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B.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作家心中追求的美好的精神境界。

C.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已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D.她说:“有这么多充满爱心的老师,有这么多乐观向上的同学,我呀,还得继续努力啊!”

 

C 【解析】冒号不能管到句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虽然苹果公司没有真是透露向大陆市场推出新3G版Iphone,但苹果公司对亚洲市场并没有忽视。如果有合适的运营商合作,Iphone进入大陆倚马可待。

B.现在许多年轻人急公好义,不愿踏实学习和工作,希望像超女一样参加电视选秀,以达到快速成名的目的。

C.他很爱“唆泡”(南昌话,吹牛),同学集会时,他总是侃侃而谈。

D.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家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攀缘     脉搏      厮守   再接再厉     尾大不掉

    B.痉挛     忌恨      落漠   买椟还珠     兵慌马乱

    C.宣泄     启锭      磋商   藕断丝连     筚路蓝缕

    D.差池     因缘      嗥叫   矫揉造作     饥肠漉漉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怃然(wǔ)    饥馑(jǐn)  曲肱而枕(gōng)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chuō)

B.孝悌(tì)    朝觐(jìn)  孳孳为善(zī)     苟为不熟,不如荑稗(yí)

C.卜筮(shì)   户牖(yǒu)  天下恶(wū)乎定  运斤成风,听而斫之(zhuó)

    D.期年(jī)    朝菌(jǔn)  涸辙之鱼(hé)     求全之毁,不虞之誉(y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有自己的“远方”,或许它给你以无限的遐想,或许它会带给你一些痛苦与彷徨,或许它只能给你一丝平平淡淡的感觉。但有一点却是十分肯定的:你必须努力才能到达“远方”。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走向远方”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

 

查看答案

杜工部被后人上他个徽号叫做“诗圣”。诗怎么样才算“圣”,标准很难确定,我们也不必轻轻附和。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象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两晋六朝几百年间,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混成时代,中原被异族侵入,搀杂许多新民族的血;江南则因中原旧家次第迁渡,把原住民的文化提高了。当时文艺上南北派的痕迹显然,北派真率悲壮,南派整齐柔婉,在古乐府里头,最可以看出这分野。唐朝民族化合作用,经过完成了,政治上统一,影响及于文艺,自然会把两派特性合冶一炉,形成大民族的新美。初唐是黎明时代,盛唐正是成熟时代。内中玄宗开元间四十年太平,正孕育出中国艺术史上黄金时代。到天宝之乱,黄金忽变为黑灰。时事变迁之剧,未有其比。
当时蕴蓄深厚的文学界,受了这种激刺,益发波澜壮阔。杜工部正是这个时代的骄儿。
他是河南人,生当玄宗开元之初。早年漫游四方,大河以北都有他足迹,同时大文学家李太白、高适,都是他的挚友。中年值安禄山之乱,从贼中逃出,跑到甘肃的灵武谒见肃宗,补了个“拾遗”的官,不久告假回家。又碰着饥荒,在陕西的同谷县,几乎饿死。后来流落到四川,依一位故人严武。严武死后,四川又乱,他避难到湖南,在路上死了。他有两位兄弟,一位妹子,都因乱离难得见面。他和他的夫人也常常隔离,他一个小儿子,因饥荒饿死,两个大儿子,晚年跟着他在四川。他一生简单的经历,大略如此。
他是一位极热肠的人,又是一位极有脾气的人。从小便心高气傲,不肯趋承人。他的诗道: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奉先咏怀》)
又说: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赠韦左丞》)
可以见他的气概。严武做四川节度,他无家可归的时候去投奔节度使,然而一点不肯趋承将就,相传有好几回冲撞严武,几乎严武容他不下哩。他集中有一首诗,可以当他人格的象征: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言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茆屋。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
这位佳人,身分是非常名贵的,境遇是非常可怜的,情绪是非常温厚的,性格是非常高抗的,这便是他本人自己的写照。
(湖南文艺出版社梁启超《情圣杜甫》稍作改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反对“诗圣”的说法,而认为杜甫是“情圣”。

B.六朝时期,南北方文艺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南方整齐柔婉,北方真率悲壮,这在当时的乐府诗里体现明显。

C.“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黄金”忽变“黑灰”,但这对杜甫的思想和创作没什么影响。

D.作者在文中引入三篇杜甫诗歌,都是为了使“热肠”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

2.作者为什么称杜甫为“情圣”,请分条回答。(3分)
                                        ▲                                          
                                        ▲                                          
3.结合本文,简要分析杜甫成为伟大诗人的原因。(6分)
                                        ▲                                          
                                        ▲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