐部。

这家东英台球俱乐部,应该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台球俱乐部之一,有着47张球台,其中,有六张国际标准比赛用球台,还有一个专门的比赛厅。台球厅24小时开放,有中央空调,开放时一点都不会感到炎热。我在里面训练和打球的球房,隔音条件都相当棒,跟我后来出去见识过的国外专业球房比,丝毫也不逊色。在这种环境下练球,你说我能不感觉爽吗?

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国内台球高手们经常出入的场所,不仅有前面提到过的那些人,甚至一些香港的高手都经常过来,比如区志伟,还有傅家俊。

最常来的,就是蔡剑忠蔡叔。我们那边,像我这样的小孩,对没结婚的都叫哥,结了婚的都叫叔。在我从宜兴到东莞后,球技大幅度提高的过程中,蔡叔是最关键的人物之一,也可以说,是我很重要的一个老师。

蔡叔的球打得很好,现在也还是全国排名前五的高手。那个时候,我可不是他的对手,即便是现在遇上了,我也不敢说可以轻易获胜。爸爸经常带我找他去练球,而他不仅和我对练,还经常有意识地指导我。

记得有一次,打着打着球,他突然停下来,对我说:

“你打球得控制白球啊,不能走到哪算哪啊。”

听了他的话,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在打球方面,只要是一受到批评,我都会哭出来,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我还真是小孩子啊,那么沉不住气。

爸爸马上把我叫过去,对我说:

“小晖,蔡叔说的话有没有错?”

我说:“没有。”

“那蔡叔的话,对你打球有没有帮助?”

“有。”

“那你就不应该哭!你一哭,人家以后就不会告诉你了。一会儿你过去和蔡叔打个招呼。”

说完,爸爸先走过去,对蔡叔说:“小蔡,你别在意,孩子不懂事……”

“没事儿,我喜欢这个小孩才说的,要是不喜欢,我还不说呢。”蔡叔一点儿都不介意。

和高手练球的感觉,真的特别开心和愉快。尤其当你自己的水平一点一点增长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不过,获得台球的乐趣,也就意味着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比如童年的乐趣,比如悠闲的时光。

给大家说说小时候我还在宜兴的一件事情吧。之所以拿到这里才说,是因为这件事直到今天,连我爸爸都还不知道呢。

那是一个下午,我从阳台上往下看,看到花坛旁边有几个大孩子,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在打篮球。看他们几个人玩得那个高兴啊,我心里简直羡慕得不得了。

爸爸那会儿出去了,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家。我对妈妈说:

“妈妈,今天我不想练球,想和他们一起玩。”

妈妈说:“你爸爸要是同意,就让你去玩。”

……

“妈妈,今天我不想练球,想和他们一起玩。”

隔了一会儿,我又说:“妈妈,今天我不想练球,想和他们一起玩。”

“你去和你爸爸说,他要是同意,你就可以和他们一起玩。”

我心里多想让妈妈替我瞒住爸爸,放我出去玩一会儿啊,因为要是去和爸爸说,肯定是没戏的,想都不要想的。但是,妈妈的坚决,似乎也让我在一半希望一半失望的等待中明白了什么。

结果,那天直到最后我也没有去和爸爸说,那天,我还是去练了球。

为了台球,我确实失去过一些东西,而那些东西,恐怕一辈子也没有弥补回来的可能了,但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觉得,那也是值得的吧。要不,为什么文人写文章老爱说什么“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呢?一般人只是看到了成功时的光环多么耀眼多么炫目,却往往忽视了这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和汗水。尤其是当一个年幼的孩子,要克服自己的玩心,而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对他的毅力和信念是多么大的考验啊。这么一想,连我自己都有点佩服我自己了呢!哈哈!

其实,在我训练的过程中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自己很想再往上进一步,但当时能力就是达不到,你一定能想象出,那时的我有多么懊恼和沮丧!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就是,一个中袋的蓝球,本来没什么难度的,我打了一次,没进。拿回来再打一次,还是没进。一连打了八次,就是不进。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我怎么就是做不到啊。

眼泪“唰”的一下就出来了。那个时候,我还真是爱哭呢。

爸爸走到服务台,对服务生说:“把灯关了吧,小晖,我们今天不练了。”

爸爸走过来,拉着我:“来,爸爸抱抱,都长这么大了,抱也抱不动了……”

那一天,爸爸抱着我在黑暗中坐了很久,也没怎么说话,我在爸爸的怀抱里慢慢平静下来。接下来我没有继续练球。到了第二天,我又重新打了十次那个角度的球,结果进了十个。

这就是我,我不想输,从小我就不想输球。如果这次输了,下次一定要赢!

1.通读全文,用简要的文字概括丁俊晖成功通往冠军路的诸因素。(4分)

2.文中两次写到“哭”,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传主怎样的性格特征?对本传的这种描写,你如何评价?(5分)

3.“我不想输”,“一定要赢”,可以说是丁俊晖的人生宣言。请联系原文,谈谈你对它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洞庭一角

余秋雨

那么,就下洞庭湖看看吧。我登船前去君山岛。

    这天奇热。也许洞庭湖的夏天就是这样热。没有风,连波光都是灼人烫眼的。记起了古人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这个“蒸”字,我只当俗字解。

    丹纳认为气候对文化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以前很是不信。但到盛暑和严冬,又倾向于信。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是九月十五日,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秋空明净,可让他想想天下;秋风萧瑟,又吹起了他心底的几丝悲壮。即使不看文后日期,我也能约略推知,这是秋天的辞章。要是他也像今天的日子来呢?衣冠尽卸,赤膊裸裎,挥汗不迭,气喘吁吁,那篇文章会连影子也没有。范仲淹设想过阴雨霏霏的洞庭湖和春和景明的洞庭湖,但那也只是秋天的设想。洞庭湖气候变化的幅度大着呢,它是一个脾性强悍的活体,仅仅一种裁断哪能框范住它?

    推而广之,中国也是这样。一个深不见底的海,顶着变幻莫测的天象。我最不耐烦的,是对中国文化的几句简单概括。哪怕是它最堂皇的一脉,拿来统摄全盘总是霸道,总会把它丰富的生命节律抹煞。那些委屈了的部位也常常以牙还牙,举着自己的旗幡向大一统的霸座进发。其实,谁都是涉小的。无数涉小的组合,才成伟大的气象。

    终于到了君山。这个小岛,树木葱笼,景致不差。尤其是文化遗迹之多,令人咋舌。它显然没有经过后人的精心设计,突出哪一个主体遗迹。只觉得它们南辕北辙而平安共居,三教九流而和睦相邻。是历史,是空间,是日夜的洪波,是洞庭的晚风,把它们堆涌到了一起。

    挡门是一个封山石刻,那是秦始皇的遗留。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巡游到洞庭,恰遇湖上狂波,甚是恼火,于是摆出第一代封建帝王的雄威,下令封山。他是封建大一流的最早肇始者,气魄宏伟,决心要让洞庭湖也成为一个驯服的臣民。

    但是,你管你封,君山还是一派开放襟怀。它的腹地,有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坟墓,飘忽瑰艳的神话,端出远比秦始皇老得多的资格,安坐在这里。两位如此美貌的公主,飞动的裙裾和芳芬的清泪,本该让后代儒生非礼勿视,但她们依凭着乃父的圣名,又不禁使儒生们心旌缭乱,不知定夺。

    岛上有古庙废基。据记载,佛教兴盛时,这里曾鳞次栉比,拥挤着寺庙无数。缭绕的香烟和阵阵钟磬声,占领过这个小岛的晨晨暮暮。吕洞宾既然几次来过,道教的事业也曾非常蓬勃。面对着秦始皇的封山石,这些都显得有点邪乎。但邪乎得那么久,那么隆重,对山石也只能静默。

    岛的一侧有一棵大树,上嵌古钟一口。信史凿凿,这是宋代义军杨么的遗物。杨么为了对抗宋廷,踞守此岛,宋廷即派岳飞征剿。每当岳军的船只隐隐出现,杨么的部队就在这里鸣钟为号,准备战斗。岳飞是一位名垂史册的英雄,他的抗金业绩,发出过民族精神的最强音。但在这里,岳飞扮演的是另一种角色,这口钟,时时鸣着民族精神的另一方面。我曾在杭州的岳坟前徘徊,现在又对着这口钟久久凝望。我想,两者加在一起,也只是民族精神的一小角。

    可不,眼前又出现了柳毅井。洞庭湖的底下,应该有一个龙宫了。井有台阶可下,直至水面,似是龙宫入口。一步步走下去,真会相信我们脚底下有一个热闹世界。那个世界里也有霸道,也有指令,但也有恋情,也有欢爱。一口井,只想把两个世界连结起来。人们想了那么多年,信了那么多年,今天,宇航飞船正从另外一些出口去寻找另外一些世界。

    ……

    杂乱无章的君山,静静地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无限。

君山岛上只住着一些茶农,很少闲杂人等。夜晚,游人们都坐船回去了,整座岛阒寂无声。洞庭湖的夜潮轻轻拍打着它,它侧身入睡,怀抱着一大堆秘密。

1.第四段中,“中国也是这样”的“这样”指代什么? “那些委曲了的部位”是指哪些“部位”?(共4分)

答:

2.(1)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2)联系后文,哪些典故风物与此紧密关联照应?(共5分)

答:

3.第九段中,(1)“这口钟,时时鸣着民族精神的另一方面”,根据文意,推断“另一方面”指的的是哪方面?(2)为什么说“两者加在一起,也只是民族精神的一小角”?(共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段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西施亡吴之谜    

金性尧

    吴王夫差是一个亡国之君,却不同于一般昏君,恰恰是个霸才。他的最显著的弱点是刚愎自用,轻敌拒谏。吴越是世仇,都想问鼎中原。越王勾践恰好是个阴谋家。《国语·越语》记勾践曾对范蠡说:“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乱民功,逆天时”云云,这是从敌人方面说的坏话;从《国语·吴语》及《史记》看,看不出他怎样沉湎于酒色。吴强越弱时,越国遣大夫文种求和,伍子胥坚决反对,越人便以美女八人献与太宰嚭,太宰嚭向夫差说了好话,夫差就答应了越国,则受美女的是太宰嚭。这人是从楚国逃亡出来,后来成为吴国罪魁,夫差的致命伤是容许卧榻之侧的强敌安然存在。

    说到吴国之亡,自然会想起西施,就像谈唐明皇的出奔,会想起杨贵妃一样,可是在《国语》和《史记》中,却一句也没有提到西施。

    先秦载籍中,《墨子·亲士篇》曾这样说:“是故比干之殪,其伉(伉:正直)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沉:沉入江中),其美也。吴起之(车)裂,其事(功)也。”这当是最早提到西施名字的史料,但西施为什么会因美而被沉在水中,没有明说。这以后,西施便成为美女的共名,直到今天,也是这样,就像月里嫦娥成为美女共名一样(历史上也有由共名而成为专名的,如漂母)。《孟子·离娄》的“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西子之称,自孟老始。《庄子·天运》有西施病心而颦,邻居丑人效之的故事(后来乃有东施效颦之说),《荀子·正论》里也提到她,这里就从略了。说明在先秦时,西施已成为美人的典型,并且有故事在流传着,流传的地区当在今河南、山东一带。

    将西施作为美人计的宠儿,始于后汉人赵晔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和文种商量后,“乃使相者国中,得宁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乃使相国范蠡进曰……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这完全是小说家的笔法,还有是后汉人袁康的《越绝书》卷八,内容相类,文字更简单。至于馆娃宫、响履廊之类,全出于后人的附会铺张。又据上述记载,越国所进的还有一个郑旦,而西施却独享艳名,现在知道郑旦的人就不多了。

    当吴王夫差接受越国二女时,伍子胥立即反对:“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这话原是老生常谈,却又很重要,因为这三个美女,都是被征服部落故意以美女进献的。到了后汉的赵晔、袁康时,由于西施在战国时已享艳名,而赵晔、袁康又是会稽人,也即越人,便把她补了进去,成为亡国之君生活上一种连锁性的取败特征,实际仍不脱女祸论的习见。总之,在《国语》和《史记》时代尚无西施亡吴之说,否则,以史公的好奇,岂有不刻画之理?《论语》里“子见南子”的寥寥四五语,到了史公笔下,就写得帏影珮声,摇曵生姿。至于《墨子》里“西施之沉,其美也”二语,《墨子问诂》引苏时学说,以为与《吴越春秋》所记的“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之说符合,那是以后说来弥缝前说,《墨子》原意究竟如何,尚不可知。

    颇疑“进美女”一度也成为史学界的思潮,而这又是女性意识强化的一种辐射。回到先秦去,那里有看不尽的迷宫,足够我们徘徊流连,而且同样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选自1998年9月27日《文汇报》)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不同意西施灭吴之说。

B.作者认可“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的说法,因为这是人所公认的事实。

C.“美女亡国”的女祸论是封建统治阶级推脱罪责的托辞。

D.史学界、文学界争相研究、撰写“进美女”的文章与小说,是重视女性的一种表现,因而值得提倡。

E.作者认为吴王成为亡国之君,是由于越王勾践是个阴谋家,更由于吴王自己的弱点。

2.“说到吴国之亡,自然会想起西施,就像谈唐明皇的出奔,会想起杨贵妃一样”在文中所要表述的意思是(    )(3分)

A.西施和杨贵妃都是美人计的宠儿

B.西施和杨贵妃都是皇帝的宠妃

C.吴国之亡,安史之乱,皆缘于女祸。

D.西施和杨贵妃都在历史上留名

3.第一自然段“夫差的致命伤是容许卧榻之侧的强敌安然存在”一句中“强敌”指谁?这句话这为了反驳什么说的?(4分)

4.作者不同意“西施亡吴”之说,其根据是什么?分条列举。(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