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 A.喋血绯红吟诵美伦美奂 B.暇想气馁...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

A.喋血绯红吟诵美伦美奂

B.暇想气馁黄埔江一哄而散

C.耸峙连绵年糕房产大享

D.拖沓凝练急匆匆言简意赅

 

D 【解析】A美轮美奂、B遐想、黄浦江、C房产大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正(zhèng)月股肱(gōng)菡(hán)萏妆楼颙(yóng)望

B.给(jǐ )力埋(mán)怨降幡 (fān)日薄(bó )西山

C.围(Wéi)脖囹圄(yǔ)献飨(xiǎng)长歌当(dāng)哭

D.狭隘(ài)框(kuàng)架龟( jūn)裂摐(chuāng金发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冬天的寒冷,着实让人感到她的冷酷无情。然而一句温婉的问候,一个温雅的举动,一则温馨的短信,一曲温暖的老歌,一部温情的电影……又会在这寒冬里给人带来别样的感受,让人感到她并非想象的那般冷,反而有了一种暖意在心中荡漾,有一种温情在心头缠绕。
时值隆冬,你若关注身边的每个人,关注生活的每一天,关注现实的某一点,是否也能让你在寒冷中找到这样温暖的感觉呢?
请以“冬日温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20分)  
丢草绳
陈传荣
  小时候,每年的夏天,体弱多病的我,总要生上那么几天的疟疾。多少年来,我对夏天总怀有一种畏惧的情绪。患了疟疾,多半是听这任之,家里没钱给我找医生。
  有一年夏天,我病得特别厉害,时间又拖得特别长,母亲心急如焚,人明显地憔悴了,眼睛也红红的,大约是哭过了。
  后来,母亲不知在何处打到了一个“好办法”,说是让生疟疾的人,找一根草绳系在腰间,过上一夜后,第二天早上,将那要草绳解下丢在路口,如果有人从草绳旁边经过,那么,这人就会带走草绳上的疟疾,而原来生疟疾的人也就会好了。
  得到这样的“好办法”,母亲并没有露出喜色,反而更加唉声叹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也不忍心呐!但看到我被疾病折腾得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终究还是违着良心按那方法做了。
记得那天晚上,母亲一边给我系着草绳,一边还心事重重地说:“你这个病秧子,咋就这般累人!”我知道,母亲之所以呵斥我,其实是因为她的心里很矛盾。
一个不眠之夜过后。天色还没有完全亮,母亲就将我腰间的那根草绳解下,然后,趁着朦朦的夜色,匆匆地丢在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丢下草绳后母亲便逃似地跑了回来。
  到家母亲还喘着粗气。过了好一会,母亲才定下神来。她轻轻地安抚着我:“没事了,妈已为你丢了草绳……”
  然而,非常不争气的是,虽然母亲为我丢了草绳,但我的病却并没有因此好转,反倒烧得越来越厉害。这不由得使母亲更加失望和惶恐起来。
  一天,在我迷迷糊糊发着烧,无力地躺在床上的时候,邻居家有位叫“三姨”的来看望我。坐在床沿,三姨用手摸了摸我滚烫的额头,心疼地说:“这孩子,真是遭罪!”母亲也就愈加悲叹了,母亲说:“在往日,坐上几天也就好了,这趟都拖了这么多天,还没有见好的样子,真不晓得是怎么弄的!”然后,母亲就开始抹起泪来。
  三姨的眼红红的,她没提看病的事,她知道母亲没钱。“你给他丢过草绳吗?”过了一会,三姨问。母亲显得很不好意思,说:“丢过了,但是没用,你看这伢子还是这样病着。”
  三姨问母亲将绳子丢到了什么地方。母亲告诉了她。三姨拍了一下腿说:“你怎么将绳子丢在那呢,那条小路根本就没有人走的,没人走,怎么能带走伢子的病呢?”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三姨没有再说什么,她与母亲都望望躺着的我。
  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辉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母亲将三姨送出屋,说了些客套话,然后,返身回到屋里为我敷了湿毛巾,倒了一杯开水,出去了。
  母亲是打算去菜园掐一些菜回来做饭的,但很偶然的一瞥,母亲怔住了。母亲发现,刚刚由我家走出去的三姨,正快步朝着母亲丢草绳的那条小路上走去……
  提着空空的竹篮,呆呆地立在菜园里,母亲的脸上淌出了许多的泪花。
  后来,母亲就常常对我唠叨起这件“丢草绳”的事情。我也常常想起那个令人难忘的夏天,想起那位并不是我嫡亲的三姨。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1.怎样理解“难忘”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                                    
2.“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辉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这一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答:                                    3.作者刻画“三姨”这个人物形象,有何用意?(6分)
答:                                    
4.文中说“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是因为“母亲”不知道“那条小路根本就没人走”吗?请结合全文具体探究。(6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
(2)使天下之人,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3)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阿房宫赋》)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说》)
(6)         ,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
(7)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百舸争流。(《沁园春·长沙》)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题。(18分)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宣言曰:齐王已死宣言:故意散布某种言论。

B.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C.齐人未附附:归附。

D.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炫耀:夸耀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 )(3分)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3分)
              ▲                       (2)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3分)
              ▲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3分)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